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軍
每年年初,在瑞士小鎮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被譽為全球經濟的“風向標”。當來自世界各地的2500多名政商學界精英今年齊聚達沃斯時,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新年伊始,李克強從達沃斯開始了自己繁忙而緊張的外交日程。這也是中國外交今年的開場大戲之一。繼去年成功推銷中國裝備和富余產能后,這位“超級推銷員”又擔當起中國的“超級公關”,站在達沃斯的講台上介紹中國經濟形勢和深化改革進展—達沃斯見証了“李”式公關魅力,以及他所展現的“中國自信”。
新年首訪意味深長
李克強對達沃斯並不陌生。2010年,時任副總理的他就出席過世界經濟論壇年會。
鑲嵌在阿爾卑斯山間的達沃斯雖聞名遐邇,但地理位置偏僻,去一趟不易。從20日上午乘專機離開北京,李克強一路奔波,歷時近15個小時才抵達達沃斯,其間先坐飛機到蘇黎世,再換汽車,又轉火車,等到下榻達沃斯酒店時已是當地時間當天晚上。
不顧舟車勞頓,李克強新年首訪選擇達沃斯,看中的是其平台效應。作為全球經濟界最頂級的非官方“盛會”,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是思想和觀點的“集散地”,也是引導外界正確認知中國,開展高層公關的絕佳場所。近年來,中國在國際上展開多方位魅力攻勢,李克強出席達沃斯論壇完美契合這一戰略。
在世界經濟復蘇前景不明的大背景下,外界對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表現寄予厚望,同時也對中國經濟減速換擋調結構的“新常態”存在偏頗認識。
就在今年的達沃斯論壇開幕前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2015年和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下調0.3個百分點至3.5%和3.7%,下調幅度為3年來最大。這讓與會者們感到絲絲寒意。巧合的是,在李克強啟程當天,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7.4%。雖創下20多年來的最低增速,但仍處於合理區間。
當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施蒂格利茨提出,2015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時,另一些人則在擔心增速放緩的中國“經濟快車”可能脫軌。
“李克強在年會上闡釋中國經濟政策,展示中國改革決心,會使世界更好了解中國經濟形勢,提振世界經濟的信心。”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所所長陳鳳英說。
詼諧幽默彰顯自信
當地時間1月21日下午6時許,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全會廳裡人頭攢動,不少人早早地佔了座位,等待聆聽李克強在開幕式上的特別致辭。
開幕式上的特別致辭歷來是達沃斯年會期間最重要的一場活動,世界經濟論壇把它留給了李克強。
“我在這裡要向大家傳遞的信息是,中國不會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李克強斬釘截鐵的話給在場所有人吃了“定心丸”。
這份自信源自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准確把握。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李克強用“雙中高”三個字來形容,即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發展必須由中低端水平邁向中高端水平,為此要堅定不移推動結構性改革。
這份自信源自中國決策者們的政策定力。沒有強刺激,隻有強改革。李克強說,我們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預調微調,更好實行定向調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著力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這份自信更源自對發展動力的精准定位。為實現“雙中高”,李克強在論壇致辭中首次提出“雙引擎”概念。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二是改造傳統引擎,重點是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認為,第一個引擎意在調動更大范圍的市場力量,關鍵詞為“創新”。第二個引擎強調政府作用,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提供,關鍵詞是“服務”。
專家指出,“雙引擎”是頗有新意的比喻,它不僅蘊含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還將成為世界對中國的“信心之源”。
在達沃斯這個滑雪勝地,李克強更是用“滑雪三要素”妙喻中國經濟與改革。他說,滑雪有三要素:速度、平衡和勇氣。這對中國經濟而言,就是要主動適應新常態,保持中高速度的增長,平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關系,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改革。
“雙中高” “雙引擎” “大水漫灌” “滑雪三要素”……李克強詼諧幽默、生動形象的語言風格讓現場的聽眾輕鬆捕捉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思路,感受到濃濃的“中國自信”。
聽完致辭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說:“我已親自向李克強總理表示敬意,演講太精彩了。”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則說:“我特別喜歡他談到中國改革的一些故事,講得非常有內容,也有味道……滑雪方面的比喻,講得非常好,其他的老外都聽得懂,也認識到他的重點是什麼。”
世界期待中國方案
當中國步入“新常態”時,世界也在發生深刻變化。正因如此,世界經濟論壇把今年的年會主題確定為“全球新局勢:我們如何應對”。
從李克強的致辭中,外界不僅希望讀懂中國經濟,還期待在如何應對全球新局勢上看到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李克強從達沃斯自身的轉型經歷說起,為應對全球新局勢開出了“中國藥方”—世界需要新“盤尼西林”。
“達沃斯曾經是治療肺病的療養地,因為盤尼西林的發明而轉型,”李克強說。“時至今日,達沃斯已經成為‘頭腦風暴’的智力中心,世界也需要新的‘盤尼西林’來應對新挑戰。”
如此獨特的觀察得益於李克強致辭前登高望遠的感悟。“偷得浮生半日閑”,一直忙於政務的李克強當天上午難得抽空登上了達沃斯附近海拔1800米的沙茨阿爾卑山頂。站在那裡極目遠眺,達沃斯小鎮盡收眼底,如此開闊的視野是打開思路的絕佳環境。
“每臨大事有靜氣”,李克強面對即將來臨的“頭腦風暴”,表現出的是淡定和從容。
具體而言,李克強提出的中國版“盤尼西林”新藥包括三方面內容: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要堅定維護和平穩定﹔面對多元的世界文明,要共同促進和諧相處﹔面對多變的經濟形勢,要大力推動開放創新。
“李克強在達沃斯發表致辭,反映了中國力圖塑造全球議題的積極外交政策,”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斯科特•肯尼迪如此評價。
這種參與全球議題設置的積極姿態不只是停留在官方層面。與李克強一同抵達沃斯的是一支陣容強大的中國代表團,既包括了外交部長王毅、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商務部長高虎城、央行行長周小川等政府官員,也包括了以馬雲、任正非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家,以及李揚、林毅夫等高校、研究機構的經濟學家。
本屆論壇圍繞中國的話題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包括“中國前景展望” “中國對外投資展望” “中國經濟發展評析”等專題討論。
無論在中國話題,還是在全球性議題上,達沃斯的會場發出了越來越多的“中國聲音”,世界也期待看到更多的“中國方案”。
(《紫光閣》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 |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