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4日08:11 來源:南方日報
用多肉植物制作的微景觀。
微景觀制作過程中。
理想生活。阿標 作
大家齊齊動手進行創作。
在葉子下躲雨的龍貓、雅致的小橋流水、森林中的古堡、採蘑菇的小女孩……一個個童話故事、經典動漫中的場景,就這樣被濃縮在了一個個生態瓶裡,顯得既小巧精致又充滿夢幻氣息。
時下,這種將苔蘚、多肉、蕨類植物與蘑菇、柵欄、假山、卡通人物等盆景配件靈活組合、被稱為“微景觀”的新型迷你藝術盆栽,正在都市白領、學生一族中悄然流行。“微景觀”憑借充滿童真的造型、豐富自由的創意、造價相對低廉、易於養護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
在家中、辦公桌上擺上一盆綠意盎然、繽紛多彩的“微景觀”,不僅可以妝點生活和工作的環境,還有助於調節情緒:疲憊、煩躁時捧在手上欣賞一番,仿佛一下子就被引入一個簡單、純淨的童話世界,讓人暫時忘卻了城市生活的喧囂和壓力,心情也隨之變得寧靜、愉悅。
有人說,每個裝在生態瓶裡的“微景觀”,都是一個會呼吸、會講故事的童話﹔還有人說,這些小小的瓶子裡,凝聚了都市人對田園和自然的向往,是心靈深處願望的化身。如果您也為之心動的話,不妨親手嘗試一下,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異想世界”吧。
享受園藝師的樂趣
如果將制作“微景觀”比喻成繪畫的話,那麼土壤配置就相當於鋪好畫布,而植物造景則好比為畫作選擇基調和鋪設底色。例如苔蘚類的拿手好戲是模擬草原的質感﹔蓊郁的蕨類則讓人恍如置身林間,被寂靜和深邃氣息所包圍﹔至於各種形態奇特、胖乎乎的多肉類,更是可以為“微景觀”營造出類似外星冒險或夢境漫步的奇幻氛圍。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這幅“畫”上描繪具體的人物場景了。你可以讓宮崎駿電影裡的小梅和龍貓一起在大樹下無憂無慮地玩耍,也可以為來自芬蘭的牧民一家建造一個洒滿陽光、帶花園的家,還可以幫香港的小豬麥兜圓一個水清沙白的馬爾代夫之夢……這些卡通人物擺件包括山石、房屋等配件都能通過網購獲得,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動手用軟陶捏制,這樣制作出來的“微景觀”就更加獨一無二了。
“微景觀”雖然也具有一定的防輻射、淨化空氣的作用,但顯然這不是它廣受青睞的主要原因。在位於廣州天河的一家“微景觀”工作坊裡,南方日報記者見到了從事金融行業的“80后”楊先生及其女友。原來,當天是他女朋友的生日,兩人趁周末趕來制作迷你盆栽作為生日留念。“‘微景觀’讓人體會到園藝師一般的DIY樂趣。制作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忘記了工作和生活上的煩心事,負面情緒也得到了緩解和釋放。”楊先生特別提到,“因為工作關系,我經常需要出差,隻要在出門前替生態瓶噴水,蓋上瓶子或蓋子,可以4到5天不用澆水,在冬季甚至可以維持更長的時間,十分方便。”
在工作坊內,黃女士正在跟自己的女兒一起制作“微景觀”。她告訴南方日報記者,這次是她第二次帶女兒過來,第一次來是為了給孩子爸爸制作生日禮物。“平時碰到節假日,吃的、玩的地方到處都是人頭涌涌,開車去郊外又耗時耗力。難得在市中心就有這麼一個地方,小朋友能發揮創意,大人也能一起參與,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黃女士很有感觸地談到:“現在我們提倡小孩子要親近自然,愛護環境,但如果只是和他們講道理,他們不容易理解。我女兒就對她給爸爸制作的盆栽非常愛惜,對身邊的花花草草也很喜歡。我覺得讓孩子自己動手制作‘微景觀’,就是一堂最生動的環保課。”
