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首批拍賣為何受熱捧

2015年01月27日15:39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首批拍賣為何受熱捧

公車改革探索近20年,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相當不容易。這一次公車改革力度最大,執行力也最強。中央和國家機關本級公車改革於去年年底基本完成,各地方改革今年年底也要完成,此次公車拍賣引起廣泛關注是很自然的

在中央層面,保証國有資產不貶值、不流失,這個問題比較好化解,因為全社會都關注。往后,各地方的公車改革也應該引起更大的關注,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1月25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取消車輛首場拍賣會在京公開拍賣。隨著拍賣師一次次落槌,106輛公車全部拍出,無一流拍。

車輛信息、競拍者的參與標准、拍賣規則等公開透明﹔拍賣相關的環節全部公開,接受社會監督﹔3家拍賣公司和3家車輛評估機構通過公開招標進入,作為第三方負責車輛的評測和拍賣,進一步保障了信息的真實和透明﹔所有車輛成交價不得低於起拍價,否則將收回重新評估,再次進入拍賣環節﹔國管局、中直管理局的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全程參與監督……整個公車拍賣過程在社會的廣泛關注中順利結束。

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這次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拍賣,開了一個好頭,取得很好的經驗。往后,各地方的改革應該引起更大的關注。

106輛公車“裸拍”成功

據悉,此次拍賣的106輛公車,來自保監會、証監會、國家信訪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和中央黨史研究室等6家單位。

這些公車涵蓋大、中、小型普通客車及轎車等,車齡主要集中在5年以上,平均行駛裡程為11.4萬公裡。業內人士稱,由於公務車輛平時維修保養到位,大部分車輛的車況都比一般同等年限的二手車要好,所以此次拍賣受到關注。

如何做到讓競拍者買得明白,買得放心?據介紹,參與拍賣的公車,購車日期、車輛狀況、委托的拍賣機構資質等都在網上公布,供隨時查詢。

拍賣預展咨詢中,公車車輛狀況可謂“全裸”公開。在首場拍賣會預展現場公布的目錄中,不但詳列車輛的廠牌型號、燃油、排量、登記日期、起拍價等共13項基本信息,還詳細標注了個別車輛工具不全、電瓶無電、無備胎等詳細信息。

預展首日,即有來自全國多地六七百人到現場咨詢看車,不少人拿著從拍賣公司網站打印的車輛信息材料,與准備拍賣的車輛一一對照。

每輛車的前擋風玻璃上,都貼上了對應的新舊折損程度估分,有些還標注有曾發事故等級、行駛裡程等,甚至還包括漆面檢查結果、痕跡查勘結果等一般二手車市場難以提供的信息。拍賣車輛雖然不提供試駕試乘,但可驗看內飾、打火運行和打開引擎蓋驗看內部車況。

25日上午8點,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北七家鎮的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大門被堵得水泄不通。8點一過,競買人紛紛涌進市場,辦理競拍手續的人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拍賣會原定於10點半停止辦理競拍手續,結果因買家太多而延長到中午12點。中午依然有約300名准備參與競買的人沒有拿到號牌。

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蔡海員介紹,此次公車拍賣的火熱程度大大超出了主辦方預期。

下午1點30分左右,拍賣開始。一輛2006年的帕薩特轎車一上場就引來激烈競價,從起拍價4.9萬元,一路被叫到6萬元。最后,252號競拍者以61000元的價格拔得頭籌,場上響起熱烈掌聲。

拍賣的另一個高潮在最后。這是一輛2008年的黑色奧迪轎車,起拍價15萬元。仍是252號競拍者最終以20萬元拍得這輛車。

拍賣過程中,大部分公車都經過激烈競價,有的車輛被競價數十次﹔競拍者不斷舉牌,拍賣師往往一口氣喊出四五個價位…… 車況優於同等年限的二手車,起拍價低於目前二手車市場均價,公車開拍前,很多人擔心“不帶牌的公車賣不出去”或是“白菜價賤賣”。持續了4個多小時的拍賣會,起拍價總計386萬余元,實際總成交價為660萬余元,平均溢價率為71.17%。

據了解,競拍者除了購回自用,還有人抱著收藏意願。在所有106輛公車中,除了一輛2000年產的紅旗轎車以起拍價1萬元拍走外,大部分車的成交價都高於起拍價數萬元,有的甚至翻番。此次拍賣的“車王”頭銜由一輛豐田小型普客摘得,這輛登記於2005年2月的車起拍價為9萬元,最終以21萬元成交,溢價率高達133%。

