七一社區        注冊

張家口藍天白雲“三問”

2015年03月03日08:23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張家口藍天白雲“三問”

“張家口的天,是藍藍的天,白雲朵朵不新鮮。張家口的空氣那叫個爽啊,吸一口保你醉一年……”2014年,這首名叫《張家口人敢賣天》的歌曲在網絡上廣泛傳唱。去年10月,全國“16座‘洗肺’城市”榜單由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布,張家口市成為河北唯一入選城市。

據張家口市環保局消息:2014年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5天,同比增加30天,達標率86.3%﹔PM2.5平均濃度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空氣質量綜合污染指數4.91,同比下降29%,繼續在長江以北37個監測城市中保持最好水平。

一問:藍天白雲是大風刮出來的嗎?

近日,天涯論壇出現一個帖子,引起了網友的熱議。一位北京網友表示:自打去年“十一”跑了趟張北,看到那兒的藍天白雲,就想移民張家口,天天呼吸新鮮空氣。也有網友認為,張家口的空氣質量好要歸結於大風刮。

藍天白雲真是大風刮來的嗎?

“相對於京津冀其他城市來講,張家口的風確實多一些。但為啥過去風刮的都是沙塵暴,嚴重時遮天蔽日,現在幾乎見不到了?”張家口市環保局副局長王凱反問。

“在環保上張家口是個特殊地區。”王凱介紹,“西北風吹向北京,河流也主要流向北京。過去空氣質量不好,沙塵暴頻繁光顧。一是由於工業結構不合理,鋼鐵、水泥、小火電等重工業比重較大。二是2007年前集中供熱率為零、污水處理率為零,滿城盡是小煙囪。三是森林覆蓋率低,生態環境差。2003年至2005年,張家口連續三年在國家城考中被列為全國污染最嚴重城市前十名。”

“過去親戚朋友來張家口,一進宣化就見到‘三條龍’:煉鋼爐啟爐時煙囪冒出的‘黑龍’、煉鋼時的‘紅龍’、出鋼時騰起的煙霧‘黃龍’。”在張家口生活多年的居民邱大爺回憶當年的情景時說。

“張家口的空氣質量在‘十五’初期是非常糟糕的。2003年,大氣中每立方米二氧化硫含量高達0.142毫克,2003年至2006年連續四年空氣質量劣三級。”張家口市環保局大氣辦副主任張曉濤說。

“氣象條件固然有助於污染物擴散,但不是空氣質量改善的決定性因素。”張曉濤說,假設市區近千根黑煙囪得不到拔除、沒有大力實施污染減排工程,清水河、洋河流域得不到治理,污染企業沒有搬遷,周邊不搞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荒山綠化等生態建設,即使刮再大的風,也刮不出這麼多的藍天白雲來!”

“經過治理,2007年張家口空氣質量達到三級標准,2009年達到二級標准,去年的好天更是達到了315個。這一成績的取得,是張家口人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與魄力,連續10多年持續發力,治污摘帽、轉型升級,真抓實干干出來的。”張曉濤說。

二問:藍天白雲是怎樣干出來的?

2015年新年的第一個早晨,家住張家口卷煙廠小區的李大媽像往常一樣,來到清水河邊的小公園跳舞健身。“過去這裡雜草叢生,污水橫流。”李大媽說,清水河一度成為張家口市民的“傷心河”。

近年來,張家口市累計投入40多億元進行清水河綜合治理,到目前已建成近250萬平方米生態水面、80多萬平方米生態型濱河綠地、20多個主題游園,清水河變成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張家口的藍天白雲是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全市上下真抓實干干出來的。”市委書記邢國輝上任伊始,對市直部門調研的第一站就來到了市環保局。

“張家口作為首都北京的上風上水區,一定要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作為講政治、顧大局,作為事關老百姓福祉和張家口綠色崛起的生命線工程持續抓緊抓好。”邢國輝明確要求,強力推進奧運經濟、園區經濟、生態經濟和縣域經濟“四型經濟”建設,加快張家口綠色崛起進程。

市長侯亮深夜帶隊明察暗訪,約談相關縣區和部門領導,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打出一系列環境治理的“組合拳”——