“微景觀”達人的故事
為自己建一座“回憶博物館”
小筠是一個80后的廣州女生,大學學的是財務管理專業,現在在游戲公司上班。“這是星美人,這是冬美人,這個叫黑兔耳,這個叫虹之玉……”小筠對於家中一盆盆的多肉盆栽如數家珍。她告訴南方日報記者,有些是她從盆栽市場買回來的,有些則是通過網購渠道獲得的,一年下來,竟然購置了數十盆,家裡儼然像是一個小型的多肉類植物園。
小筠對多肉植物一見傾心,是從去年的情人節開始的。“當時,我的先生突然送了我一盆,我覺得它特別小巧可愛,從此就迷上了多肉類植物,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學習制作“微景觀”,小筠在網上買了不少材料,包括多肉品種、專用的土壤和肥料,還有動漫人物造型等等。小筠自稱是“龍貓迷”,幾乎每件“微景觀”作品都會以龍貓作為主角。“如果是送給朋友作禮物,我通常會根據他們的性格、愛好來進行設計。”小筠說,迷你盆栽不僅可以觀賞,又能讓人學到不少關於植物的知識,還可以把自己的某段記憶、看過的某個電影場景還原出來,“就像一座綠色的‘回憶博物館’,讓人流連忘返。”
有一次,她精心制作了一個“微景觀”生態盆栽當作生日禮物送給朋友。“一般動手之前,我都會設計好大概的場景。考慮到他不太喜歡一些比較‘萌’的小玩意,我幫他選擇了諸如仙人掌科的萬重山那樣比較瘦長的植物當作背景,搭配低矮一點的多肉類作為盆景主體,又添加了一些護盤草,再用一些小擺件和藍色石英沙鋪成河流,整個盆景就變得生動起來了。”
小筠提醒說,制作多肉類“微景觀”最難的部分還是多肉品種的搭配問題,一方面腦海中想象的場景跟實景存在一定的區別﹔另一方面,多肉類一般都是單獨養殖,將不同的多肉類植物進行造景組合時,要謹慎選擇種類,比如喜陰和喜陽的植物就不能放在一起養。如果搭配不當的話,容易導致盆景裡的植物枯萎。
小筠不僅購買了不少關於養殖多肉植物的書籍,還下載了一個多肉主題App。通過這個APP,她結識了不少圈中愛好者,大家經常會把自己的作品晒出來,分享彼此的經驗。遇到問題時,小筠還會在上面發問“求救”。
現在,每到周末,小筠都會花上半天時間來照顧她的“多肉家族”和制作“微景觀”。作為一個上班族,小筠說,每天的工作壓力很大,有時候會覺得透不過氣來,現在有了“微景觀”,不僅令她的業余生活變得充實,更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創作的喜悅。
農科生的理想生活
在幽幽的森林中,清澈的小溪旁,有一間蘋果形狀的小屋,兔子在樹下吃草,瓢虫飛上樹梢……這個圓形玻璃缸中的世界,代表著阿標心目中理想的生活。
24歲的阿標來自廣東清遠,是“微景觀”手工坊的一名老師。阿標的童年是在農村度過的,那些在田野上和大山中奔跑的日子一直令他難以忘懷。也是因為這段成長經歷,阿標從小就對植物抱有一種特別的好感。“大城市的生活節奏太快,人們每天都過得忙忙碌碌。我特別喜歡悠閑的田園生活,喜歡研究各種各樣的植物。”阿標笑著說。
在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阿標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與植物有關的農科專業——熱帶作物種植技術。“一開始家裡人並不同意,他們擔心這個專業畢業以后就業前景不好,怕我到時候隻能回家務農。”阿標很清楚地記得,“我們這個專業整個年級加起來還不到10個人。”
大學時,他還參加了一個與設計有關的社團,在那裡他學到了一些繪畫的基本知識,這也為他日后從事“微景觀”創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可能你不會相信,這些都是我這個學農的人畫的。”阿標一邊展示著自己的畫作,一邊笑著說。
