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28日05:25 來源:南方日報
●清遠市史志辦 高常立
受地理環境、歷史人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域的文化呈現出不同的特色和風味。研究和彰顯清遠文化的地域特色,對於提升清遠的地區形象,擴大清遠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清遠文化就其地域特色而言,有三種風味:一為山水風韻,二為通衢風流,三為民族風情。
一、山水風韻
山水風韻是清遠地域文化的第一大氣質特點。這一特質由清遠的自然環境條件所賦予。具體而言,清遠的山水風韻可分為山韻、水韻以及由兩者升華而成就的神韻。
所謂山韻,指的是清遠地處南嶺山脈南緣,崇山峻嶺,溶洞遍地。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使清遠地區成為古人類的理想家園。經考古調查,清遠境內有以英德牛欄洞為代表的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古人類生活遺址達10處之多。而位於陽山境內的廣東第一峰景區及英德英石等一系列以山石為元素的融自然與人文於一體的杰作,則將清遠現代山韻之美推向極致。
所謂水韻,指的是清遠地處北江中下游,河網密布,水流縱橫。秦漢陽山關,為天下第一水關,書寫清遠水韻的古代風採。建市后清遠榮獲的國家級名片溫泉之城、漂流之鄉、龍舟之鄉,奏響清遠水韻的現代樂章。
所謂神韻,指的是清遠乃跨越古今人類精神的皈依之鄉。山不在高,十九福地清遠山、四十九福地抱福山福澤千年﹔水不在深,北江女神曹主娘娘庇護一方。
二、通衢風流
通衢風流是清遠地域文化的核心特質。這一特質的形成源於清遠在歷史上長期處於南北通衢的地理位置,因此成為古代人流(人口遷徙)、物流(貨物往來)和名流(名人輩出)的集結地。
所謂人流,是指現今珠三角人口的一半以上,其先人自秦漢始,南宋為盛,由中原,越南嶺,沿北江,入珠三角腹地。其中,以南宋初年羅貫帶領33姓97人由南雄珠璣巷出發,乘坐船筏沿著湞江(北江上游),轉入北江,經清遠地域,最后到達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團隊南遷事件,最為引人注目。
所謂物流,是指北江乃連接陸海絲綢之路的古代高速通道。據考証,明初陽山縣生鐵產量佔全國8%,可謂古代的寶鋼,賴有北江支撐其北送南輸。又,唐代楊貴妃所啖荔枝,乃由快馬穿越騎田嶺古道(連州境內)所進奉。
所謂名流,是指北江流域乃古代精英人物南來北往的集散地。張九齡、劉瞻乃南人北上之翹楚,更有劉禹錫、韓愈、蘇軾、米芾等北人南下之“大咖”。
三、民族風情
民族風情是清遠地域文化的特有氣質。清遠是廣東省內世居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級市。壯族風情和瑤族風情是清遠地區少數民族風情的兩大代表。而清遠作為廣府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對接地,漢族的客家風情也獨具特色。
所謂壯情,指的是廣東第一大少數民族——壯族的人文風情。壯族是古南越人的直系后裔、嶺南的土著。壯族先人之於中華文明,有兩大蓋世功勛:一是發明水稻人工栽培法,人類從此告別飢飽無定的狩獵和採集生活,步入農業文明的新時代﹔二是發明陶器,變生食為熟食,人類從此不再茹毛飲血,進化過程大大加速。清遠境內連山壯族的風情大戲首推七月香戲水節。每年農歷七月七,壯鄉人一概下河戲水、沐浴,好不熱鬧!
所謂瑤情,指的是廣東第二大少數民族——瑤族的人文風情。瑤族是上古九黎部落酋長蚩尤之后,有“東方的吉卜賽”、“中國大陸的高山族”之稱。瑤族雖然屬於東方民族,但卻非常崇尚民主與自由。瑤王的地位不是由繼承來獲得,而是由瑤族民眾共同推舉。瑤人不僅戀愛自由,且婚后若心中另有所屬,也可自由選擇離開。此等寬容之族風,時至今日,也為漢民族所不及。清遠的瑤族,大多聚居在連南、連山兩個民族縣。談到瑤族的風情大戲,當推“耍歌堂”這一盛大節日。每年農歷六月十六,八排瑤胞必齊集廟堂,舞起長鼓,唱起歡歌,歡樂復歡樂!
所謂客情,指的是清遠市境客家人文風情廣布。北江文化,就其族群歸屬而言,客家文化的權重遠超廣府文化。從人口分布來看,清遠8縣(市、區)中,除連山外,其他縣(市、區)均有相當數量的客家人世居。而人口過百萬的英德,客屬更是超過九成。以語言論,不但客居地通客話,且連山、連南的壯胞、瑤胞也操客家話與外地人溝通聯系。市中心區(原清遠縣地)雖有深厚的廣府文化背景,但建市后,隨著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多,漸漸演變為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這乃是清遠客情的新篇章。▉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