自我加壓,強力推進工業企業節能減排工程。在認真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十條”、“省50條”基礎上,結合實際,又增加了10條,標准更為嚴格。2014年省政府下達張家口市“四個行業”污染治理工程共41項,該市結合實際,自主加壓又安排72項治理項目。到2014年底,已完成103項。

加大集中供熱建設,改善市區大氣質量。張家口市集中供熱在全省起步最晚,但建設速度很快。到目前,中心城區實現大型集中供熱面積2708萬平方米,供熱普及率達到81%。2014年,僅中心城區就拆除鍋爐186台,新增大型集中供熱面積336萬平方米,有效降低了燃煤污染物排放。

實施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和利劍斬污行動。全市共取締煤炭經營企業812家,關閉整頓礦山84家,淘汰燃煤鍋爐394台,淘汰黃標車3萬輛﹔建成潔淨型煤生產配送中心6家,潔淨型煤供應能力122萬噸﹔出租車油改氣1736輛,197輛新能源公交車已經上路運行。2014年,全市共削減二氧化硫7688噸、氮氧化物18280噸,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增加城鄉綠量。2014年4月9日,張家口市第31個植樹日,市四大班子領導、駐軍官兵及干部群眾2600余人,在萬全縣臥龍山揮鍬植樹1.5萬余株,掀起了全市植樹造林的新高潮。資料顯示:2014年全市林業生態建設總投資達15.93億元,完成各項綠化工程131.8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6%。張家口繼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后,又成功獲批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全國首批空氣負離子監測試點市,成為我省首個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設區市。

關停污染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對市區16家重點污染企業實施搬遷改造,全部關閉或搬遷了高速公路兩側的小水泥、小高爐。淘汰落后煉鐵產能426萬噸,粗鋼產能389萬噸,小火電29.3萬千瓦,水泥產能278.6萬噸。累計完成萬元GDP能耗降低率18.22%,完成“十二五”總任務量的95.89%。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新上項目以“綠”為主。與上海張江合作引進高新技術產業項目44個,其中20個開工建設或投產。同時,加快發展園區經濟,中瑞中小企業產業園、張江張家口高科技產業園挂牌,懷來航天產業園、張北雲計算產業園等園區開工建設。到目前,全市各類園區入駐企業達到872家,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0%。

加大新能源開發與利用。到2014年底,全市風電裝機656.7萬千瓦,並網614.6萬千瓦,裝機比2013年底新增60.1萬千瓦,並網新增68.65萬千瓦﹔光伏裝機和並網均為32.3萬千瓦,新增裝機和並網為18.3萬千瓦。風電和光伏的開發與利用位於全國前列。

三問:如何確保藍天白雲成為新常態?

“要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京張聯合申冬奧的有利契機,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像擰螺絲一樣越擰越緊,加大環境執法和節能減排力度,重點企業、重點領域都要達到‘近零排放’標准,確保空氣質量在環保部監測的長江以北37個城市中始終保持最好水平。”在日前舉行的張家口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上邢國輝說。

科學發展,造福百姓,正在成為張家口市各級干部遵循的政績觀。該市制定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劃》,提出要實行最嚴格的環保制度,將環境容量作為產業發展和生產力布局的重要依據,從源頭上控減污染,構建起大氣污染防治長效機制。

實行大氣污染防治“一票否決”。對縣區領導班子考核共有23項內容,單位GDP能耗及降低率等能夠體現綠色發展水平的指標佔了近一半,其中連續三年考核未完成目標的縣區,按照有關規定對當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調整職務或降免職。

強化監管,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環境監管模式。截至目前,全市20個縣區、233個鄉鎮、4438個行政村全部建成三級環境監管網格體系。18個縣區完成空氣6項污染物自動監測站建設,實現了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全覆蓋。

嚴格執行項目准入制度。凡是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境標准的一律不審批﹔凡是不符合“三同時”要求的項目一律不准竣工驗收﹔在建項目環保設施不達標的,一律不得投產。僅2014年就有20多個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項目被拒之門外。

嚴格執行新建燃煤鍋爐審批規定。城市建成區禁止新建燃煤鍋爐,其他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加強煤質管理,全市范圍內限制銷售和使用硫份高於1%、灰份高於16%的煤炭。2015年6月底前,完成全市PM2.5、PM10等污染物的來源構成解析工作,提出針對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增加大氣污染治理科技支撐。(記者 高振發 王雪威 通訊員 劉永剛 張文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