“從拍賣的結果來看還是比較成功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周漢華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106輛公車無一流拍,都有溢價,底價和成交價差別之間不是特別大。公車能拍出什麼價格是市場行為,隻要是在底價之上,都算是成功的。”

1月25日,國管局資產管理司副司長徐永勝也來到現場對拍賣進行監督。

記者了解到,第一批公車拍賣會還有3場,分別定於1月25日、1月26日、2月1日,拍賣之前同樣安排了2至3天的預展。

如何確保不賣出“白菜價”

截至目前,在中央和國家機關涉及公車改革的近5000輛一般公務用車中,有3184輛公務用車已全部封存停駛,進入處置階段。考慮到二手車交易市場的供求關系,為避免供大於求造成國家資產甩賣、賤賣,將分批分期開展公車拍賣。

徐永勝此前曾透露,這些取消的公車如果都拍賣,按平均起拍價推算,總額或將達1.3億元左右。而根據2014年7月出台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處置公務用車所得收入,扣除有關稅費后全部上繳中央國庫”。

“公車改革探索近20年,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相當不容易。”在周漢華看來,這一次公車改革力度最大,執行力也最強。“中央和國家機關本級公車改革於去年年底基本完成,各地方改革今年年底也要完成,此次公車拍賣引起廣泛關注是很自然的”。

為避免拍賣中有暗箱操作,2014年7月,《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取消的公務用車,應在評估后公開拍賣,並向社會公開處置結果”。在此次拍賣中,過程是否公開公正也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對於人們普遍關心的如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如何防止公車拍賣出現“近水樓台先得月”、“左手倒右手”等問題,相關部門對處置過程悉數進行了解析。

在對車輛評估方面,國管局邀請了專業評估機構公開招標,而起拍價則由委托方、評估鑒定公司共同商議決定的。徐永勝說:“在此基礎上,我們設置了一個起拍價的底線,所以所有公車都不會被賤賣。”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尚曉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在拍賣的時候,低於這個評估價的,都是不能賣掉的,而且我們是面向全國進行公開拍賣。

他對公務員購車會不會得到特殊照顧也做出明確回應,這種現象是絕對不能發生的。“我們內部公務員也不能隨便就能夠買這些車,你要想買必須參加公開的拍賣。”

徐永勝最關心兩件事:一是整個拍賣過程能否確保依法合規,公開透明﹔二是結果能否避免國有資產被賤賣、甩賣。“從現場看,人們的參與度很高,說明競價充分,這兩個目的應該都達到了。”

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劉鯉生曾給出回復,“我們還要真誠地接受紀檢部門、審計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採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徐永勝也介紹,拍賣一律向社會公開進行、陽光處置,接受媒體的監督。整個資金流向將受到多重監督,除了中央公車改革領導小組對拍賣資金監督審計外,媒體、公眾對資金的流向也在監督,審計部門還可以對這筆資金進行專項審計。因此,很難想象誰能在這筆錢上動手腳。

為各地公車改革樹立榜樣

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教授李楯對《法制日報》記者說,公車處置過程基本的做法應遵循三點:“信息公開”、“公眾參與”、“官員問責”。

“這次中央公車拍賣,開了一個好頭,取得很好的經驗。”周漢華認為,在中央層面,保証國有資產不貶值、不流失,這個問題比較好化解,“因為全社會都關注,新聞媒體、社會都在監督,但是往后,各地方的改革應該引起更大的關注”。

“這次中央處置的車輛以帕薩特為主,但是有些地方有超標准配置的好車。那麼,這些好車拍賣時,也必須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國有資產處置過程中,曾在一些領域出現“假拍賣”、“找托兒”等情況,造成國有資產賤賣。這些問題讓周漢華對今后各地方公車拍賣有些許擔憂。

他認為,今后各地方公車拍賣過程中,應把握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事前評估做得扎實。請有資質、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來對公車的底價評估,低於確定的底價不能拍賣。第二個環節,利用好拍賣這個市場化機制,在拍賣過程中體現廣泛參與性。事前充分公告,拍賣過程中,信息充分的公開透明,提前告知,不設任何障礙,讓有購買意願的主體——個人、組織和企業真正參加到這個過程中來。

同時,周漢華認為,公車處置具有集中性,而且是重要的改革內容,為了防止中間出現紕漏,保証改革順利推進,在特定情況下,專門針對公車處置制定管理規定,在流程上進一步明確,也具有可行性。“這樣做也不繁瑣,也有它的好處”。

而李楯則認為,僅僅關注公車改革是不夠的。他期待人們關注的重點深入到機制體制改革層面。(記者 張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