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4小時滾動新聞
分享

抹不去的畫面——加拿大自駕行

2015年02月07日07:34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抹不去的畫面——加拿大自駕行

一路向西。

體驗露營。

休倫湖畔。

加拿大雁。

瀟洒的騎行族。

本期導讀

  曾經去過熱鬧擁擠的東南亞,也游歷過古老高雅的歐洲諸國,對於加拿大,它給我的印象更多是楓葉和滑雪。每年暑假帶娃自駕游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慣,我和先生是正副司機,兒子是乘客。

  去年夏天,咱們仨帶上護照、機票,背上行囊,牽著兒子胖胖暖暖的小手,一起出發,展開了一次難忘的北美自駕之旅。我們從多倫多出發,穿越安大略、馬尼托巴、薩斯喀徹溫、艾伯特、不列顛哥倫比亞等5個省,抵達溫哥華后,再搭船到達終點——維多利亞1號公路零起點。整個行程用時18天,跨越5000公裡。

  而現在,我正坐在電腦邊整理相片。“記憶它總是慢慢的累積,在我心中無法抹去……”熟悉的歌聲在腦海中回蕩。重溫此次自駕之旅,不由得讓人感嘆:隻要人們誠摯地尊重和保護大自然,它就會回贈給我們無窮無盡的美妙畫面。

  1

  異國他鄉的“西游記”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經過12567公裡的飛行,出多倫多皮爾遜機場的第一感覺是溫度低,空氣干爽,叫人覺得舒坦。

  在加拿大開車,車一發動,行車燈就會自動打開,無論白天或者黑夜都要開燈﹔遇到過馬路一定要注意Stop的指示牌,一旦看見,不管路上有沒有人或車都要停3秒,確定安全了才通過。這裡的司機都遵循“車讓人”的原則,過馬路的行人也很守規矩。因此,在這裡自駕,感覺格外愜意。

  加拿大一般高速公路限速110公裡,高速公路上很少安裝攝像頭。交警通常駕駛著看上去和普通車輛別無二致的“隱形警車”,專門停靠在容易超車的路段。他們將測速儀器放在車內,遇上超速的車輛,馬上放上警燈趕上去攔截。我們是守法之人,自然一路暢通無阻,沒收到任何罰單。

  離開多倫多一路西行,安大略省沿途的景色有山脈、河流、湖泊、森林、岩石,地域廣闊,又有著豐富的資源。1800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廣袤的冰原,隨著冰川的推進和消融,逐步形成了五大湖區和安省多樣化的地貌。

  安省的道路以雙向單車道為主,考慮到會車的需要,每隔幾十公裡就設有一個單向的雙車道,隻允許在雙車道的區域超車,而另一個方向的車道仍為單車道。估計是加拿大人習慣了慢節奏的生活,開車同樣不緊不慢,車與車保持一段車距,幾乎見不到你追我趕的場面。安省的17號公路很多地方都在修路,修路地段會有雙面指示牌予以提醒。這一段我們的行駛速度較慢,也沒碰到堵車,駕駛時速基本不超90公裡。

  我們沿著湖區行駛,從日出直到日落。7月的北美,太陽每天4點半就早早升起,晚上9點半才慢慢落下。一路上,我們經歷了變幻莫測的天氣,或傾盆大雨后艷陽高照,或大霧彌漫,或紅霞滿天。日落時分行駛在安省的湖邊,看著天邊的夕陽由紅到橙,再到灰藍的漸變,你會突然有種拋開俗世的念頭,想找個地方,蓋間房子,靜靜地呆一輩子。

  2

  安大略,“美麗的湖”

  繼續往西行,駛入馬尼托巴省時,眼前豁然開朗,1號公路廣闊筆直,單向3車道,公路中間的隔離帶是草地,而且比道路還要寬闊,簡直可比飛機跑道,將來需要擴路時隻要往中間擴就行了,不用往外擴。此時把車子設定為定速巡航狀態,就不必一直踩著油門,可以好好享受駕駛的樂趣了。

