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2日04:57 來源:南方日報
新華社發
不少家長出於讓孩子取得更大進步,希望孩子發揮特長而讓孩子學習奧數。 王昌輝 攝
奧賽和升學的捆綁讓奧賽培訓持續火爆。南方日報記者 王昌輝 攝
去年,高考加分項目正式調整,從23個減至6個。取消的17項主要包括中學生各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各類科技競賽及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項目和省級優秀學生等。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原本可以加20分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國家級和省級獲獎者加分項目被“砍掉”。
一直以來,一些家長把孩子送進培訓機構參加奧賽培訓,其中不少是看中了奧賽高考加分的優勢。然而,高考政策取消了奧賽加分,惠州的奧賽培訓之熱並沒有因此明顯的降溫。
●南方日報記者 吳志毅
象
現
家長主動把孩子送去參加奧賽培訓
不少學生都有參加奧賽培訓的經歷,大多數剛開始是家長的主意。李女士的兒子小譚在東湖某公辦小學上四年級,李女士看見兒子從小就對數理化有著濃厚的興趣,算術也很敏捷,就嘗試讓兒子去培訓機構進行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培訓。每周末兩個小時,已經堅持了一年半。
和小譚同學的經歷相似,目前正在惠州一中讀高一的陳睿恬回憶,自己在小學四年級時,其母親讓她去培訓機構學習奧數。她說,剛開始去上課時並不是很樂意,因為題目難度大,自己有點跟不上,到了中途才感覺自己慢慢適應了。陳睿恬在培訓機構學習了一年之后,考慮到培訓要佔用寒暑假時間,“不想自己的假期長期被佔用,就放棄繼續進行培訓”。
高考取消多項加分項目的消息早在前兩年已對外公布,政策從去年正式實施以來,就有不少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拍手叫好。
惠州一中數學教師方德蘭認為,前些年,因為高考奧賽可以加分,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享受政策優惠,主動把孩子送進培訓機構,外面的奧賽培訓就“熱”起來了。
但不是每個家庭都有條件給孩子“加班”培訓。“取消加分更能體現公平。”方德蘭認為,奧賽培訓一是要耗費周末放假時間,二是家長需要繳納一定的培訓費用,“這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擔的,其中最明顯的是,城市和農村的差異很大,農村沒有這樣的培訓條件,請不起培訓老師的也大有人在。”
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惠州目前有奧賽培訓機構針對三至九年級的學生,選用華杯賽專用教材,進行系統訓練。“課程分兩種,一種是周末班,每周上一次課,一次課為兩個小時﹔另一種是寒暑假班。”惠州新思路教育培訓工作人員介紹,以四年級的奧數收費為例,是70元�次,更高年級的收費相應高一些。
即使高考取消了奧賽加分,培訓機構的奧賽培訓並沒有因此而降溫。新思路教育培訓的工作人員透露,目前四年級的奧數培訓已經有四個班的規模,每個班有十幾人。
方德蘭介紹,一些孩子理科學習較好,有這方面的特長,家長就會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培訓一下,說不定就是將來的好苗子呢。”方德蘭說,很多家長都去嘗試培養孩子的興趣,所以小學的奧賽培訓是最火爆的,其次是初中,而高中的奧賽培訓基本很少了。
因
探
競賽成績和升學捆綁讓培訓高燒不退
李女士剛開始送孩子去學奧數,一是看到孩子有這方面的興趣和愛好,二是像李女士一樣“懂政策、懂行情”的家長還不少,奧賽和升學捆綁讓奧賽培訓持續火爆。
“雖然高考不加分了,但是奧賽獎項對於升學還是有好處的。”李女士說,初中是按照學區來劃片區就近入學,但是孩子戶口的所屬學區是一所普通的初中學校,“想讀更好的初中,就要提前做准備。”
據了解,惠州市區公辦學校七年級入學實行劃片區就近入學,每個學區有相應的學校。雖然教育部門重申不能有入學考試,但惠州一些口碑比較好的學校還是會實行入學考試。
據了解,在每年年中的七年級報名招生中,惠高初中部就會進行小升初的入學考試,考試中部分題目就是涉及到奧賽的題目。
另外,公辦學校雖然是實行學區招生,但在招生中也會特別“喜歡”奧賽獲獎者。李女士告訴記者,身邊就有朋友的孩子曾經拿了奧數的獎項,一所在惠州市區口碑較好的初中學校打電話邀請其入讀。
“學多一點,孩子的選擇或者可以多一點。”李女士說。
方德蘭也透露,一些公辦學校為了招攬好的生源,也特別看重奧賽、競賽獲獎這些“標簽”,這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同時,家長對於學校的評價有時也存在片面的認識,“一些學校在招生時打出‘某某學生競賽一等獎’來吸引家長報讀,然而,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並不能單以競賽獲獎的情況來判斷。”
另一方面,雖然高考取消了奧賽項目加分,但是在高等院校自主招生中,奧賽成績仍是選拔中十分看重的一個條件。
據了解,高校自主招生是指部分高校在統一高考的基礎上,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額,通過高校自主選拔考試,選拔並錄取具有一定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入選考生高考成績不應低於考生所在省(區、市)有關高校同批次同科類錄取控制分數線。對學科特長等表現特別突出的個別優秀入選考生,高校可以向生源所在省級招辦提出破格投檔申請,經省招生委員會批准可予以錄取並報教育部備案。
自主招生高校較為看中學科特長突出的學生。惠州一中相關負責人說,全國比賽得獎或者是在研究性學習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學生比較有優勢。
記者留意到,中山大學在2014年發布自主選拔錄取實施辦法中,明確招生對象是“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同時,還對中學學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競賽獲省級一等獎以上(含省級一等獎)的學生報考中大“學科競賽特長生”單獨制定了自主招生辦法。
點
焦
學校奧賽課程還要不要開?
