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8日05:20 來源:南方日報
東陂臘味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前東陂鎮共有30多家臘味生產企業,臘味年產量達2000噸以上,產值1億多元。曾亮超 攝
清遠市委書記葛長偉和連州市委書記黃裕團一行到東陂鎮調研東陂臘味產業發展。
連州市長劉澤和(右一)到東陂指導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東陂鎮生態旅游資源豐富,2015年,東陂鎮將既打造“經濟發展命脈線”,又要打造好“美麗小鎮風景線”。圖為東陂鎮前江鋪村。曾亮超 攝
東陂臘味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前連州東陂鎮共有30多家臘味生產企業,臘味年產量達2000噸以上,產值1億多元。2014年,計劃征地總面積近270畝的東陂臘味產業園籌建工作穩步推進,清遠市委書記葛長偉、連州市委書記黃裕團等領導高度重視,並多次前往調研指導。
這是東陂鎮狠抓經濟發展、創新特色產業工作的一個典型縮影。在過去的一年,東陂鎮以建設生態、旅游、商貿中心鎮為定位,深入強化黨的領導作用,狠抓制度建設和經濟發展,突出農業基礎地位、優化農業產業機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的突破,鎮村面貌實現了新改觀。
2014年,東陂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可達34739萬元,同比增長6.2%﹔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總產值預計可達6820萬元,同比增長5.19%﹔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全年可達1346萬元,同比增長20%。
就今年工作,東陂鎮黨委書記黃玉志表示,東陂鎮將以黨建統籌全局,進一步加大臘味產業園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旅游名鎮建設、生態農業發展、農村綜合改革等工作的開展力度,筑牢“經濟發展命脈線”,打造好“美麗小鎮風景線”,全面促進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安康。
狠抓經濟發展 做強特色產業
2014年4月,連州市委書記黃裕團到東陂鎮臘味產業園區調研時指出,連州東陂臘味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品牌樹立來之不易。東陂鎮臘味產業園區要引導有資質的臘味生產企業,以擴大東陂臘味生產規模,充分發揮品牌帶動經濟效益,同時園區也要加強服務,幫助東陂臘味生產企業做好各種認証,進一步加強對品牌保護。
經過不斷發展、努力,目前,東陂鎮的臘味產業年產值已突破億元大關。據了解,近年來,東陂鎮積極制定相關激勵政策並利用現有政策,發揮穿針引線作用,搭建“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科技支撐”的科技創新平台,積極推進臘味產業結構化升級、引導全鎮臘味行業做大做強。
正在籌備建設的東陂鎮臘味產業園得到了上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目前園區建設已完成選址工作,正在籌劃征地工作。據悉,東陂鎮臘味產業園區計劃征地總面積為179992.54平方米,約合269.992畝。
根據東陂鎮的資源特色,東陂還多渠道、多舉措進行招商引資。2014年,東陂鎮衛民新型環保磚廠已協調落實前期工作,並將正式開工投產,而米可皮具廠新建3500平方米廠房項目及裕豐米業有限公司新建300平方米倉庫廠房項目相關工作也都在有序推進中。
東陂鎮著力挖掘和弘揚地方歷史文化名人精神財富、整理東陂文化作品,打造文化古鎮品牌,並加強對地下河、東陂石板古街、馮達飛紀念館等景點和東陂自然環境、文化歷史、民俗風情的宣傳力度,提升東陂的知名度。
“下一步,我們將突出旅游文化建設,抓好特色生態旅游經濟,提高景區輻射功能與帶動能力,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與農民收入。”黃玉志介紹。
突出農業基礎地位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東陂鎮新陂塝村萬畝果園旅游觀光基地水果品種繁多,一年四季都有水果產出。它距離連州地下河景區僅5公裡、距離連州市區30分鐘車程左右,交通便利,成為很多游客到果園體驗採摘樂的首選。
2014年,新陂塝村萬畝果園旅游觀光基地預計可帶動村民增收3萬元左右、帶動村集體增收2萬多元。
這是東陂鎮科學調整產業結構,扎實推進農業工作取得的喜人成績。過去的一年,東陂鎮積極推進“三品(品種、品質、品牌)”工程建設,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民就業、實現農民增收,促進了鎮村經濟發展。目前,塘聯、香花、前江等村已逐步建立了菜心、豆角等蔬菜種植基地,大江村的“國家級糧食高產示范基地”已創建,種植面積1000畝。現在,該鎮的塘聯蔬菜種植合作社、前江村的葡萄和沙糖桔種植基地等20個合作社和基地農產品,由江夏金錫平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向廣州市供銷社農產品經營有限公司對接,直供廣州市各大超市銷售,成功實現了“農超對接”。
為保障農民日常生產,切實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東陂鎮先后投入數千萬元,加大對江夏水利和十鄉水圳的責任管理、小水坪灌區建設施工和民事工作、洞水庫除險加固、塘聯、衛民村委會高標准農田基本建設、涉及江夏、東陂、東塘等村農田治理的農業綜合開發治理項目以及水毀農田水利設施修復工程等等。同時借助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開展機遇,全面落實幫扶項目。目前,該鎮前江、西塘、江夏、大江、塘聯、香花6個村委會已順利簽訂扶貧項目,2014年共投入幫扶資金1156.1萬元,為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抓好黨建工作 辦好民生實事
2014年3月31日,東陂鎮第六屆“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全面結束。新一屆村“兩委”成員共47人,其中村委會干部45人,支委干部27人,交叉任職的25人,兩委交叉任職達92.6%。村黨總支書記和主任“一肩挑”的9人,佔100%。
