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4小時滾動新聞
分享

越南購潛艇:意欲駛向何方

2015年02月02日04:54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越南購潛艇:意欲駛向何方

  據越南媒體報道,1月28日,越南從俄羅斯採購的第三艘“基洛”級潛艇“海防”號搭乘貨輪抵達越南慶和省金蘭港。這艘潛艇是2009年時任越南總理阮晉勇訪問俄羅斯時,同俄方簽署的總價值32億美元軍火大單的一部分。這一大單中有約20億美元用於購買6艘俄羅斯“基洛”級636型常規動力潛艇,其余為潛艇基礎設施建設等費用。

  越南海軍總體實力不算強,隻有少量護衛艦、護衛艇、掃雷艇等輕型艦艇。鑒於越南南北狹長、擁有長達3260公裡海岸線的地理特點,發展大型水面艦艇似乎是其海軍戰略的優先選擇。

  然而與之相反,越南不愛“大”艦獨鐘情於潛艇,這是基於何種考量?越南的這種海軍發展戰略將對東南亞以及南海局勢產生何種影響?越南為何將潛艇基地設在中南部港口?本期軍情觀察對此作出解讀。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祁雷

  策劃統籌 江華 洪奕宜

  1

  謀求非對稱優勢

  試圖“以小博大”

  雖然越南近幾年不斷增加軍費開支,但基數仍然偏小,不得不考慮將相對有限的資金用在最關鍵地方——加強潛艇部隊建設,以期獲得最大的威懾能力

  2009年越南與俄羅斯簽訂的購買潛艇合同價值20億美元,大大超過其2008年全年15億美元的軍費開支。越南為什麼舍得花這麼大價錢購潛艇?

  首先,數據顯示,2008-2011年,越南是亞太地區軍費開支增幅最大的國家之一,增幅達90%。據《簡氏防務預算》計算,2013年越南的軍費開支達到37.8億美元,到2017年前,軍費開支將達到49.2億美元,總體將增長30%。《簡氏防務預算》進而分析稱,越南之所以不斷從俄羅斯及歐洲等國購買大宗武器裝備,主要還是得益於其能源部門在海洋石油和天然氣上獲得的實際收入。

  來自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至少自1989年以來,越南國內生產總值長期保持增長態勢。2009年其國內生產總值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達1060.1億美元。經濟實力的提升為越南軍費的增加提供了極大便利。

  其次,越南海軍以壯大潛艇部隊為抓手,是為了謀求非對稱優勢。雖然越南不斷增加軍費開支,但基數仍然偏小。反觀越南海軍武器庫,需要更新換代的武器佔了絕大多數。在“基洛”級潛艇到來以前,撐起越南海軍裝備架構的主要是從俄羅斯引進的排水量在1000噸以下的“毒蜘蛛”級、“閃電”級導彈艇,滿載排水量約2100噸的“獵豹”級護衛艦,另外還包括幾艘袖珍潛艇,一些魚雷快艇等。沒有大中型水面艦艇。

  在這樣的背景下,越南海軍不得不考慮將相對有限的資金用在最關鍵地方——加強潛艇部隊建設。軍事觀察家普遍認為,潛艇是相對弱小國家追求非對稱優勢的首選海軍裝備——以有限的投資獲得最大的威懾能力。軍事觀察員梁永春也認為,越南海軍目前整體實力並不強,優先發展潛艇兵力,主要可以發揮潛艇隱蔽性較好的特點,迅速提高戰場威懾力。

  梁永春表示,有時一艘行蹤不明的潛艇可能會迫使對方的整支艦隊改變行動計劃,“所以對越南來說,加強水下作戰能力是一種效費比很高的海軍建設思路,可能在未來的海上戰爭當中實現‘以小博大’的效果。”

  資料顯示,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越軍高層就將組建潛艇部隊作為建設“正規化、精銳化和逐步現代化軍隊”的重要環節。為此,越南一方面積極自研潛艇,同時也通過各種手段從其他國家引進潛艇。據媒體早前報道稱,越南曾以“大米換武器”的方式成功地從朝鮮購入兩艘微型潛艇。但越南軍方很快就明白僅僅依靠這兩種方式,並不能助力海軍快速組建一支東南亞地區實力最強的“水下威懾部隊”。

