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誕生於上個世紀80年代(1983年第一屆春晚),在電視尚且不能普及的時代,能看到一台完整的晚會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種奢望。春晚的出現給老百姓增添了無數歡聲笑語。然而,自從1990年江澤民李鵬親臨春晚現場后,春晚開始了自身轉型,從此負載了越來越多的政治功能和意義。
春晚1984·北京
圖為1986年胡耀邦在雲南省羅平縣板橋區長底鄉參加當地苗、布依、彝、漢族群眾舉行的春節聯歡會,並高興地和各族群眾一起跳起歡樂的民族大團結舞。
胡耀邦學唱春晚歌曲《我的中國心》
據中央電視台春晚第一代導演黃一鶴回憶,1984年的春節晚會結束時,已是下半夜。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的秘書卻在這時打來電話,這通電話講了足足有十幾分鐘,目的就一個:胡總書記看了剛才那個小伙子——張明敏唱的《我的中國心》,非常感動,要求你們馬上復制一盤錄像帶,給胡總書記送來。
中央電視台馬上照辦。后來,老領導告訴黃一鶴,中央電視台這幫人興奮得睡不著覺,胡耀邦這一宿也沒睡,他帶領全家人把《我的中國心》給學會了。
而幾乎一夜之間,大江南北的中國人都會唱《我的中國心》。
春晚1988·上海
1988年鄧小平在上海參加春節聯歡晚會
鄧小平晚會后親吻小演員
1988年2月15日,除夕前夜。此時的上海文化局副主任黃大光卻難以入眠。他知道鄧小平與上海各界人士共度春節的文藝晚會明天即將上演。讓黃主任殫精竭慮的是甲肝造成的減員。當時上海因甲肝而臥病在床的,每個單位都有一批。舉辦這樣一個規模的春節聯歡會,要動用100多位演員,能不能把演出隊伍組織起來,他心裡也沒有底。
鄧小平來甲肝病猖獗的上海,是需要勇氣的。黃大光說道:“當時上海人都怕傳染甲肝,平時能不出門的就不出門,能不上街的就不上街,就是熟人見了面,也都不握手,最多拱手作個揖。”基於這種情況,籌措這台晚會的工作班子十分嚴肅地宣布了一條紀律:演員就在舞台與后台活動,不要到台前去,更不要與場內的領導接觸和握手。而宣布這條紀律的最大初衷,就是為了防止甲肝病傳染鄧小平。
1988年2月16日17點30分,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的后部最早爆發出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大家都朝那裡的進場口望去:此刻,84歲的鄧小平正由時任上海市市委書記、市長江澤民陪同,慢步走入會場。他們並沒有乘坐事先安排的專用電梯,而是沿著階梯拾級而上。會場內,700多位同志見到此景,群情振奮,掌聲持續了幾分鐘之久。新華社記者陳毛弟參與了這次報道,這也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目睹偉人風採。據他回憶:“小平同志紅光滿面、神採奕奕、步履穩健,絕沒有84歲老人的模樣。”
17點40分,晚會的大幕被徐徐拉開。整台晚會,既有傳統的戲劇表演,又有現代的音樂舞蹈,節目豐富新穎,張弛有度。鄧小平和夫人卓琳自始至終含笑觀看,還不時為出色的表演熱情鼓掌。
晚會中有一個魔術表演,表演者是當時上海雜技團的演員莫非仙。據他回憶,這個節目在准備時還有個小插曲。莫非仙為了表示對小平同志的敬意,想把表演中變出的飲料當場獻給鄧小平。“連台詞都已經編好了:‘我叫莫非仙,變出的這瓶飲料有仙氣,祝您喝了長命百歲。’”莫非仙回憶:“后來考慮這樣做會中斷演出,又不符合‘演員不到前台與領導接觸’的規定,也就臨時打消了這個念頭。”
根據事先排定的程序,晚會結束后,全體演員謝幕,在舞台上列隊鼓掌,歡送鄧小平和其他領導離開劇場,並沒有首長上台接見演員的安排。可出乎意料的是,晚會結束后,鄧小平站了起來,主動向台上走去,與演員們熱情握手,並祝他們演出成功,新春快樂。當走到表演雜技的小演員、上海馬戲學校學生金恣面前時,鄧小平還俯下身,在小姑娘的臉蛋上親吻了一下。這一瞬間也被新華社記者陳毛弟用鏡頭記錄了下來。他說:“演員們緊緊握住鄧小平同志溫暖的手,激動不已!目睹此情此景,我忙不迭地猛按照相機快門,留下了這激動人心的畫面。”
春晚1990·北京
1990年江澤民、李鵬親臨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現場(資料圖)
1990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現場(資料圖)
江澤民李鵬零點親臨春晚現場
早在1983年春晚時,黃一鶴便想邀請中央領導到場,但未能實現。1990年,趙本山首次亮相,宋祖英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唱響《小背簍》。最大的“驚喜”則是,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和國務院總理李鵬來到了現場。
這還真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驚喜”:“我們也沒請他來,他也沒通知。”黃一鶴記得,演出當晚,他正在導演間忙活,馬上就12點了,趙忠祥該上台零點報時。就在這時,接到緊急通知:江澤民和李鵬要到現場,抓緊時間准備。
黃一鶴和趙忠祥都愣了,准備?怎麼准備?時間緊迫,隻能安排在零點后宣布消息。時針指向12點,演播大廳裡一片歡騰,趙忠祥不得不打斷歡呼聲,宣布這一重大消息,而此時,江澤民和李鵬已經出現在了門口。
掌聲更為熱烈。江澤民和李鵬走上台,先后向全國人民送上祝福,隨后,下台與演員和觀眾握手。從當年一段視頻中可以看到,江澤民在握手時對姜昆說:“我一看就知道你的名字,你今晚表演得淋漓盡致,相聲演員要有真本事……”又對春晚新面孔馮鞏說:“你也是,我已經聽過好幾次你的相聲。”
國家領導人來到春晚現場,隻此一例。整個見面過程持續了大約6分鐘,但正因為這短短6分鐘,春晚開始了自身的轉型,而政治色彩也漸濃。
春晚2008·北京
