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4小時滾動新聞
分享

“渝新歐”的六大創舉

2015年02月21日05:37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渝新歐”的六大創舉

  最近,央視財經頻道推出《行進中國·開往歐洲的列車》系列節目,報道重慶、鄭州、成都等城市開行中歐班列取得的成果。

  在報道重慶開行至德國杜伊斯堡的班列時,央視財經頻道稱,“渝新歐”是國內最先開行的中歐班列,也是開行密度最大的中歐班列,約佔國內中歐班列開行總趟數的80%。

  萬事開頭難,事實上,重慶最先開行中歐班列——“渝新歐”的過程中,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創舉,這些創舉如今已經總結成經驗,甚至規則。

  1、暢通道

  沿線六國海關監管互認

  重慶開行的中歐班列,走的是“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這條路線全長11179公裡,從中國出境后,要經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波蘭,最后到德國的杜伊斯堡。如果按過去的“規矩”,貨物每到一個國家海關,都要開箱檢查,會很麻煩。而重慶實施簽署的“安智貿”協議,讓“渝新歐”實現了沿途海關監管互認,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貨物在重慶海關申報,查驗放行,到其余五個國家都可以放行。

  2、共利益

  與沿線國家組建平台公司

  2011年9月,“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沿線國家,在重慶召開“五國六方聯席會議”,與會機構達成了多項共識,其中包括成立一家平台公司,來協調、組織“渝新歐”通道的運輸管理。通過成立股份公司的方式,將沿線國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

  2012年4月,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渝新歐公司)正式挂牌。這家公司由中、俄、德、哈“四國五方”共同出資,主要任務是為從中國重慶至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等國家的貨物雙向運輸提供協調平台,使“渝新歐”成為真正具有“世界品牌意義的優質通道”。

  3、定時開

  “五定”確保班列時刻表

  重慶開行的中歐班列是五定班列(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班列初期為一周發一班,今后逐步增加到每周2-3班。

  市經信委統計的數據顯示,“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自2011年1月28日正式開通以來,截至去年年底,已開行233班(含16班中亞班列),進出口貿易額68億美元,佔整個經阿拉山口出入境中歐班列的80%以上。據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初步預測,“渝新歐”2015年將開行250班以上(其中去程150班、回程100班)。

  4、抗低溫

  “水背心”解決冬季運輸問題

  “渝新歐”全程10000多公裡,路上溫差極端時上下可達70℃,電子產品難以承受。為此,重慶市組織惠普、巴斯夫、霍尼韋爾等國際大公司以及后勤工程學院、重慶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科研機構,加強對集裝箱相變材料保溫運輸、“水背心”及柴電一體化等多套保溫方案研發,並進行了實地測試,並最終以保溫箱的方式對貨物進行保護(通過使用15厘米厚的特制保溫材料,猶如為貨物穿了一件保溫的“水背心),解決了“渝新歐”冬季運輸電子產品的問題。

  5、保安全

  全程衛星定位監控貨物安全

  “渝新歐”班列普遍使用集裝箱衛星定位跟蹤系統(簡稱“電子鎖”),其好處在於:一是通過監測車門開關狀態並設置區域報警,保障了貨物運輸安全;二是通過實時定位監控,完整記錄存儲列車往返經緯度、溫度、海拔高度、實時時間、速度等信息,解決了班列信息反饋不及時的難題。

  6、改規則

  改變半世紀國際鐵路“禁郵”規則

  國際鐵路不運郵包,這在過去的半個世紀是一條“鐵律”。因為郵包作為個人物品,種類繁多,包裝復雜,且不利於海關監管,因此國際貨協將其作為禁運物品。

  去年,重慶組織了多次“渝新歐”班列運載國際郵包的試驗,推動鐵路合作組織改變了這項“禁郵”規則,也就是說,在重慶開通的“渝新歐”班列的推動下,今后中歐班列將可進行批量化的國際郵包運輸。

(來源:重慶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