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林在便利店裡整理貨架。圖片來源:新華網
他叫彭水林,因十年前一場車禍而造成高位離斷,他是目前世界上首例高位離斷存活時間最長的“半截人”。從普通的打工仔到人所皆知的“半截人”,從深圳到長沙再到北京的漫漫求生路,從絞盡腦汁“想自殺”到立志做個自食其力的堂堂漢子,他歷經磨難、觸碰生死。但他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家人的細心照料,對他不離不棄﹔醫院的持續相助,傳遞給他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媒體的追蹤報道,給了他挺起胸膛做人的信心和力量。如今,他成為了一位自力更生,誠信經營的勵志大師。
1.車禍攔腰截去54%的軀體 “撿回老婆孩子,身子丟就丟了”
彭水林在床上穿上特制的身體護具。隻有將這一桶狀的護具固定住身體,他才能平穩地坐在輪椅上。 新華社記者 李尕攝
“我撿回來了老婆、兒子,還有幾十年的命,身子丟了就丟了吧。”
2004年,46歲的湖南湘鄉人彭水林在深圳遭遇車禍,被一輛大貨車攔腰碾成兩段,隻剩下78厘米的上身。
“很痛,一天要痛五六次,沒有一個晚上能睡個好覺。”老彭說,幾乎每天都在黑夜中痛醒,不想吵到邊上的老婆,隻能強忍。“其實吃個止痛片還是能頂一陣的。”老彭又補了一句。要洗頭,店裡空間太小,隻能到店門口空地上去。老彭的妻子周愛群拿張長條凳,咬牙抱起老彭,老彭像個孩子一樣環著老婆的脖子,“我以前130多斤,現在一半身子,還是有70多斤,她抱不動,兒子有勁些,他經常抱我。”
悲哀和無奈會緊緊糾纏經歷磨難的人,老彭說他清晰地記得觸摸到空空床單的那一幕,當時自己無數次去扯針頭,不願再把殘缺的身子留在這個世界。家人24小時輪班盯著他,勸導他。老彭說自己的病床在窗邊,在他看來,窗外透進來的光線永遠是灰暗的。他做夢都夢到自己用手撐起了身體,從窗口扑進那片灰暗,結束已沒有任何色彩的生命。
直到兩個月后的一天,17歲的兒子在電視上看到另一位半截人半丁的故事,費盡周折找到了他,請求他到醫院看一下爸爸。半丁冒著滂沱大雨,用胳膊當腿趕來了。這一場見面徹底把老彭從崩潰邊緣給拽了回來。
老彭開始接受康復治療。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每天早上8點半上班,老彭每天5點就起床,要老婆推他到那裡等醫生上班,每天的康復訓練量遠遠超過所有病人。
有一次,教授說有病人可以靠手把輪椅翹起來。老彭動了心思:“要是我這個樣子都能翹起輪椅,那會給別的殘疾人多大的鼓勵啊,我一定要學會。”隻用了3天時間,老彭就能用手翹起輪椅。
第一眼看到這一幕,小彭驚呆了,他對著老彭喊了句:“老爸,你是我的驕傲,你是最棒的。”老彭到現在說起來都得意極了。
2.為謀生計開店創業 “生活再難也要對得起良心”
彭水林每一天都要面對傷痛和生計兩道難關。彭水林一家來自農村,戶籍地湘鄉市能提供的保障有限。在相關部門的協助下,彭水林一家租房辦起了“半截人便利店”。
“半截人便利店”位於“沁園”小區岔路口一長溜架空層裡林立的店鋪中。此地門店多、人流少。“要吃飯”、“有困難”、“競爭多”,背著這些負擔的“半截人便利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我們一家人窮,志不能窮,生活壓力再大也要對得起良心,對得起關心過我們的人。”彭水林說。“半截人便利店”門臉兒雖小,但商品都是正規品牌。從日用百貨到各種食品、煙酒,價格與很多鬧市區連鎖店相同。三天兩頭小區裡都有“微面”出沒,上門推銷的“庫存處理”洗發水、毛巾、食品等百貨,價格比正常的便宜20%以上。對這些來歷不明的“流動貨郎”,彭水林往往不等人家把話說完就一口回絕。日復一日,舍近求遠去市內一家大型批發市場花高價找大門店進貨。
“‘半截人’做生意從不靠別人的同情,他的價錢經得起‘貨比三家’。”街坊說,“半截人便利店”和街坊四鄰有心照不宣的默契:來買貨的鄰居錢不湊手,老彭一概賒賬﹔有了錢,大家都趕緊還上。
彭水林(中)和妻子(左)在小店門前一起為一名顧客炸制臭豆腐。新華社記者 李尕攝
由於便利店利潤微薄,收入難以支撐門面租金以及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開銷。面對困難,老彭一家開始積極拓展經營項目。年輕時學過食品制作加工的老彭想到了長沙特色小吃“臭豆腐”,熟悉傳統制作工藝的他很快摸索出了口味純正的“臭豆腐”的制作方法,並以“半截人彭水林自制臭干子”的品牌開始在便利店門口擺起小攤試營業。
由於制作工藝傳統而純正,“半截人彭水林自制臭干子”逐漸被周邊消費者認可。彭水林對自己制作的“臭豆腐”品質很有信心,他希望有機會能到比較熱鬧的商業區開設一個“半截人彭水林自制臭干子”店,甚至開成連鎖店,吸引更多的殘疾人加入其中,一起創業。
