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1日04:51 來源:南方日報
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喜生 通訊員/鄭小爐)新蓋建筑物的細節如何體現嶺南韻味呢?現在有嶺南傳統建筑圖形可以參考了。10日,廣州市文廣新局召開《嶺南文化符號研究》成果第一卷新聞通報會,圖冊集中了嶺南地區典型傳統建筑和考古出土遺存所附載的圖形。
梳理12個類型建筑文化符號
廣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趙冀韜介紹,《嶺南文化符號研究》系統研究主要對嶺南傳統建筑遺存所附載的圖形(裝飾圖案、構件造型、建筑細部造型等),以及考古發現的遺址構件和墓葬出土器物的圖形,進行分析研究,同時也對一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篩選,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圖形圖案,形成嶺南傳統建筑的文化符號。
記者從研究圖冊中看到,第一卷梳理出來瓦當、屋脊、山牆、門窗、地磚、灰塑、木雕、石雕、玉雕、銅器漆器、廣州老字號、典型建筑等12個類型的嶺南傳統建筑文化符號。
在“瓦當”中列舉了嶺南瓦當、萬歲瓦當、雲紋瓦當、蓮花瓦當和中大瓦當5個類型。瓦當是用以美化和蔽護建筑物檐口的陶制構件,瓦當上一般刻有文字或圖案。
嶺南瓦當是清末—民國時期,嶺南大學在廣州康樂園的建筑所用的瓦當,其中有“嶺南”、“中山大學”等字樣的瓦當。圖冊中列舉了各嶺南瓦當的線描圖和彩色圖。
此外,鑊耳山牆、博古屋脊、龍舟脊、滿洲窗等體現嶺南傳統建筑的細節一一列舉了線描圖和彩色圖。記者還從研究圖冊中看到,廣州酒家的木棉花、陶陶居和皇上皇為代表的廣州老字號也進入到嶺南文化符號范疇內。
趙冀韜介紹,如果新建的建筑物要體現出嶺南特色,這本圖冊絕對是參考書之一。
部分研究成果制成宣傳折頁免費發放
《嶺南文化符號研究》第一卷最后還列舉了鎮海樓、六榕寺花塔、騎樓、中山紀念堂等典型建筑。趙冀韜介紹,第一卷中的“典型建筑”是為后面的第二卷和第三卷作鋪墊,接下來的第二卷和第三卷將涉及嶺南傳統建筑主體構造等方面。
趙冀韜還告訴記者,《嶺南文化符號研究》將送給廣州市規劃局、建委和建筑部門,為后者在規劃和建設中提供嶺南文化參考。
趙冀韜還說,這些嶺南文化符號也歡迎社會進行文化創意設計,進而大力發揚嶺南文化的魅力。
記者了解到,廣州市文廣新局從研究成果中抽取了部分典型材料制作了精美的宣傳折頁,廣州市內各博物館、紀念館等文化場所免費發放。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