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兩年內第二次訪問拉美,將中拉關系推進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拉美正成為中國全方位政治經濟外交的重要板塊,中拉論壇的創立又為中拉合作開辟了新的戰略空間。隨著中拉經貿關系進一步深化發展,需要全面考慮中國在拉美地區的戰略布局,有重點地建立以經濟為基礎的戰略支點。在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中,牙買加地理位置優越,制度條件規范,經濟對外開放度高,勞動力資源充裕,社會經濟穩定,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與中國和其他主要經濟體均保持良好的關系。近年來對中國期望明顯加強,可以考慮將其作為中拉經濟合作的戰略橋頭堡來加以經略。
基礎、條件和潛力
牙買加位於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黃金水道上,是加勒比地區航運和貿易中心,戰略上類似於馬六甲水道上的新加坡。牙買加陸地面積10991平方公裡,相當於14個新加坡,在加勒比海中僅次於古巴和海地島﹔人口總量274萬,大約為新加坡的一半,在加共體15個成員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海地。近年來,經濟總量大約為147億美元,在加共體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人均GDP大約為5300美元,在加共體中處於中下水平。從地理位置、國土面積、人口總量、發展水平看,牙買加具有中拉經濟合作戰略橋頭堡的獨特優勢。
牙買加是加勒比地區最大的英語國家,也是英聯邦、加共體和加勒比國家聯盟(25個成員和12個准成員)成員,經濟開放度高,與歐美保持著密切的政治經濟聯系。美國、加拿大、歐盟、加勒比國家、委內瑞拉是其主要貿易伙伴。美國、加拿大和歐洲還是牙買加最主要境外游客和僑匯來源地。長期以來,牙買加政治社會比較穩定,法律體系比較規范,但經濟增長乏力,外債負擔沉重,儲蓄率低,投資缺口大,失業率高、社會經濟對外貿、外資和外援依賴性大。因此,牙買加具有中拉經濟合作戰略橋頭堡的條件。
牙買加在旅游、航運和礦業方面具有明顯比較優勢,電力供應成為經濟發展主要瓶頸。旅游是牙買加主導產業和主要創匯部門。2012年,牙買加旅游收入超過20億美元,酒店、餐飲產值佔GDP的5.5%,蒙特哥貝是最主要的旅游集散地,有連接歐美的航班。首都金斯頓為世界第七大天然良港,加勒比地區最主要樞紐港,集裝箱吞吐能力為150萬標箱。2012年,運輸、倉儲和電訊業產值佔GDP的11.2%。牙買加鋁礬土資源豐富,儲量居全球第四位,其中可採量15億噸。鋁礬土產能1500萬噸,僅次於澳大利亞。但是,牙買加石油全部依賴進口,電力價格每度為0.42美元,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金融危機以來,牙買加經歷了雙底衰退,2013年經濟增速僅為0.2%,2014年僅有1%。中國改革開放35年來的經驗以及日益擴大的對外投資,有可能為牙買加經濟起飛注入活力。
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牙買加政治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沒有能夠轉化為有效的經濟增長,二十多年來,經濟增長速度不僅低於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平均水平,也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電力價格居高不下,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最為主要的因素之一。目前,牙買加平均電價每度0.42美分,是全球電價最貴的國家之一,也是困擾牙買加政府和企業的核心問題之一。牙買加電價過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電網由一家日韓企業壟斷、缺乏競爭﹔二是發電和輸配電設備老舊,損耗嚴重﹔三是終端用戶偷電現象比較普遍,且缺乏有效對策。當前,牙買加電力損耗大約在23%—27%之間,其中,技術損耗和偷電各佔一半。
第二,政府債務負擔重,公共投資嚴重不足,對外資有很大需求。牙買加是全球政府債務最高的國家之一,2012/2013財年公共債務佔GDP的比重高達134.1%,其中外債比重44.3%。2013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向牙買加提供了為期四年,總額9.58億美元中期貸款,支持牙買加經濟改革。同時,世界銀行和美洲開發銀行也分別提供至少5.1億美元的貸款額度。2012/2013財年,牙買加債務償還支出佔到了其稅收收入的67.3%,導致公共投資嚴重不足,難以自主支持新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第三,牙買加經濟過度依賴傳統產業,缺乏新的增長點。牙買加經濟主要依賴旅游和運輸為基礎的服務業,制造業以採礦業為基礎,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大約為10%,農業主要是經濟作物,佔整個經濟的6.8%。同時,這些產業外向型特征明顯,是牙買加出口創匯的主要來源。如果牙買加不改變目前的產業結構,培育新的增長點,其經濟增長速度最多也隻能保持3%的低速增長,很難達到5%以上的中速增長。
兩大戰略機遇
近年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期貸款項目要求牙買加進行以私有化為核心的結構改革,為新的外資進入創造了條件。同時,巴拿馬運河改擴建也為牙買加航運、貿易和物流業的發展開辟了新的戰略空間。
一方面,在IMF中期貸款項目支持下,牙買加實行了四項改革措施:一是以促進增長和就業為目的結構改革﹔二是以提高競爭力為核心的商業環境改革﹔三是以增加收入減少赤字為基礎的財政改革﹔四是以降低債務水平維護金融穩定為主的債務改革。為此,牙買加緊縮財政、擴大稅基、允許匯率貶值,對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改革。牙買加的經濟改革已得到IMF的認可,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降低投資風險﹔但是這些措施使得政府在未來三年很難支撐新的基礎設施項目,而牙買加機場、鐵路、港口、碼頭等私有化改革進展緩慢,正面影響尚未顯現。
另一方面,巴拿馬運河2006年開始進行擴建,計劃於2015年完成,屆時貨運能力將大大提高,巴拿馬相關航線及港口競爭力也將進一步增強。理論上,巴拿馬運河擴建會給處於巴拿馬黃金水道上的金士頓港帶來巨大發展空間。但是,隨著巴拿馬運河擴容,巴拿馬兩大港(科隆港和巴爾博亞)發展迅速,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相比,金士頓港由於改擴建項目進展緩慢,集裝箱運量年均增速不到2%,尚未從巴拿馬運河改擴建中明顯受益。