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2008年發表題為《共同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的新年賀詞。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胡錦濤鼓勵春晚堅持辦好
2008年2月21日晚,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元宵節聯歡晚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接見了中央電視台台長趙化勇和2008年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之一張曉海。
在談到當年的春晚時,胡錦濤說:“我是在廣西看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很好,方方面面反響也很好,春節聯歡晚會盡管越來越難搞,但要堅持辦下去!全國人民在除夕之夜需要這樣的節目。你們要堅持做好。”
2006年4月21日,溫家寶在廣廈重慶第一建筑公司高速公路發展公司綜合樓項目農民工生活區考察。農民工葉家發捧出一個黃色安全帽送給溫家寶,上面有20位農民工的簽名,並寫著“農民的好總理”。 新華社記者 樊如鈞攝
《農民工之歌》MTV的拍攝現場(資料圖)
溫家寶推薦《農民工之歌》
同樣是2008年春晚,一曲《農民工之歌》令人印象深刻。除了領唱王寶強是專業演員外,參與合唱的全部是農民工,他們來自廣廈重慶一建公司的農民工合唱團。而這首歌能夠登上春晚舞台,仰賴一個人的推薦,那就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這首歌的創作緣自溫家寶於2006年4月赴重慶的一趟考察,在農民工生活區的宿舍裡,他說:“這些年,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農民工啊。”
一年以后,廣廈重慶一建公司農民工成立了自己的合唱團,並創作了自己的《農民工之歌》。在寫給溫總理的信中,農民工們說出了自己的心願:我希望總理能聽聽農民工合唱團演唱的《農民工之歌》,還希望《農民工之歌》能走進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以鼓舞全國的農民工兄弟。溫家寶回信說“非常高興”,讓人轉達他對這些農民工的問候,而且還批示將農民工來信抄送央視。
緊接著,中央電視台傳來消息:農民工們唱響的《農民工之歌》,已確定進入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節目單。
春晚2014·北京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訪
習近平借用春晚歌曲吐槽
2014年2月7日,在外訪俄羅斯、參加索契冬奧會開幕式的間隙,習近平接受了當地電視媒體的專訪,在回答“擔任國家主席的個人感受”這個問題時,習近平提到了春晚。他選擇馬年春晚“催淚”名曲《時間都去哪兒了》作為自己忙碌生活的注解。
(以下文字為採訪實錄)
俄羅斯電視台主持人布裡廖夫:您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快一年了,領導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您的感受是什麼?您個人有哪些愛好?最喜歡哪些體育運動?
習近平:中國有960萬平方公裡國土,56個民族,13億多人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還不高,治理這樣一個國家很不容易,必須登高望遠,同時必須腳踏實地。我曾在中國不同地方長期工作,深知中國從東部到西部,從地方到中央,各地各層級方方面面的差異太大了。因此,在中國當領導人,必須在把情況搞清楚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有的時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時候又要以小帶大、小中見大,形象地說,就是要十個指頭彈鋼琴。
作為國家領導人,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我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責任重於泰山,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業業,夙夜在公,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
談到愛好,我個人愛好閱讀、看電影、旅游、散步。你知道,承擔我這樣的工作,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了》。對我來說,問題在於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佔去了。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比如,我讀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裡、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肖洛霍夫,他們書中許多精彩章節和情節我都記得很清楚。
說到體育活動,我喜歡游泳、爬山等運動,游泳我四五歲就學會了。我還喜歡足球、排球、籃球、網球、武術等運動。冰雪項目中,我愛看冰球、速滑、花樣滑冰、雪地技巧。特別是冰球,這項運動不僅需要個人力量和技巧,也需要團隊配合和協作,是很好的運動。
(摘自人民網文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