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4小時滾動新聞
分享

央視羊年春晚准時“開席”歷史上首次迎來吉祥物 唱團圓 發紅包 批歪風 春晚點亮家國夢

2015年02月19日03:58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央視羊年春晚准時“開席”歷史上首次迎來吉祥物 唱團圓 發紅包 批歪風 春晚點亮家國夢
■本報記者 李君娜

36個節目,4個小時40分鐘,同此一桌熒屏“年夜飯”。昨晚,全球十幾億華人共同期待的央視羊年春晚准時“開席”。創意凸顯的編排、朴素大方的舞台、走心感動的歌曲、“笑果”多多的小品相聲,一台晚會讓全球華人同守一個家國夢。

感動中建設和諧家園

“燈火就在不遠闌珊處,拍一拍肩上的塵土,抱一抱父母的幸福”,劉德華一曲《回家的路》被熒屏前的觀眾贊為“最走心”節目。
家是小的國,國是大的家。對於注重家庭觀念的中國人來說,除夕夜的家人團聚意義也不同往日。央視羊年春晚用在“家”的筆墨尤為濃重。

【點評】

舞台絢麗、色彩抓人,看得出,今年的央視春晚導演組很用心。最大的特色應該是接地氣,全家福征集和發紅包等全民互動環節,應該能把不少年輕人拉回到電視機前。熒屏年夜飯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團聚時刻,要兼顧全齡觀眾也不容易。 ——王麗萍(金牌編劇)
游子歸家、親人團聚。家的味道同樣洋溢在春晚的舞台上。劉德華一首《回家的路》,絲絲入扣,將回家的心緒吟唱得入情入心。作為互動春晚的重頭戲,一張張由網友們即時上傳的全家福,又是天倫之樂的真切寫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團拜會上所說的那樣,“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家和萬事興,回家,真的幸福。
——談燕(本報記者)

創意中凸顯傳統文脈

33年春晚歷史上第一次迎來吉祥物。這個以“羊”為原型的吉祥物,諧羊年之音,取名“陽陽”,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肖元素”,也增強了大眾對春晚這一全民文化品牌的符號認知。
而傳統文化根脈,在這台晚會中的體現當然不止一個“生肖”。

【點評】

滿堂喜氣洋洋的深紅、淡雅的粉紅、溫柔的橘紅,一些新年祝福語中原有的“紅色”,也作為了銜接色。中國紅原就意味著平安、吉祥、喜慶、福祿、康壽、尊貴、和諧、團圓、成功、忠誠、勇敢、興旺、浪漫、熱烈、濃郁、委婉﹔意味著百事順遂、驅病除災、逢凶化吉、棄惡揚善……看春晚,就是接受那個叫“紅火”的過年觀念。雜技《青花瓷》則像一種歷史文化符號,經過多少代潛移默化的熏陶,已深深地嵌入了中國人的靈魂,也成為了中國人安身立命的“護身符”。圍著電視機嗑著瓜子花生,隨意評說節目的家人,“春晚”就如同一種精神,就像一個永遠無法完整表達、從此再也捕捉不回來的記憶,值得我一次次“崩潰”。
——徐芳(本報編輯)央視羊年春晚不僅緊跟時代潮流,更著重展現中國傳統文化。蜀繡不僅是漢族優秀民族傳統工藝之一,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錦繡》中,央視也運用全息投影技術,讓整個節目畫面非常唯美﹔那英演唱的《絲路》,歷史背景是絲綢之路,配上沙畫表演,既優美又振奮人心﹔ 在武術節目《江山如畫》中,首次登台的張震和吳京,都用真功夫展現了中華武術的魅力﹔《青花瓷》 作為唯一一個雜技節目,曾在俄羅斯第十三屆世界青少年雜技比賽中奪得金獎﹔在反串節目中,羽泉和著名京劇老生演員於魁智表演的京劇《三家店》,也讓人印象深刻。 ——姚勤毅(本報記者)

笑聲中激濁揚清

不同於往年,羊年春晚採用了“題材先行、定制為主”的原則,所有語言類節目幾乎都是“定制”的。今年的語言類節目更多的是揭露不良社會現象,大到貪污腐敗、拉關系走后門、溜須拍馬,小到不讓座、亂扔垃圾、破壞公物等歪風邪氣都進行了抨擊。

【點評】

今年春晚,印象最深的是開心麻花的小品《投其所好》。演員們在台上用詼諧的方式諷刺了官場的不正之風,內容和細節都處理得非常到位,小人物反映大現象,可以說是接地氣、不做作,讓人捧腹之余還能有思考。看看網絡上,各位網友也是紛紛點贊。
小品最后那句台詞可謂擲地有聲:“不要老想著領導喜歡什麼,多想想老百姓需要什麼!”
——張揚(《上海觀察》編輯)

(來源:解放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