大學畢業后,一次偶然的機會,經師姐介紹,阿標來到了現在的手工坊工作。工作坊的架子上擺了很多阿標自己制作的“微景觀”作品。“我很喜歡這裡的工作,可以每天都跟植物呆在一起。我會指導客人制作,有空的時候自己琢磨,提高制作技巧。”
當南方日報記者問到這些“微景觀”作品的靈感都是來自哪裡時,阿標回答說:“有些是我在旅游時看到的風景,回來就用‘微景觀’的方式把它們記錄下來。其實,很多時候我的作品都不是刻意而為的,往往是隨意搭配,突然間就來靈感了。”
工作坊門口的那盆“微景觀”就是阿標的得意之作。“剛開始的時候頭腦一片空白,不知從哪裡入手。后來我跑到室外尋找靈感,回來后看看自己有什麼材料,做好規劃。接著就是選植物,耐旱的植物種在地形的高處,水分需求大的植物種在較低的地方,這樣的話,澆水的時候水會沿著地形流下來,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循環。接著,我在盆景中央放置了一座假山,鋪上一層藍色石英沙,讓一隻胖嘟嘟的小熊坐在木桶上,別的小動物在樹上享受著美食,活像動漫中的場景,讓靜態的盆景變得靈動活潑,充滿意境。”阿標介紹時一臉自豪。
如今,阿標不僅憑借自己的專業背景,打下了事業的根基,還成功地說服了家人,讓他們不再為自己的前途擔憂。他由衷地說:“能夠以自己的專長和愛好作為工作,與喜歡的花草為伴,我覺得我是一個幸運的人。”
小瓶子 大學問
所謂“微景觀”,本質上是一個培植在玻璃器皿中的小型生態系統:底部一般由輕石基質、水苔、泥炭土組成,輕石起到隔水作用,相當於花盆底部的透水孔﹔接著使用水苔,緊密鋪平作為隔離層,起到保持濕度和承重的作用﹔泥土層可採用活性炭、營養土等材質,滿足植物根部生長的需要。“微景觀”也可以採用塑料花盆等其他容器,但不管選用哪種器皿,土壤的配置都是制作“微景觀”的關鍵,每一層都需要壓實和潤濕(以底部基質被浸透、且沒有多余水分溢出為標准)。待固定好作為種植介質的泥土層之后,就可以在上面進行造景,制作一個富有創意和個性的“微景觀”生態瓶了。
據一些“微景觀”制作達人介紹,用於造景的植物,多採用苔蘚、多肉或蕨類等植物,每天噴點水即可,特別適合生活節奏忙碌快捷的都市人。其中,苔蘚類常用的造景植物包括白發蘚、翁苔、大葉蘚(翡翠蓮花)、石山山苔蘚、小金發蘚、假發蘚(髢苔)、匍匐生灰蘚等。此類苔蘚不僅顏色翠綠,外形可愛,更重要的是生存力強、易於打理。
常用的蕨類及其它品種植物則有狼尾蕨、珊瑚蕨、網紋草、羅漢鬆、銅錢草、袖珍椰子等。此類植物雖姿態各異,但生長環境與苔蘚類似,在溫暖且濕度較高的環境中易於存活,適合廣州濕熱的天氣。
而多肉類植物是指植物營養器官肥大的高等植物,它們的根、莖或葉片肥厚發達,以利於儲存大量的水分,因而通常看起來“萌萌噠”。多肉類一般耐旱性強,種植起來無需頻繁澆水,比較容易照料。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一萬余種,制作“微景觀”一般選用的品種有白牡丹、乙女心、虹之玉、玉露、生石花、石蓮等。由於不同種類的多肉植物習性各不相同,所需要的日照長短和澆水頻率也不盡相同,因此制作達人建議最好採用相同或相近科屬的多肉植物進行布景,以便於日常養護。
值得一提的是,多肉類植物根據不同種類的品相,價格差異很大。一般的被稱為“普貨”,品相普通,價格以15元~30元居多,而一些品相美觀、色澤鮮亮的進口品種甚至可以賣到上千元一棵。植入瓶中時,一定要將植物根部的原泥仔細清除干淨,並鬆散開來,提高植物移植后的存活率。
●專題撰文/攝影 南方日報記者 郭珊 特約撰稿 陳頌賢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