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4小時滾動新聞
分享

幼兒天性創作 如此震撼心靈

2015年01月30日04:53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幼兒天性創作 如此震撼心靈

《樹木手拉手》。

《我有一個飛行夢》

《再造城市管道之美》。

幼兒美術作品。

  1月20日-25日,作為近年來本地最大型的幼兒藝術類文獻性展覽“起點 首屆廣州幼兒美術三年展”,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嶺南畫派紀念館舉行。

  本次展覽以“起點”為主題,收集並展出作品過萬件,參與單位覆蓋全市各幼兒教育機構。主辦方表示,本次展覽首次以三年為一個周期的學術展示計劃推動廣州乃至南中國區域的幼兒美術教育的發展。展覽選出的優秀兒童畫及幼兒美術教案,也將成為未來兒童美術發展的重要參照。“我們不希望將這次展覽辦成一場‘匯報展’,希望通過更輕鬆活潑的形式為幼兒美育擦出新的火花。”策展人龍邃洋表示,本次“廣州幼兒美術三年展”正如展覽的主題“起點”所言,將持續通過每三年一個主題的方式,去尋找廣州幼兒美術教育的發展路向,將本土幼兒美術教育的理念傳到更遠的地方。

  ◎嘉年華

  孩子們盡情抒寫心中的“小宇宙”

  如果,小朋友稚氣的涂鴉作品與“高大上”的學術三年展碰在一起,將會擦出怎樣不一般的火花?1月20日-25日,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的“起點 首屆廣州幼兒美術三年展”,就告訴市民一個鮮活的答案。在為期六天的展覽中,館方迎來一批又一批的大小朋友。步入展場,成百上千幅色彩斑斕的畫作懸挂在中庭,如萬國旗般映入眼帘。整個會場就像一場盛大的嘉年華,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我們不希望將這次展覽辦成一場‘匯報展’。”本次展覽策展人、當代視覺藝術培訓中心教學總監龍邃洋說。無論專家還是市民,面對眼前這個場面宏大的幼兒美術展,心裡都不禁萌生起“震撼”這兩個字。在一樓展廳牆上,就貼滿了評委們從1.7萬多幅作品中挑選出的100組優秀作品。稚氣未脫的筆觸在紙面上盡情抒寫著孩子們心中的“小宇宙”。這些畫作都出自3-6歲的小朋友手筆,展覽結束后將成為幼兒美育研究的重要“文獻”。

  除了畫作,二樓擺設的各種裝置作品同樣規模宏大。廢舊罐子、積木、樹枝、水管均可成為小朋友發揮靈感的玩意。由廣東省機關幼兒園等多家幼兒園共同參與創作的《再造城市之美》,就是其中一件大型裝置。作品中的水管被涂上紅、黃、綠、藍等顏色,再由孩子們用白色丙烯繪上幾何圖紋。“喜歡觀察、探索和動手,是孩子們的天性。隱藏在城市地底的水管平常很難看見,這件裝置讓他們能夠親手觸摸,體驗管道的真實質感,從而產生藝術創作的欲望。”龍邃洋說。

  ◎互動成年藝術家與“孩”同樂

  值得一提的是,5位成年藝術家也參與到本次展覽中,與“孩”同樂。他們通過自己的作品,以藝術家的眼光去感染和引發孩子的想象力。藝術家謝昭一就設計了一個名為《感心》的藝術裝置,與小朋友進行“心靈感應”。展廳內擺放著四個具有“特異功能”的裝置,小朋友走近時,紅外線感應器就會通過他們的動作捕捉到他們的“心情”,從而發出不同的光線和響聲。“人與人在生活中會在無意識地互相影響,從而產生新的感知和觸動,讓我們的心靈越來越豐富。”謝昭一如此解釋他的創作理念。

  這也是本次展覽所期待達到的目的。“過去幼兒美育工作者之間缺乏交流,大家都在單打獨斗,很難找到新的教案,如今我們通過交流,他們還可以繼續對教案進行優化,取長補短。”龍邃洋希望,正如展覽主題“起點”所示,希望通過這些“原生態”的展覽,以一種宏觀的方式告訴公眾:本土幼兒美術教育的“起點”到底在哪裡。

  展覽現場還展示了多份優秀教案。原本枯燥無味的教學計劃,經過主辦方精心的布置后也變得趣味盎然。二樓展廳懸挂多幅有趣的照片,展示越秀區優秀教學活動案例《雲娃娃》的成果:照片中的小朋友躺在黑色膠布上,身上鋪滿了棉花,扮成各種可愛的動物形象,憨態可掬。龍邃洋介紹,這個案例旨在開發小朋友的想象力,通過自己的創意感受天上白雲的可變性。

  ◎創新

  讓老師智慧地教,讓孩子有趣地學

  “不管如何,當前的幼兒美術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相比,還是有很大的飛躍,無論造型、想象、顏色、材料等方面,都已進入了多元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廣東省美術協會少兒藝術委員會委員、廣州市少年宮美術學校校長郭偉新指出,幼兒美育主要針對6歲前的兒童,他們更需要釋放天性而非傳授技巧。今后應引導老師更多從兒童的成長、發展上進行考慮。

  對此,龍邃洋也深表同意,他甚至認為,要讓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就弄懂什麼是“美”也是言之過早。“‘美’的教育是長時間的,幼兒美術只是人生接觸美術的一個起點。我們不能設置太多門檻,而要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說話,並體驗愉悅和成就感。”

  據了解,本次幼兒美術三年展還將不斷生長和延續。主辦方將對這一專題進行深入研究,尋找廣州幼兒美術教育的發展路向,並將本土幼兒美術教育的理念向全國乃至國外傳播。“老師智慧地教,孩子有趣地學,是我們希望達到的教學效果。”龍邃洋總結道。

  ◎困局

  幼兒美育重視形式,忽視天性

  本次“廣州幼兒美術三年展”在表現小朋友想象力和創造力之余,也展示出廣州市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水平在不斷提升。眾多幼兒美術教育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冒起。然而也逐漸顯露出不少問題。

  “與香港、台灣等地的幼兒美育相比:我們輕視過程,而注重結果﹔重視形式,而忽視天性。”龍邃洋一針見血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過去很多幼兒園的繪畫課,都有過於程式化的問題,或者將小孩子的能力拔高。為此,本次展覽的評選原則要求作品必須與3到6歲年齡段的生理發展相匹配,而對作品本身的好壞不作評價。

  本次入圍的一組優秀兒童作品《我的好媽媽》,體現出上述的這種突破:扭曲的線條、或大或小的眼睛、不協調的身體比例,這也能算優秀作品嗎?身為評委之一的龍邃洋,卻對此給出了肯定的答復:“這個年紀的小朋友是一定連筆都握不穩的、是一定將顏色涂出界的。這種作品如果放在一般的比賽中,也肯定會被淘汰。但我覺得他們很有靈氣,他們能將媽媽的外形特征凸顯出來。”

  龍邃洋認為,孩子不成熟的畫功,並不阻礙他們表達想法,關鍵在於老師要引導他們多畫。畫多了,手腦配合自然會越來越和諧。不過,他也指出,本次展覽也有一些作品未能盡如人意。“幼兒園經常會讓小朋友按照既定的程式畫簡筆畫,它們的形式感太強,反而束縛了兒童的天性。我寧可讓孩子們按著自己的想法涂鴉。”

  南方日報記者 楊逸

  實習生 林瑩 通訊員 莫菲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