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5日05:31 來源:南方日報
2014年的清遠,除了涌現出名聲大噪、光芒四射的功勛達人,更多的是和你、和我和他們一樣的普通百姓。“草根”生活的斑斕鉤織著最平凡、最朴實的世界。我們遴選出十名較有代表性的清遠小人物盤點一番,也許,這個“草根”達人就在您身邊。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黃劍琴 策劃:程君
陽山老師周玫瑛
舍家別子 進藏區支教
告別丈夫孩子,放下副校長的重擔,一個人跑到藏區支教。
清遠市陽山縣第一小學的37歲支教老師周玫瑛面對“六年級隻有一半的人能把A到Z的26個字母默寫出來”的現狀,在支教地西藏林芝地區布久鄉,用逐戶對學生進行家訪的方式,打破了漢藏民族之間的隔閡,將更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帶到了布久鄉。在溝通和教學相長中,她所帶的畢業班打破了五年沒有一個學生考到內地班的歷史。這在當地群眾被認為是榮耀。
周玫瑛帶給學校的變化還有很多,她時常與本地的老師一起討論教學方法,力爭使得沿海省份的教育理念充分與當地結合。而在行政工作上她也為學校所信任,會在教學閑暇時間幫助學校制定樓房太陽能申請書、學生澡堂維修的計劃書,進行電腦維護、數據錄入等,同時也幫助其他老師通過網絡找到不少關於藏區教學的論文。
連州妹子黃碧姬
敲響阿裡上市鐘聲
黃碧姬是去年9月阿裡紐約上市的8名敲鐘人中年齡最小的,她來自連州,就讀於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工商管理系。
黃碧姬接觸淘寶是在2008年,當時她只是個初涉電子網絡的高一學生,她在淘寶下的第一個訂單是一件65元的牛仔外套。2011年9月,連州女生黃碧姬考入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專業。同年10月,淘寶客戶滿意中心推出一種新服務模式——“雲服務”,12月,黃碧姬順利應聘成為一名雲客服,當時她淘寶的購物積累已經達到四顆星。
2014年8月25日,已經做了三年雲客服的黃碧姬如常上線為客戶服務,收到了推送信息,是一份報名去美國參觀阿裡巴巴上市的申請資料。通過這份資料,黃碧姬才知道自己在三年裡已經累計服務了16000多名淘寶會員。9月,黃碧姬收到了阿裡巴巴正式發出的赴美邀請函。
“夫妻最佳搭檔”
帶領106戶農家種菜心致富
2014年3月,鄧愛群被連州市人民政府評為2012-2013年先進科普工作者。
在連州市九陂鎮,提起新民村委會深井村的鄧愛群夫婦,大家都豎起大拇指說:“夫妻最佳拍檔,創業致富能手!”
2008年,鄧愛群夫妻倆考察到家鄉屬於高寒地區,氣候優越,出產的菜心甜脆爽,開始在全村帶頭種植菜心,很快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嘗到了“種菜心也能致富”的甜頭。
隨后,她決定擴大生產規模,2011年4月成立了連州市益農蔬菜專業合作社,把周邊的農戶合並起來,並在婦聯的幫扶下成功申請到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財政貼息貸款以及中央財政支持資金。在創業的同時,鄧愛群還積極參與當地婦聯“手拉手一幫一,致富奔小康”扶貧濟困活動,主動與貧困婦女結成幫扶對子,幫助她們勤勞致富,提高生活水平。
韻達電子商貿公司負責人鄧木
將連州特產快遞進大城市
2014年,韻達快遞在第二屆連州菜心節推出連州菜心“6元6斤韻達送遍廣州”活動,現場促成300多個訂單。這讓連州市韻達電子商貿公司負責人鄧木的夢想又邁進了一步。
鄧木讀完小學就參加工作,先后做過殺豬、擺攤賣水果、專職銷售包袋茶等工作。雖然創業之路坎坷,但他的心中始終有著一個夢想:將三連一陽的農副產品送到大城市裡面去。
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2011年6月,鄧木輾轉從朋友手中借到4萬元,創辦了連州市韻達電子商貿有限公司,轉行做快遞配送。
經歷了兩年的虧損后,2013年3月開始扭虧為盈,現在他不僅還清了之前的債務,公司業務也擴展到三連一陽的30多個鄉鎮,公司由原來的兩個人擴大到100多人,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收到快遞6000多件。下一步,鄧木最想做的,就是在連州設立農副產品中轉站,為連州的電商創業者提供這方面的產品和配送服務。
瑤鄉信使李炳房
十年一日為瑤山傳遞信息和溫暖
在這個廣東省第一峰下的山溝裡,生活著許多瑤胞,其中大多是老人。有些村子不通公路,甚至連手機都沒有信號,郵遞員就成了老人們與外界聯系的最好聯絡人。秤架的年輕人紛紛離開村子外出打工了。這名郵遞員,卻依然每天翻山越嶺穿行在山路上,一走就是10年——他就是郵遞員李炳房。
他帶來外面的信息,把老人的信息帶出去,他替瑤族山鄉內外的人,傳遞著彼此的呼喚和關照。除了送信,他還負責給25條村寨裡的留守老人代購日常用品。2014年10月初,李炳房當選首屆全國十大“最美郵遞員”,是廣東省唯一獲此榮譽的郵遞員。這在日益網絡化的時代裡,李炳房的10年堅持透著傳統力量給人的溫暖。