  我們用心欣賞著道路兩旁的草原、牛群、風車,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掠過視線,湛藍的天空中萬裡無雲。偶爾還會見到檸檬黃色的農用飛機飛過,時高時低,一路上還有模樣好似“擎天柱”的大卡車呼嘯而來,一切都令人恍如置身於公路電影的畫面之中。

  “安大略”(Ontario)在印第安族人的語言中是“美麗的湖”的意思。這是一個被上天眷顧的地方,有4個大湖匯聚於此。我們沿著69號和17號公路前行,首先遇見的是休倫湖(Lake Huron)。湖水海拔高度約176米,平均深度為59米,面積59600平方公裡,蓄水量3568立方公裡,湖岸線長6159公裡。休倫湖岸分為兩類,一類是礫石灘,另一類是潔白的沙灘,沿岸分布著許多懸崖絕壁。這裡原為印第安易洛魁人居住的地方,法國殖民者曾貶稱當地人為hure,意為毛茸茸、亂蓬蓬。

  一個艷艷高照的中午,我們停在休倫湖畔的一個小沙灘休息。這是位於17號公路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灣,有一張原木長桌和椅子。湖邊的草地上長滿了橙紅色的野花,微風吹過,輕輕搖曳。我們光著腳丫子踩在柔軟的沙子上,用手試探一下水溫,竟然冰涼刺骨。清澈的湖水裡有許多渾圓的小石頭,色彩斑斕,在溫潤的湖水底下,顯得愈發誘人。兒子完全不顧湖水的凜冽,在水底細心地尋找他的寶貝——他要帶著心愛的石頭回到中國。我則坐在長椅上讓思維放空,沉醉在水天一色的自然畫卷裡。

  在湖區,隻要遇上可以停車的地方,我們就會停下來,在湖邊留下腳印。記得去老婦人灣的那天,天色陰暗,霧氣四散,白色的沙灘上有幾棵干枯的木頭,隨意躺在湖邊,像陪伴著大湖的老人。遠處的群山連綿起伏,潔白的霧氣在半空飄蕩,將深綠色的山分為兩段,頗有神秘感。

  在此行拜訪過的湖泊之中,我特別喜歡有“最上鏡湖泊”美稱的班夫公園夢蓮湖,湖的背景是白雪皚皚的高山和郁郁蔥蔥的森林,湖邊還漂著浮木。人在湖邊,或觀景、或聽聲、或賞雪、或漫步,都會自然而然地與這醉人的美景融為一體。

  同樣難忘的還有金字塔湖看到的日落,岸邊停靠著整齊的獨木舟,和我們一起靜待太陽漸漸西沉。與平日熱鬧的都市相比,那一刻的寧靜實在讓我們珍惜。

  3

  邂逅“精靈”

  調皮的鬆鼠、笨拙的黑熊、優雅的野雁、無聲的石頭……我將遇到的這些都視為加拿大自然界的“精靈”。這裡是動物的天堂,小鬆鼠任性地在高高的樹上穿梭,在平地上覓食,從來不怕人。它們已經習慣與人類打交道了,時不時就會敏捷地竄過來尋找食物,又迅速跑開。兒子負責用食物引來小鬆鼠,先生負責拍照,為這些不期而遇的可愛的小生靈留影紀念。

  一天下午,天色較暗,我們漫不經心地走在湖邊,突然看見遠處的礁石上有一群動物,三三兩兩地停在那裡休息。仔細一看,原來是加拿大雁!它們長期生活在湖區的水鳥,是受當地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體長從64─114厘米都有。它們的頭、頸和尾巴呈黑色,臉頰上有白色的斑塊,身上也帶有褐色的斑紋。為了不打擾這群優雅美麗的精靈,先生靜悄悄地靠近它們,連相機的快門聲也調到靜音,生怕驚動這群“模特”。與野生動物近在尺咫,這是何等的幸運啊!