為了穩妥做好本屆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東陂鎮及早研究,周密部署,廣泛宣傳,精心組織,以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為契機,選好選優村級干部,並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為村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起到的骨干帶頭作用。
另一方面,東陂鎮緊密聚焦“四風”,切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據了解,自活動開展以來,東陂鎮全鎮各機關單位、9個村黨總支、2個“兩新”組織黨組織、1181名黨員參加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其中班子成員13名,干部職工61名,參與覆蓋面達100%。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東陂鎮立說立行立改,重點為群眾辦好民生實事。2014年年初,東陂鎮成功創建成為廣東省教育強鎮,使全鎮教育教學環境得到了質的提升。同時,啟動東陂衛生院升級改造工程,加快改善基層醫療條件,真正體現公共衛生均等化﹔深入開展“美麗鄉村,環衛先行”活動,重點打造S114線和東保公路沿線的環境衛生整治﹔投入30萬元維修舊市場至臨江橋頭公路……東陂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醫療和環境衛生問題,讓群眾真正感受到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實惠。
此外,東陂鎮還全力推進黨風廉政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預防腐敗長效機制。據了解,去年全年,東陂鎮全鎮共查擺廉政風險點198個,制定和完善防控措施182條,同時通過簽訂公示《廉政風險防控承諾書》,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鎮村面貌新改觀
2014年,東陂鎮東塘村投入近100萬元修建了環村公路、農田水利工程、停車坪、小公園和亮化工程等設施,安裝了80盞巷道、13盞公路LED路燈,村面貌煥然一新,獲得當地村民好評。
尖寨村採取“爭取上級支持一點,鎮財政補助一點,村、社自籌一點,社會各界捐助一點”的模式,積極籌措到近90萬元資金打造美麗鄉村試點,修建了石梯頭水庫、巷道硬底化、魚塘改造、路燈、公廁、文化室、球場、排水溝整治、食水工程等項目……
在過去的一年,東陂鎮以黨建帶村建,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並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大力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
據了解,2014年,東陂鎮在全鎮范圍內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全年共出動清運車輛300台次,出動勞動力4000多人次,清除清運垃圾600余方﹔清理糞堆、柴堆、土堆10個﹔整治公路2條﹔掩埋垃圾400余平方米﹔拆除亂搭、亂建2處,清除違規廣告牌1幅。
通過整治,東陂鎮徹底改變了農村環境無章無序狀態,鎮村主要道路兩側、鎮區和大部分村組衛生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垃圾亂倒、污水亂潑、佔道經營和私搭亂建現象得到有效控制,衛生死角、視覺污染得到了徹底清理,全鎮面貌煥然一新。
■一把手訪談
東陂鎮黨委書記黃玉志
打造出東陂鎮“經濟發展命脈線”
既要打造出“經濟發展命脈線”,又要打造好“美麗小鎮風景線”是東陂鎮2015年制定的目標。國家5A級旅游景點東陂地下河坐落在東陂,每年來地下河旅游的游客超過100萬人次。一直以來,東陂鎮黨委、政府不斷地在思考、實踐如何將巨大的旅游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經過不懈的努力,東陂逐漸打造出了多個與生態旅游、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點”,如前江葡萄園、前江砂糖桔種植基地、前江古村落、大江葡萄園、大江火龍果種植基地、東陂石板街、馮達飛故居紀念館、東陂臘味一條街、東陂臘味產業園、大洞村美麗鄉村、農家樂、衛民新陂塝美麗鄉村、新陂塝萬畝生態果園,以上各個點串聯起了S114線沿線的前江、大江、東陂、衛民、東塘5個村委會。
2015年,該鎮將扎實做好農村綜合改革工作,靈活整合土地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具有較強“農家樂”、“採摘樂”商業模式的農商項目,豐富S114線沿線的經濟發展點,依托地下河旅游資源,把各點沿著S114線與東陂地下河連接成一條集飲食娛樂、文化探尋、自由購物、生態旅游於一體的生態經濟發展線,打造出東陂鎮“經濟發展命脈線”,帶動全鎮各村以及幫扶單位積極參與到這條“經濟發展命脈線”的建設中來,切實讓群眾見到效果、享受成果、滿意結果,最終促進該鎮經濟全面發展,社會環境安定和諧。
此外,東陂鎮還將繼續做好大洞、新陂塝、尖寨三個村的美麗鄉村改造工作,並選取前江鋪、塘頭坪等4個具有更強針對性的自然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重點抓好東陂、大江、前江、東塘、衛民5個村委會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大力實施“三清一整治”工程。
■數看亮點
2014年,東陂鎮針對458戶低保戶每月發放保障16.53萬元,五保戶21人每人每月發390元共91260元,醫療救助金發放35人次共161102元﹔臨時救濟15人次共4200元。
全鎮有630人享受80歲以上老人津貼,每月共發放津貼21770元﹔其中百歲老人2人,每人每月領取津貼300元。
全年造林3000多畝,碳匯林種植面積達380多畝。
東陂臘味產業年產值突破億元大關,籌建中的東陂鎮臘味產業園計劃征地總面積179992.54平方米,約合269.992畝。
創建大江村“國家級糧食高產示范基地”,種植面積1000畝。
前江、西塘、江夏、大江、塘聯、香花6個重點幫扶村共投入幫扶資金1156.1萬元,其中單位自籌資金256.1萬元,區財政幫扶資金900萬元。
文/圖(除署名外) 南方日報記者 段燦 通訊員 鄧艷霞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