  就在越南一籌莫展之際,俄羅斯拋出了橄欖枝。未來一旦6艘“基洛”級潛艇全部加入越南海軍,即使保持1-2艘在港檢修、1-2艘輪訓的方式,越南至少能不間斷地保証2艘以上的潛艇執行戰備巡邏任務。

  2

  打破東南亞海上平衡

  加強與俄印軍事關系

  越南採購最新型“基洛”級潛艇,同時打破了東南亞原有海上強國在潛艇數量與質量方面的雙重優勢,進一步加深了與俄羅斯的軍事聯系,並通過請印度海軍幫忙培訓潛艇官兵,密切了與印度的戰略關系

  俄羅斯“基洛”級潛艇,火力強大、噪音小,素有“大洋黑洞”“沉默殺手”之稱。威力強大的“基洛”級潛艇加入越南海軍,無疑將提升越南的海軍整體實力和國防能力。無論是噸位還是反艦、反潛能力,越南海軍現役艦船中沒有一種能和“基洛”級潛艇相提並論。美國海軍軍事學院副教授詹姆斯·霍姆斯早前刊文指出,以向俄羅斯購買的6艘“基洛”級潛艇為基礎,越南正在實施本國的反介入戰略。日本媒體也稱,越南購入“基洛”級潛艇將形成一種“遏制進入”的力量。

  軍事專家洪琳表示,在南海,多個國家之間存在主權爭議,越南和東南亞一些國家之間也存在爭議,“這6艘戰略潛艇對於越南來說,一方面增強了國防實力,另一方面有心理上的安慰作用。更重要的一點,相比東南亞其他一些國家,越南借此擁有了一定海上的優勢。”

  長期以來,東南亞國家受財力所限,對海軍投入基本採取謹慎態度。東南亞各國海軍裝備的較大型水面艦艇總數不多,裝備的潛艇數量更少。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分別從瑞典、法國、韓國採購了二手潛艇,成為東南亞各國海上作戰力量的第一梯隊。

  這種力量均衡在越南購入“基洛”級潛艇后,正悄然發生改變。韓國《高麗海軍論壇》此前發文稱,越南一次性採購6艘最新型的“基洛”級潛艇,同時打破了東南亞原有海上強國在潛艇數量與質量方面的雙重優勢,並將徹底改變東南亞海上戰力格局。

  目前,為緊跟越南的步伐,東南亞多國正加緊提升本國海軍潛艇性能和反潛能力。2011年,新加坡從瑞典購買的“射手”級潛艇第一艘正式入役。菲海軍發言人也曾表示,“其他國家都裝備了潛艇,我們也需要在該領域保持對等能力。”馬來西亞海軍希望在現有6架“超級山貓”反潛直升機基礎上,引進性能更為先進的機型。另據泰國媒體報道,作為2016年軍事開支的一個子項目,泰國或計劃採購2到3艘潛艇。

  除了希望擁有海上軍力優勢,越南購入“基洛”級潛艇,還希望借此進一步加深與俄羅斯的軍事聯系。越南和俄羅斯的友好關系可以追溯到前蘇聯時期。前蘇聯解體后,圍繞著金蘭灣海軍基地的使用權,越南和俄羅斯一度鬧得不可開交。實際上,在口水戰之下,兩國軍事關系不降反升。1995年,越南從俄羅斯引進首批2架蘇-27戰斗機。此后,2004年至2012年期間,越南與俄羅斯先后簽訂3批次蘇-20戰斗機採購合同,目前已交付24架。

  評論認為,越南與俄羅斯簽訂的“基洛”級潛艇購買合同及潛艇基地維修計劃,將進一步深化兩國軍事關系。而俄羅斯借此機會,既掙到了大量外匯,更為其重返東南亞埋下伏筆。

  此外,這也將進一步促進越南和印度的軍事聯系。據外媒2013年報道,作為擴展兩國間戰略與防務關系計劃的一部分,印度海軍將幫助越南訓練500名潛艇官兵。印度海軍早在1985年就引入了“基洛”級潛艇,擁有更為豐富的潛艇使用經驗。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訓練將持續數年,是在海軍領域讓河內和新德裡建立更密切戰略關系的若干努力之一。