對於高考取消奧賽等項目的加分優惠,有家長拍手叫好。市民羅先生說,看見別家孩子去學,自己也是跟風,不學又怕孩子落后了,這是相當無奈的一件事情。他認為,小孩子就應該參加多一點活動,而不是搞這些“高深”的東西,應該還給小孩一個快樂的童年。
高考取消奧賽加分,會不會影響對學科愛好者的培養?
李女士本來帶著“功利”的目的讓孩子去學奧數,現在孩子已經愛上了奧數。“看到大政策一變,學校裡也會不定期地開展相關的興趣班,我曾經嘗試讓孩子不去培訓機構上奧數培訓,但孩子也不肯。”
在方德蘭看來,高考取消奧賽加分並不會影響學科愛好者的興趣培養。“從實際來看,學生的熱情並沒有減少,國家、省組織的聯賽和競賽還是進行著,參加的學生也很多。”
那麼,學校的奧賽課程還要不要辦?
方德蘭建議,換個形式,奧賽班變興趣班。
以惠州一中為例,往年是有第二課堂奧數班,剛開始開班有100多個學生,上到最后隻剩下寥寥幾個。“以前的奧數班,99%的學生都覺得很難,有些學生難以適應就自動退出了。”
從去年開始,奧數班改名了,叫數學興趣班。方德蘭介紹,辦班的理念已經有所改變:以前是為了培養奧賽苗子,現在辦班不是為了競賽和拿獎,更多是為了利用興趣班來鼓勵學生在這方面有更深的發展,上課形式期待更多元化。“沒有淘汰制,剛開始是100多個學生參加,到最后還是有100多個學生”。
方德蘭建議,興趣班更應該注重挖掘學科的趣味性,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發現學科的樂趣,而不是一味地講技巧和做題目。
他認為,小學和初中要逐漸淡化奧賽的概念,並禁止和升學捆綁,才能給目前的奧賽培訓熱降降溫,讓奧賽學習回歸到一個正常的發展狀態。
別讓奧賽傷了孩子的自信
■記者手記
“數學不錯,也是特別有興趣,就讓他去學奧數再提高一下吧。”在採訪中,不少家長是出於讓孩子取得更多的進步,希望孩子的特長能夠發揮出來而讓孩子學習奧數。在這當中,一小部分的孩子從此愛上奧賽,覺得很有趣,很好玩。這就還原了奧賽作為學科興趣愛好者往更深層次發展的途徑的初衷。
同時,也有一些家長是跟風,將奧賽獎項作為孩子升學鋪路的工具。顯然,這種被動式的學習經歷是不愉快的。
因為不是每個去學習奧賽的孩子都會對此有“有趣”和“好玩”的感覺。數學愛好是要有一定的天賦的,就像學習音樂、美術一樣,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向這方面發展。有學校老師認為,理科思維是和孩子的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相關。
“平時成績不錯,但是去奧賽培訓,接觸奧賽題發現自己一題也不會做。”有學校數學老師說,很多平時對學科學習充滿自信的學生,都做不來奧賽題。“這樣挺損害學生自信的。”
一個人的自信,很多時候能夠促進和支撐我們前進。孩子的自信,很多時候能夠帶來積極的心態,成為學習的動力。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某些奧賽培訓機構為了讓學生更樂意接受奧賽,在試聽課程或者是剛開始學習時,特意降低題目難度,或者講一些與奧賽無關的、相對容易的、學生好接受的題目,吸引學生報名。而在學習一段時間后,很多人都跟不上,很多人因此而失去信心。
奧賽培訓不是群眾性的活動,需要正確的引導。平時考試得了高分,不一定學得了奧賽。奧賽是培養具有某個學科專長特別拔尖的學生,切忌盲目跟風。
2013年,惠州一中學生彭敏如果按高考成績,連大學都考不上,而他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競賽中成績突出,以保送資格入讀南京一所重點高校。但這只是一個個例,沒有可復制性。奧賽培訓熱該降降溫了,別讓奧賽損害了跟風的那部分孩子的自信。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