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短短幾年間,中國高鐵營業裡程突破1.6萬公裡,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裡程之和。28個省份開通高鐵,讓春運這一有中國特色的“人口大遷徙”越發從容——

被高鐵改變的春運

2015年03月02日09:2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被高鐵改變的春運

2月4日,擔任首趟出疆高鐵春運任務的D2702次動車從烏魯木齊南站始發開往蘭州,“動姐”代丹在列車上核對乘客的票務信息。

2月16日,開往蘭州的D2702次重聯組動車駛出烏魯木齊南站。新華社發

2月24日,農歷正月初六,全國鐵路發送旅客946.8萬人,比去年春運最高峰日多發送111.1萬人,為歷年春運最高。

然而,從春運以來各大車站的情況看,被擠爆的報道卻比往年少了很多。旅客進站、候車、上車井然有序,超載車在各大干線幾乎不見——改變,與我國高鐵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

被高鐵改變的運力

目前,為期40天的2015年春運尚未結束,但就春節7天假期來看,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4502萬人,同比增加17.0%,創歷史新高,其中全路動車組列車共發送旅客1844萬人,佔全路旅客總發送量的41.7%。

春節7天,得益於蘭新高鐵的開通運營,青藏公司旅客發送量在全路增幅最大,達76.1%﹔廣鐵集團發送旅客665.1萬人,同比增加15%,高鐵發送旅客397.5萬人,佔總客流的59.8%。“高鐵成網后,有了一定的運力做保障,使得我們有能力、有信心面對巨大的春運客流壓力。”廣鐵集團客運處處長陳建平感慨,“已進入高鐵春運時代。”

相比過去沒有高鐵的時期,我國鐵路春運運力提高近1億人次。速度帶來的運能提升,給一票難求的春運提供了一個更優的解決方案。

2014年底,全國鐵路實施了新的列車運行圖,動車組列車開行范圍進一步擴大。調整后,全國鐵路旅客列車開行總數達到2673.5對,其中動車組開行數量達到1556.5對,佔全國鐵路客車開行數逾58%。2015年春運,隨著大量動車的加開,高鐵佔比勢必將再創紀錄。據估計,今年春運高鐵旅客增量預計佔全路增量的70%,成為帶動今年春運客流大幅增長的主力。

四通八達的高鐵網絡、大量開行的高鐵動車組,使得鐵路部門在逐年攀升的春運客流面前越來越從容、越來越淡定。“高鐵改變了春運的格局,凡是開行高鐵的城市之間,春運壓力大大緩解,旅客出行計劃更加從容,旅途時間進一步縮短,乘坐體驗更加舒適。”同濟大學軌道交通學院教授孫章說。

被高鐵改變的回家

“這是我第一次坐動車回家過年,特別激動。”2月11日7時30分,在福建泉州火車站,來自重慶的農民工李強帶著一家四口興奮地坐上了D2232次動車農民工專列。

當天上午7時55分和9時25分,載滿農民工兄弟的D2232次列車和D6522次從泉州站駛出,分別開往江西南昌和四川重慶。這是由泉州火車站與泉州市總工會聯手,開展“包趟列車送務工人員回家過年”活動的第十一個年頭。

泉州地區每年有200多萬外來務工人員流入,是福建省吸納務工人員最多的地區。為幫助這些務工人員返鄉,去年春運首次嘗試了動車“接力”,首次開行泉州直達南昌、重慶、成都等務工人員較集中方向的“務工專列”,並開辟務工人員專用通道、候車區域,讓務工人員的返鄉路更加暢通。來自江西南昌的陳小毛已在泉州務工6年,他興奮地說:“以前每年回家都要從泉州坐汽車到廈門轉乘火車,奔波三十幾個小時才能到達重慶,晝夜趕路的艱辛,你們都懂的。今年有了直達重慶的動車,早上坐車,晚上就可以到家了。”

改變不止這些——快速、干淨、整潔的高鐵,讓旅客更舒適,讓回家更輕鬆。“重慶現在新開通了高鐵車站,寬敞明亮,列車上的乘務員雙手遞上茶水,車廂衛生間寬大且干淨,還能不時站到車廂連接處伸展四肢。”陳先生說,這完全不像記憶中的春運。

被高鐵改變的生活

2月24日8時13分,D6754次動車組列車駛出包頭東站,奔向呼和浩特,車廂裡座無虛席。

列車奔向呼和浩特,車廂裡的一對年輕夫妻卻商量著晚上在包頭的同學聚會。原來,蒙古族妻子斯琴是呼和浩特人,丈夫吉春山則是包頭人,兩人一早趕往呼和浩特參加家庭聚會,下午則要返回包頭參加同學聚會。一日雙城,自1月8日內蒙古首開動車以來,這已經不是新鮮事。乘務員李媛媛告訴他們下午呼和浩特返回包頭的動車時間:“16時53分發車的D6765次動車組,18點整就到包頭站。”得知時間充裕,斯琴一臉欣喜。

高鐵方便了拜年聚會,更方便了春節旅游。2014年底,貴廣、南廣高鐵相繼開通,廣西桂林、三江、梧州等著名旅游區游客量爆發式增長。據悉,春節黃金周期間,桂林火車站發送旅客數量同比增長89%,較平時增長80%,其中旅游客流佔據80%。每天從桂林返回廣州、上海及貴陽方向的旅客超過2萬人次。

據了解,春節黃金周期間,廣西全區接待游客量達941.5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8.84%﹔旅游總收入達39.4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43%。而在合肥,隨著近年合寧、合武、合蚌等高鐵建成通車,安徽主動融入長三角,世界500強等知名企業紛紛落地合肥,使之成為一個新的春運旅客樞紐。

“春運鐵路格局的改變,反映的不僅僅是交通基礎設施的重大變化,更是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經濟結構、生產力布局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石培華說,高鐵覆蓋面迅速擴大,呈現大眾化、經常化、生活化的特點,中國已經進入高鐵社會的雛形。(記者 陳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