牙買加對中國期望加大
外資一直是牙買加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近年來牙買加開始利用外資,將重點轉向新興市場國家,中資企業在牙買加影響增大,牙買加對中國期望也明顯加大。
中港灣集團是較早進入牙買加的中國大型企業,承建了首都金斯頓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南北高速公路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其中,南北高速公路成為中國海外第一個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運營承包期50年,中段項目已投入運行。這種投資方式,既可有效解決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資金瓶頸,也可為中國工程承包類企業走出去投資做出有益的嘗試,提升中國對外投資的形象,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目前,牙買加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仍然很大,首都金斯頓國際機場四車道高速公路項目由於資金不足隻建成投入運行兩條車道。
牙買加對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中國的援助和投資有很大的期望。牙買加政府不僅希望中國政府能夠提供農業、節能、住房、社區、教育、衛生等方面的硬援助,還希望中國政府能夠提供產業規劃、能力建設和管理方面的軟援助。他們不僅對中國政府援助有很大的期待,更希望中國的企業能夠更多地到牙買加投資,幫助牙買加解決經濟發展存在的資金瓶頸、能源瓶頸、基礎設施建設瓶頸。同時,也希望中國政府能夠幫助其提升經濟規劃和宏觀管理方面的能力建設。
牙買加能源部門和機構希望與中國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和小水電方面展開全面合作。牙買加能源機構已多次到中國訪問,與中國太陽能、風能和水電機構有過深入的交流接觸,認為中國的技術、裝備和管理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牙買加的能源瓶頸。在討論到牙買加能源領域存在的制度問題時,對方表示正在加大能源領域的改革力度,不久將出台相應的政策鼓勵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發展,特別是鼓勵境外投資者參與牙買加能源建設的相關政策。
牙買加交通運輸部門對中國企業對牙買加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經營表示充分肯定。希望中國企業能夠繼續參與牙買加未來的環島公路建設、鐵路改造工程、物流園區建設等項目。同時,對方也還希望中國企業能夠積極參與牙買加機場、港口、碼頭和鐵路等的私有化改革。
關於戰略橋頭堡的幾點設想
牙買加位於加勒比地區中心,政治社會穩定,法律制度規范,航運、旅游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經濟規模適中,對中國具有很大期望,可以作為中國走向拉美的戰略橋頭堡,要重點圍繞交通運輸和能源石化兩大戰略板塊加以經略。
第一,從規劃入手,找准中牙經濟合作的戰略支點。繼續加強中牙國家和行業規劃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幫助牙買加制定確實可行的戰略規劃和重點行業產業規劃,重點解決牙買加經濟發展的瓶頸,積極尋找牙買加未來經濟發展的增長點。要幫助牙買加做好能源發展規劃、交通物流規劃、旅游發展規劃和農業發展規劃,通過產業規劃等軟項目為重大項目投資合作創造條件。
第二,將交通運輸作為中牙合作的突破口,使牙買加成為中國制造走向拉美的橋頭堡。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中國企業有序參與牙買加機場、港口、碼頭和鐵路的私有化改革,考慮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參與牙買加交通運輸項目和物流園區建設。加大對中港灣集團牙買加南部聖凱瑟琳區山羊群島中轉港項目的支持力度,妥善解決目前遇到的生態環境問題,努力將其建設成中國制造走向拉美的重要中轉港。
第三,加強能源領域的合作,從根本上解決牙買加經濟發展面臨的能源瓶頸。牙買加的能源發展戰略對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和小水電寄予了厚望,但從其調整后的2030年規劃目標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會超過30%,石油和天然氣仍將發揮基礎性作用。因此,中牙在加強太陽能、風能和小水電合作同時,仍需重點關注石油和天然氣方面的合作潛力。從目前情況看,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牙買加的能源問題,還得依靠傳統能源,同時進行相關電力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
第四,考慮在牙買加規劃建設海外石化基地的可行性。考慮到中國與委內瑞拉、巴西已經開展了石油和天然氣方面的合作,在牙買加近海也不排除發現一定規模的石油和天然氣田的可能性,在戰略上需要在拉美地區盡早規劃重大海外石化基地。牙買加處於巴拿馬黃金水道上,港口條件優越,是中國在拉美石化基地規劃較為理想的選擇地。石化項目是中國大型石化企業走出去的重要一環,不僅可大大提升中國在拉美的影響,也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牙買加的能源瓶頸,成為支撐牙買加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第五,研究在牙買加建立物流和產業園區的可行性,適度發展加工制造業,為牙買加經濟增添新引擎。1982年牙買加就通過了《自由經濟區法案》,已有金斯頓保稅區、波特莫爾信息園、蒙特哥貝保稅區和牙買加國際保稅區,區內以倉儲物流為主,制造加工活動非常有限,運行情況並不理想,尚沒有中國企業入駐。目前,牙買加政府正在籌建物流中心,中港灣集團也在規劃物流和產業園區。如果牙買加能源瓶頸能夠得以解決,牙買加就有可能成為中國制造在拉美的重要基地,牙買加經濟也就會增添新的引擎。
(作者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貿易和投資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當代世界》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 |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