3.勵志演講感動無數人 “隻要不放棄活得一樣精彩”
半截人彭水林進行演講 圖片來源:長沙市政府門戶網站
彭水林除了經營便利店以外,還經常做一些勵志演講。在彭水林的床頭放著一本厚厚的勵志書——《人生不設限》。作者力克·胡哲,是澳大利亞人,出生時天生沒有四肢,至今已在五大洲超過25個國家舉辦了1500多場演講,活出了不設限的生命奇跡。看完力克的故事后,彭水林有了一個願望,他也想成為一名勵志大師,把自己對生命的體驗、生活的感悟告訴更多人。
提起往事,他說也曾動過輕生的念頭,最后還是活了下來,既然活著,就要好好去活,“命運對你是殘酷的,但隻要你不放棄,一樣可以活得很精彩”。命運多舛,十年痛苦不堪,卻笑對人生,忘卻自己的不幸,帶給他人點滴快樂成了彭水林最大的生活快樂。走軍營,進學堂,到企業,到處有他勵志的精彩演講。隻要人們有需要,需要他去演講,不管路途多遠,他總是義不容辭的進行現身說教,彭水林渴望用他的親身體會向社會更多的人去傳遞“正能量”,笑對人生做中國勵志大師,去激勵幫助更多的人,無論他走到哪裡,永遠都會帶來平地驚雷的影響。
2014年3月10日,彭水林回到當時將他從死神手裡搶回來的布吉人民醫院感恩,在演講中多次呼吁醫患之間要多些理解,希望大家都能對醫護人員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相互理解,就少一些矛盾摩擦。
彭水林還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志願服務活動,力所能及的幫助自己能幫助的人,先后在馬王堆街道的計生協會日、道德講堂、“我是宣講達人”等活動中進行精彩演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感恩當中去。”彭水林講述自身經歷與奮斗歷程,他的樂觀豁達和堅強每每讓與會群眾都感動不已。
4.“幫助有需要的人是我的中國夢”
彭水林趴在床上寫下“我的中國夢”。 圖片來源:新華社 記者李尕攝
彭水林在被社會關愛的同時,也在用實際行動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他將500元交給了愛心募捐機構,2011年下半年,當他得知一位下肢殘疾的人出入不方便時,馬上買了一輛輪椅托人送到了那個殘疾人家裡。
彭水林說:“自食其力、誠實守信、關愛他人是我報答社會的最好方式。”
西安姑娘王茜在13歲時遭遇車禍,雙腿癱瘓,自此之后一直郁郁寡歡且易怒暴躁。王茜爸爸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今年9月份,他在報紙上看到彭水林的故事,懷著試一試的心情,給彭水林打來了求助電話,希望老彭能夠以自己的故事激勵王茜,讓她重拾信心,正確面對人生。
可惜的是,這次電話並沒有找到老彭,當時的老彭已經離開長沙前往深圳參加另外一個勵志活動,老彭的親人為王茜爸爸保留了求助信息。
回到長沙后,老彭第一時間和王茜爸爸取得了聯系,並溝通了相關情況。10月份,老彭帶著一家人來到西安,和王茜見面,他們一起包餃子,一起下棋,一起掰手腕,兩個殘疾人之間的心裡溝通非常順暢,看到彭水林面對如此慘淡的車禍還能堅強做回自己,把家庭和事業經營的有聲有色,王茜心裡的疙瘩迎刃而解。
“我才18歲,還年輕,我的情況比彭叔叔好多了,看到他如此努力,我很慚愧也很感動,我要過好以后的每一天,我相信未來我也會擁有自己的愛情,家庭和事業!”
彭水林有個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每天在床上用啞鈴和拉力器做一個半小時的手臂鍛煉。穿衣、吃飯、洗漱……凡是自己能做的事絕不讓別人幫忙。他依然是這個家庭的頂梁柱。
老彭平日裡喜歡吹葫蘆絲和寫毛筆字。記者拜訪時,他拿出筆墨,趴在床上,攤開宣紙,寫下“我的中國夢”五個字。在他的心裡,通過創業自食其力,幫助其他人,就是他的夢。
編輯點評
對於彭水林來說,失去下半身是必須直面的無情現實,但絕不意味著老彭就失去了人生的追求和價值。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可能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與不幸,而身體的殘缺卻往往可能將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推向顛峰。命運有時就是如此,讓這些不幸的人開始擺脫種種世俗的雜念,去思考和珍惜一些平日裡為我們所忽略東西。老彭從災禍中順利走出,自力更生,用心誠實經營便利店,不為小利所誘惑,堅持報答社會,用自己的故事去激勵他人,盡情釋放自己的正能量,信守自己當年的承諾,實現了自己當年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