  上海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胡志勇表示,在過去10年裡,印度一直向越南提供援助,幫助越南發展海、空軍戰力。他認為,印度希望借此深化本國的“東向”政策,使越南成為印度軍事力量輻射西太平洋的中轉站。

  3

  打造兩座“海岸堡壘”

  構筑進出南海前進基地

  建成后的芽庄潛艇基地,將和金蘭灣海軍基地互為“犄角”,成為越南的兩座“海岸堡壘”,構成越南海軍進出南海的重要前進基地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010年曾披露,越南海軍已確定在該國中南部慶和省的芽庄興建潛艇基地,它將是未來6艘俄制“基洛”級潛艇的大本營。

  芽庄以旅游業聞名,素有“小馬爾代夫”美譽。然而,其位於著名的金蘭灣海軍基地以北60公裡的獨特地理優勢,作為越南國土向南海“突出”的一部分,也使其與金蘭灣一道,構成越南海軍進出南海的重要前進基地。

  越南選址芽庄作為“基洛”級潛艇的停靠基地主要基於以下幾點理由。首先,芽庄面向南海,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冷戰時期,由於金蘭灣被租借給了前蘇聯,越南退而求其次,將芽庄打造成為越空軍蘇-22轟炸機基地,芽庄港也成為越軍水面艦艇開往南沙的主要出發地。

  其次,港口設施比較完善。潛艇是一種極其強調隱蔽性和突然打擊能力的作戰工具,因此其基地往往需要建造專門的地下或岸洞出口以實現秘密出擊。與此同時,潛艇基地還需包含一系列通信、指揮、后勤和技術保障、維修等設施。作為越南國內為數不多的重要海軍基地之一,芽庄的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改裝成“基洛”級潛艇基地的技術、財力成本相對較小。

  再次,毗鄰金蘭灣海軍基地,戰略地位突出。金蘭灣被群山環抱,南北由兩個半島合抱成葫蘆形的內外兩個海灣,水夠深、駐泊面積大、海灣開口小,是世界上最好的深水港之一。然而考慮到潛艇活動的機密性,越南海軍並沒有選擇“熱鬧”的金蘭灣作為潛艇基地,而是選擇距離其不遠的芽庄。可以預料,建成后的芽庄潛艇基地,將和金蘭灣海軍基地互為“犄角”,攻防兼備,成為越南的兩座“海岸堡壘”。

  通過此次採購,越南海軍一口氣吃成了東南亞各國海軍中的“胖子”,有效提升了其在區域反潛、抗登陸、布雷、情報與特種作戰上的能力。在現代體系作戰的環境下,對於缺乏有效空中保護和反潛力量支持的越南海軍來說,“基洛”級潛艇的入列,雖不能從實質上扭轉南海海上力量格局,但作為小國“非對稱”作戰思路的嘗試,仍將對南海局勢產生深遠影響。

  “基洛”潛艇

  導彈射程

  超200千米

  ■視點

  俄羅斯“基洛”級潛艇,正式名稱為877型潛艇,是俄羅斯海軍戰后第三代柴電動力潛艇,素有“大洋黑洞”“沉默殺手”之稱。該型潛艇由前蘇聯著名的紅寶石設計局設計,首艇於1979年下水,1982年正式服役。

  上世紀90年代,為應對日益進步的反潛技術,俄羅斯對基洛級進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裝,形成了“基洛”級改進型,俄方正式命名636型潛艇。636型潛艇主要提升了靜音能力,為此專門在艦體外部敷設新型消音瓦,不僅能吸收抑制本身的噪音,還能大幅降低敵方主動聲納的回波強度。此外,636型擁有新型整合式潛艇戰斗系統,能同時處理40-50個目標,更裝備有射程達220千米的“俱樂部”反艦導彈。

  “基洛”級潛艇目前使用國:

  俄羅斯:包括前蘇聯時期,一共建成24艘877型潛艇(目前估計仍有12艘在役),6艘636型潛艇(3艘已下水,3艘在建)

  印度:10艘877型潛艇(目前9艘在役)

  伊朗:3艘877型潛艇(在役)

  波蘭:1艘877型潛艇(在役)

  阿爾及利亞:2艘877型潛艇(在役),2艘636型潛艇(在役)

  越南:6艘636型潛艇(3艘已交付)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