  隻見它們把一隻腳藏到翅膀裡,單腳站立著休憩,累了就換另一隻腳,頭則埋在羽毛裡。有時候,它們也會舒展筋骨,張開嘴巴,抖擻一下羽毛。此情此景,隻有通過相機才能釋放我們的喜悅。得益於當地的生態平衡,加拿大雁群在這裡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繁衍生息,也成為湖區一道獨特的景觀。

  “注意,熊出沒!”在公路兩旁時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標語。結果,我們在艾伯特省的賈斯珀真的遇見了一隻小黑熊。這個小家伙體型粗壯,頭圓頸短,眼睛小小的,臀部顯得很“富態”,一幅憨厚老實的模樣。它和我們相距約30米,正在悠然自得地覓食,引得我們又是一通狂拍。

  不一會,護林員手握槍管走了過來,倒把我們嚇了一跳。原來護林員覺得黑熊太靠近公路了,她向天開了一槍,發出一聲巨響,又向山坡的位置發射了一枚煙霧彈。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驅趕黑熊回到自己的領地,保障人和動物雙方的安全,絕無傷害黑熊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湖邊還有些與眾不同的“精靈”——紅紅綠綠的石頭,個小的躺在澄澈的湖水裡,個大的堆放在岸上,有些石頭上還長滿了像是菌類的苔蘚,有橙紅色、灰綠色和白色,整個湖岸顯得色彩斑斕。拾起一塊,置於掌心,發現大自然的造化實在神奇,居然給這石頭穿上了一件趣致的“花衣”。

  4

  體驗露營

  露營(Camping)是加拿大人夏天主要的活動。加拿大的冬季漫長而寒冷,當地人都很珍惜短暫而溫暖的夏季。每年營地開放時間在5月至10月,許多加拿大人都會全家出動,去露營地住上1到2周,甚至1個月。沿途可見很多大馬力的SUV車拉著巨型的移動車屋,有的則直接開房車過去,房車后方還載著幾輛自行車或者小型摩托車。

  紅霞退去,太陽快要落山了,剛好我們在路上發現了露營標識牌,於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露營。在營地呆一個晚上隻要20加元(約合人民幣100元),比住汽車旅館便宜多了。

  這個露營點是由散落在森林裡面一塊塊平地組成,能同時容納30戶家庭。每塊營地都有一個獨立的木柱,木樁上有營地的編號,就像酒店的房間號碼牌那樣。我們租了其中一塊,可以搭2頂帳篷和停2輛車,帳篷、睡袋等露營裝備都是我們從中國帶去的,因此不需要租借。營地地面平整,有一張用木頭做成的長桌和兩條長凳,周圍環繞著高大的杉樹,具有很好的隱秘性。營地的配套設備完善到超乎我們的想象,不僅有公共衛生間、分類垃圾桶、電源、水龍頭、燒烤爐、8小時的免費Wifi,更重要的是,還有提供熱水的洗澡房,對於喜歡洗澡的廣東人來說,這實在是太棒了!

  晚飯后,我們決定去參觀一下加拿大人的營地。我們發現,一般來說,都是父母住在車屋裡,在戶外支起一頂小帳篷給孩子們玩,他們還特意將家裡的彩燈帶來裝扮車屋,氣氛真是浪漫。

  夜深了,氣溫很低,我鑽進帳篷,拉好睡袋,本想立即進入美好的夢鄉,但內心莫名地興奮,隻好又重新穿上厚衣走到空曠處。抬頭一看星空,內心連連驚嘆!天幕上像是撒滿了珍珠,星星如此之多,離人如此之近,仿佛觸手可得。它們恬靜、安詳地挂在夜空上,對它們來說,這不過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夜晚,而對我來說,卻是一個難忘的不眠之夜。

  第二天清晨,鳥叫聲把我們喚醒。我們鑽出帳篷,在寧靜而美麗的天然氧吧裡盡情呼吸,地上的小草帶著晶瑩剔透的露水珠,散發出青草的香氣。遠離喧鬧的城市,真真切切地融入天地,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這不就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嗎?

