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不熄引擎——李克強總理眼中的創新

韓潔

2015年03月03日11:5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5年3月,距離李克強開始擔任總理已兩個年頭。

兩年來,面對復雜的世界經濟環境以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發展新常態,在創新創業中釋放新活力,成為新一屆政府“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戰略布局中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不熄引擎。

眾創空間,攪活創新創業“一池春水”

2015年初,全長200米的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因為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度沸騰起來。

“要在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孵化模式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小微創新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綜合服務平台。”—1月2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一系列新名詞、新表述讓人眼前一亮。

“‘眾創空間’,代表著一種互聯網時代的新型孵化服務器。國務院此次發布支持‘眾創空間’

發展的扶持政策,實際上是為了給創新創業者搭建更好的服務平台,營造更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創業者趕上了黃金時代。”中關村管委會創業處處長楊彥茹說。

2015年開年,李克強在廣東考察時參觀了深圳柴火創客空間,讓很多人對這一新興創業孵化器印象深刻。事實上,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廠,甚至科技媒體等,都是“眾創空間”的具體表現形式。這些創新型孵化器最主要的特征是開放,消除了各種障礙,打破了各種框框,既能為創業者提供辦公空間和投資人,也提供思想交流碰撞的空間,讓創新創業者充分釋放活力。

清控科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君說,此次國務院明確了扶持“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器發展的具體政策,將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創新創業,極大降低創業成本,推動創新創業要素整合,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的要素,打造經濟發展的新驅動力。

在李克強總理的戰略部署中,“眾創空間”等互聯網時代的新型創業孵化器,正成為繼一系列為創新創業者減稅降負的舉措之后,國務院又一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扶持政策。

用創新“金鑰匙”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當美國人在談論“第三次工業革命”,德國人在推廣“ 工業4.0”戰略時,同為制造業大國的中國也正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迎接新的產業變革浪潮。

產業轉型升級的背后,承載著總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夢想,這一夢想能否實現,關系中國發展的未來。

改革開放30多年后,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再一次踏入歷史關鍵節點,迎接重要戰略機遇期的考驗。面對“三期疊加”,中國經濟是否會“硬著陸”?能否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

2013年3月,新一屆中央政府亮相之初提出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發展目標。

“要持續發展經濟,做到穩增長、防通脹、控風險,促進經濟轉型,切實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當年3月20日,新一屆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作出了具體部署。

面對海外對中國經濟的質疑,2013年9月,首次以總理身份亮相夏季達沃斯論壇的李克強在演講中給予明確回答:“中國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當前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經濟運行總體是平穩的。”

一年后,天津舉行的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在開幕致辭中進一步闡明了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

“著眼未來,我們要進一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結構性改革促進結構調整,用好創新這把‘金鑰匙’,使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他在演講中說。

而在2015年1月21日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年會全會上,李克強總理發表題為《維護和平穩定,推動結構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的特別致辭,更是回應了外界質疑,並闡明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改革路徑。

“隻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擴大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用‘雙引擎’助力‘雙中高’,中國經濟就一定能夠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同時為世界經濟帶來更大機遇。”李克強總理在演講中說。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認為,培育增長新動力的關鍵在於創新。除了要進行產品創新、生產組織方式創新和工藝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外,最重要的是要進行科技創新。

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創新創業熱情的“乘法”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無疑是著眼長遠的決策。在李克強總理的暢想中,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裡土地上掀起一個“大眾創業”新浪潮,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自然稟賦”就會充分發揮,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發動機”就會更新換代升級。

在總理的改革布局中,轉變政府職能的任務更加艱巨,是新一屆政府開門要辦的第一件事。這對促進民間投資、擴大就業、提高企業競爭力、激發經濟社會活力等都是一劑“良藥”。

2013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正式公布,以職能轉變為核心的新一輪機構改革大幕開啟。李克強總理承諾,“現在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還有1700多項,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

兩年來,國務院以空前力度取消或調整行政審批項目,截至2014年底,已相繼取消和下放9批共798項行政審批事項。兩年來,李克強總理多次深入基層調研,所到之處總是把小微企業牽挂心頭。

簡政放權的同時,總理將改革目光投向創新體制的改革,一方面正確處理好政府、大學、研發機構和企業之間的關系,構建良好的創新環境,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國家創新政策體系。

2 0 1 4 年6 月1 0 日,李克強總理在兩院院士大會上作經濟形勢報告。他強調,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必須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關鍵要靠創新驅動,突出的是要使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相互融合、相互激發。

2014年末,國務院部署了更大范圍推廣中關村試點的政策,明確要加快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進一步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李克強強調,必須加快創新驅動,以更大力度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在更大范圍推廣實施試點政策,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創新創業熱情的“乘法”,這有利於激發人們尤其是科研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推動高新技術產業成長,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動力,促進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2015年初,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對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做出全面部署。

這一改革是對現行科技計劃體系進行的一次“大手術”,旨在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台,構建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新機制,把國家有限的政策和資金資源,集中用到決定長遠發展前景的戰略性科技創新領域。

而面對2015年依然存在的經濟下行壓力,李克強總理更是強調,中國經濟要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要對傳統思維“說不”,為創新體制“叫好”,關鍵要推進結構性改革,創新宏觀調控,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內需,增加消費,改善收入分配和民生福祉。中國發展潛力巨大,會給世界帶來新機遇。

《紫光閣》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