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4小時滾動新聞
分享

一個人種三百多畝糧田,一年養殖一千多頭豬,農忙時當農機手 都市農夫贏得最高贊譽 鬆江家庭農場承包經營戶李春風榮獲“全國十佳農民”

2015年02月06日03:53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一個人種三百多畝糧田,一年養殖一千多頭豬,農忙時當農機手 都市農夫贏得最高贊譽 鬆江家庭農場承包經營戶李春風榮獲“全國十佳農民”

農夫李春風。張灝 攝

■本報記者 黃勇娣 本報通訊員 賈 佳
昨天下午,在北京,上海農民李春風和其他來自全國各地的9位農民一起,獲得“全國十佳農民”表彰。在這十佳農民中,李春風來自“小農業”的大都市上海,同時也是最年輕的一位。對此,許多人表示好奇,作為鬆江區的一名家庭農場承包經營戶,35歲的李春風到底有著怎樣的不凡之處?

不在田頭,就在豬棚

李春風家,在鬆江泖港鎮腰涇村。“一個人種300多畝糧田,一年養殖1000多頭豬,農忙時還當農機手。”這是當地村民對李春風最直白的描述。
幾天前,記者來到腰涇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空曠的農田與標准化豬舍。此時,豬舍裡傳來幾聲犬吠。村裡人都知道,要找李春風並不難,“倘若不是守在田頭,就一定在豬棚裡。”這位滬上唯一獲選的2014年“全國十佳農民”,平時一臉溫和,不善言談。要赴京領獎,李春風還在擔心“豬舍該怎樣交待才放心”。 下轉◆8版 (上接第1版)2007年,就在鬆江剛剛推行家庭農場適度經營模式之初,李春風經過鄭重思考,辭掉了在城裡的一份工作,回村接過父親的班,重新做回庄稼人,成為了鬆江區第一批家庭農場承包經營戶,也是當年最年輕的一名家庭農場主。
李春風的勤快,是出了名的。340多畝的耕作面積,是鬆江區大多數家庭農場主的3倍。一到農忙時節,不少家庭農場主常因為“雇人難”著急,搶收、搶種忙到凌晨。於是,近兩年,李春風陸續購買了三台拖拉機和一台收割機,成為村裡的“農機好手”,農忙時,還同時負責為其他3戶家庭農場翻耕、收割,總面積近800畝。正是勤懇朴實的特質,讓李春風在辛苦勞作中快速成長,贏得一名“職業農民”的最高贊譽。

愛學習的“多面手”

深冬時節,李春風的三分之一農田輪茬種上了綠肥,田間平整如初,田埂筆直。去年一年,連續接待了150多批次國家、各省、全市的團隊考察,李春風的家庭農場是展示樣板。
老實木訥的李春風,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愛學習。8年下來,李春風已是技術加身,並學會了多元經營。擺脫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寒,搭准了都市郊區現代化農業發展的脈搏,李春風最早實現了“三三制”輪茬耕作,最早掌握了農機駕駛,最早使用機直播技術,最早參加家庭農場主職業培訓,緊跟著加入種養結合模式,能種田,會養豬,促進土壤實現了良性的生態循環。
如今,李春風已是鬆江能人,而這份“了不起”的勤勞,也終於為他帶來30多萬元的年收入,羨煞許多人。眼下,李春風經營著的340多畝土地,每年可產出40多萬斤糧,足夠供應700多人對於大米的年需求﹔ 一年3個批次1500多頭生豬的養殖規模,可滿足3000多人對豬肉的年消費需求。一人獨立勞作,他的收成幾乎相當於傳統農業時期一個生產隊的產量。

“家庭農場”更有奔頭

老實巴交的李春風,成為了體面的都市農夫。這當中有個人努力的成分,更多還是靠“家庭農場”制度改變命運。李春風坦言,以前,自己一直覺得當農民沒出路,收入低,沒保障。於是,從學校畢業后,他和村裡其他年輕人一樣,毫不猶豫跑到城裡打工。做的是計件活,月均隻有2000多元。但如今,“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正在上海成為現實。2007年下半年,鬆江區開始率先探索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的家庭農場模式。
鬆江區農委主任封堅強認為,引導農民的后代回歸農業,一方面有利於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們對農業、農村原本就有認識基礎和感情基礎,另外,其父輩經驗也能得到傳承。為了吸引“農二代”回歸,鬆江區還專門出台了相關鼓勵措施。如今,“農二代”們陸續回來了。鬆江當地17萬畝糧田,主要由1200多家糧食類家庭農場經營。鬆江家庭農場中,除了李春風,還出現了30多戶“子承父業”的經營戶。
“隻要農業能帶來足夠體面的收入,就不必過分擔心后繼無人。”封堅強告訴記者,如今家庭農場制度已經穩定下來,有較好前景,也能獲得超過打工的收入﹔同時,機械化水平提升,社會化專業服務跟進,種田輕鬆、省力多了﹔另外,年輕人從事農業生產,既可享受田園之樂,又離城市和繁華很近。因此,不管是從生產方式還是生活方式來看,家庭農場對年輕人還頗具吸引力。“今后當農民,有本領,很體面,有前途……”2014年春節前,在葉榭鎮的張澤影劇院裡,鬆江區委書記盛亞飛一段生動激昂的話,振奮了當時在場的500多名家庭農場主。
對於未來,李春風也有新計劃。就在這個月,李春風報考的中國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網絡課程開課了。接下來,李春風還希望可以注冊自己的農產品品牌,成立專業合作社。

(來源:解放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