  5

  巧遇中國勇士

  旅途中,我們遇見過形形色色的人,最霸氣、最有型的莫過於騎行族了。其中既有酷炫的摩托車騎行隊伍,也有獨自上路的自行車旅行者。

  在哥倫比亞冰川一帶,我們遇到了一個摩托車隊。騎手們整齊劃一地穿著皮衣皮褲,戴著黑色頭盔,架上墨鏡,開著巨大嶄新的大馬力摩托車。這些摩托車都是600CC以上的排量,相當於一部小型機動車,摩托車上的裝備一應俱全,有導航、音響、車頭攝像儀,車后有三個行李箱。每輛車上都有兩個人,輪流駕駛,后排座位的人身著橙色背心,既安全又醒目。

  交談中我們得知,他們是從1000公裡外的家鄉一路開過來的。隊伍裡年紀最大的騎手70歲,最小的才19歲。隨著“轟”的一聲巨響,整個隊伍重新出發,浩浩蕩蕩的陣勢,震撼人心。

  在安大略省路段,我們還巧遇了一位來自中國的牛人。隻見他騎著一輛破舊的三輪車,輪子已經磨得失去了紋路。在我們好奇的詢問下,才發現原來他就是環游世界宣傳中國的農民陳冠明。58歲的他中等身材、皮膚黝黑,留著半尺長的白胡子,腳踏一雙解放鞋。自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后,他就開始了“騎三輪車走遍全國為北京奧運助威”的計劃,接著又從國內一路走到國外。

  我們把車停在路邊和他攀談起來,心裡充滿“他鄉遇故人”的感慨。陳冠明告訴我們,在途中,他遇到了點麻煩,加拿大警察在高速路上把他攔截了下來,因為當地不允許三輪車上高速。后來,加拿大警察知道他周游列國的壯舉后,破例讓他繼續騎行。他隻有小學文化水平,不懂英語,車上蓋著的雨篷上印有他的履歷。目前他已經穿越了23個國家,完成了15萬公裡的行程,三輪車輪胎用壞了30多個。

  在過去13年裡,他經歷過風霜雨雪,酷暑嚴寒,堅持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支撐著老人不屈不撓地騎行至今。2014年7月1日他獨自一人從多倫多出發,每天騎大約50公裡,計劃用3個月時間騎行到溫哥華,然后一直南下,穿過美國,打算在2016年到達奧運會舉辦地——巴西裡約熱內盧。

  就讓美洲的老百姓也見識一下咱們中國的勇士吧!

  ◎風物辭典

  北美五大湖區

  五大湖區指的是加拿大和美國交界處的五個大湖,自東向西分別是安大略湖、伊利湖、休倫湖、密歇根湖和蘇必利爾湖。總面積達24.5萬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面積最大的蘇必利爾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總蓄水量達2.3萬立方千米,與面積比它大一倍半的波羅的海相當,故有“美洲大陸地中海”之稱。

  ■旅行貼士

  1.辦理加拿大簽証可以選擇網簽的方式:先在指定網站上下載英文表格,填好后發送郵件到簽証中心網站,獲取條形碼。接下來整理好所有資料,去廣州天河城建大廈3樓的簽証中心辦理,簽証大約需要3周時間。

  2.在加拿大租車自駕,須提前辦理駕照公証。提供駕駛証原件、復印件、身份証,送廣州越秀城市廣場廣州公証處辦理,公証時間為一周,費用185元,有效期為一年。記住帶上信用卡,在加拿大加油主要結算方式都是使用信用卡。

  3.除了地圖和導航是必備用品之外,還可考慮帶上對講機(接受范圍約為10公裡),因為在森林等野外地區,手機有時無法接收到信號。

  4.加拿大的酒店大多隻提供咖啡壺而沒有熱水壺,因此可自帶一個小型的學生鍋(即多功能電煮鍋)和北美地區使用的轉換插頭。

  特約撰文 游藝 特約攝影 張鴻明 游藝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