“南撃手”潘希祥
把二十四節令鼓引進廣東來
“南撃手”是北京市第一支二十四節令鼓隊,2005年8月28日,由馬來西亞留學北京學生會組織建立。正是這支隊伍吸引了當年剛剛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不久的清遠人潘希祥。自2011年加入鼓隊,潘希祥至今已有三年經驗,可稱得上是位“老鼓手”。擔任鼓社社長后,他也承擔起了教鼓的工作。
二十四節令鼓是一種新興華人文化,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令為創意,結合南方廣東獅鼓和傳統書法藝術的特點,以擊鼓為主,融合武術、舞蹈等於一體。1988年,由馬來西亞華僑組織創設,現已成為馬來西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后來,馬來西亞留學生又將二十四節令鼓傳播到北京。就在2014年,潘希祥和其他鼓手去了大連、黑龍江等城市表演,使更多的國人認識了節令鼓。
心理學教授張萬英
創建清遠首家心理咨詢工作室
去年9月,“萬萬心理咨詢工作室”正式挂牌。這個位於清遠新城半環北路的心理咨詢工作室也是清遠市到目前為止成立的第一家正規心理咨詢工作室,由清遠市心理學會會長張萬英一手創建。
在工作室沒創建之前,就有很多有心理問題的人找張萬英咨詢,久而久之,張萬英就萌生了一個想法:何不建立工作室,購買相關器材,讓更多人有一個更高的傾訴和釋放平台?經過多方准備,咨詢室終於正式挂牌。
張萬英是連州人,心理學副教授、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清遠市心理學會會長,“萬萬心理咨詢工作室”負責人。現任教於清遠職業技術學院,主要從事人格心理、社科理論、就業指導、心理測量、人力資源等方向的教學與研究,從事心理咨詢與團體心理輔導工作。
全國優秀法官藍榕概
專業調解 “肥佬”法官成品牌
43歲的藍榕概是廣東省佛岡縣人民法院湯塘法庭庭長,身高1米6多,體重215斤,黑黑臉龐,胖胖身材,群眾親切地喚他“肥佬”法官。藍榕概扎根基層人民法院工作20多年,從書記員、審判員、副庭長到庭長,群眾有了糾紛總喜歡來找他。
2012年,藍榕概被評為全國優秀法官。2013年,“藍榕概法官調解室”成立,這也是清遠市首個以法官個人名字命名的調解工作室。2014年,調解室從一個增加到三個,“肥佬”法官成了一個司法品牌!
為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開展庭前、庭中、庭后的調解,藍榕概創新並積累了多種調解法,如“圓桌調解法”、“背靠背調解法”、“聯動調解法”、“迂回調解法”、“親情調解法”等。同時他注重“講情、講理、講民俗、講傳統”,巧妙運用“調解五法”,把調解“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尊重傳統、貼近群眾”的特點與人民法院的司法權威性相結合,發揮出最佳的調解效果。
退伍老兵鄧作優
下崗創業 板栗致富不忘鄉裡
去年,年屆五旬的退伍老兵鄧作優夫妻倆辛辛苦苦打拼兩年建起的“板栗王國”迎來了大豐收。該板栗園約300畝,位於陽山縣黎埠鎮木山村。
鄧作優是一名老兵,從部隊退伍后在佛山一家國企工作。2013年下崗后,他看中了村裡那片荒廢的板栗園,決心回鄉創業。雖然條件很惡劣,但夫妻倆帶著工人們起早摸黑,硬是把果園收拾得干干淨淨。
戰友們得知他搞農業,都紛紛鼓勵他。經過幾個月的精心打理,板栗樹逐漸恢復了生機,並結滿了果實。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板栗果陸續成熟等待採摘的時候,一場台風暴雨襲擊了果園,板栗果紛紛掉地。被風雨吹落的1萬多斤板栗,加上農資、勞力成本,虧損15萬元左右。
雖然去年虧了十多萬,但鄧作優沒欠工人的一分錢,借錢也把村民的工錢結算清楚。夫妻倆樂於助人,而且施恩不望報,資助侄兒讀書。如今,經過農技人員的指導和自己的摸索,鄧作優逐漸掌握了種板栗的經驗,終於迎來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鄉村醫生陳玉祥
救人為先 幫老鄉墊付醫藥費
2014年6月,連安村村民陳鑒新被毒黃蜂蜇到,生命垂危,陳玉祥為其進行急救,並獨自一人將陳鑒新送往市人民醫院進行救治並為其墊上醫藥費用,最終救回陳鑒新。
鄉村醫生陳玉祥在清城區源潭鎮連安村委會第二衛生室,已經工作和生活30多年。去年,60多歲的陳玉祥被清城區評為“感動清城 身邊好人”十大人物之一。
在農村地區,中、青年大多外出務工者,家裡大都留下老人、婦女和孩子。而他們身上沒有太多錢。他們到衛生室看病,有錢就給,沒有就先記賬,等到家裡有錢時再還。或者讓在外務工的家人回家后,再結賬。有時候,村民在衛生室看病后,需要轉到其他醫院去的,也是向他借錢。
作為一名基層醫療單位醫生,陳玉祥多年來本著救人為先的宗旨,哪怕病人沒有支付能力,也為病人先看病發藥。他的妻子也是鄉村醫生。兩夫妻堅守這小小的衛生室30多年。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