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9日03:45 來源:南方日報
湛江堅持把茅草房改造與新農村建設規劃、生態文明村建設結合起來。
不少茅草房變身極具嶺南特色的民居
茅草房改造新舊對比圖。
去年超強台風“威馬遜”和強台風“海鷗”先后正面襲擊湛江市,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230多億元,其中大量農房損壞或倒塌,茅草房問題進一步凸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胡春華指示湛江要把茅草房改造工作當作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省長朱小丹要求湛江結合災后重建一次性徹底解決茅草房問題﹔副省長鄧海光親自率隊到湛江災區調研和指導茅草房改造。去年8月2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湛江市結合災后重建和生態文明村建設工作,正式打響告別茅草房大會戰。目前,該市多渠道籌措改造資金近3億元,已兌付補助資金9552.26萬元﹔1579戶“全倒戶”已全部開工,竣工1055戶﹔17066戶未損茅草房戶已開工8450戶,竣工3240戶。以此進度,湛江市將在今年春節前完成“全倒戶”重建工作。
湛江市委書記劉小華表示,茅草房改造,事關群眾生命安全,事關發展成果共享,事關地區整體形象,事關湛江發展美譽度。打贏告別茅草房大會戰,是湛江本屆黨委政府要辦成的一件大事。通過茅草房改造,既能搞好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村建設,又能幫助困難農民群眾實現居住條件和生活方式的歷史轉變,激發他們自發追求幸福生活。全市上下要一鼓作氣、持續發力,堅決把這場告別茅草房大會戰打贏打好,讓發展的成果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
一鼓作氣 打贏告別茅草房大會戰
湛江三面臨海,台風災害頻繁。茅草房的存在,無法抵御台風災害,直接危及湛江農村部分群眾生命安全。從2001年開始,湛江市委、市政府就啟動了茅草房改造工作。但是,湛江作為農業大市、人口大市,通過十多年的努力仍未能徹底告別農村茅草房。去年超強台風“威馬遜”來襲,湛江市損壞或倒塌房屋11025間,其中大部分是茅草房。茅草房問題再一次刺痛了湛江人民的心。
去年8月2日,湛江市委、市政府響應群眾的強烈呼聲,結合災后重建和生態文明村建設工作,以統籌城鄉發展、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目標,正式打響告別茅草房大會戰,力爭在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告別農村茅草房和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任務,雷州市個別任務較重的鎮,延長至2016年上半年前完成。
為此,湛江成立了告別茅草房大會戰指揮部及其辦公室,由市委書記劉小華任第一總指揮,市長王中丙任總指揮,各相關部門為成員﹔各縣(市、區)迅速組織召開動員大會、成立領導機構。制定出台《關於組織實施告別茅草房大會戰的決定》,明確了改造目標任務、補助對象、補助標准等,其中補助力度是該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將長期居住且是唯一住所的茅草房戶和因超強台風“威馬遜”襲擊造成的“全倒戶”列為補助對象,屬於補助對象的五保戶、孤兒戶按1200元/㎡的標准安排補助資金,其他“全倒戶”和茅草房戶按40000元/戶的標准安排補助資金。
為徹底摸清底子,有效推進工作,去年8月8日至10日連續三天,湛江市組織了住建、財政、民政、農業等市級成員單位和縣、鎮、村共四級干部2000多人,分成200多個核查小組,深入雷州半島各村落認真開展核查工作,並及時對符合條件的全倒戶和茅草房戶進行分類登記造冊,建立動態檔案,為制定資金幫扶政策、出台相關文件提供了及時、真實、可靠的依據。
為確保工作落實到位,湛江市制定了嚴格的問責機制。因工作不力逾期未完成的,黨政一把手就地免職並嚴肅追究相關責任﹔對弄虛作假、虛報補助對象和有關數據的責任人一律先免職再追責﹔對挪用、貪污、騙取、冒領、克扣、拖欠改造資金和向享受補助農戶索要“回扣”“手續費”的一律依法嚴肅查處﹔對在工作中任務不落實、工作不得力的單位和個人一律給予通報批評,直至追究黨紀政紀責任。在發現雷州市覃斗鎮、紀家鎮、東裡鎮,徐聞縣西連鎮、南山鎮等地存在數據誤報虛報等失職行為后,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問責。
挂鉤幫扶 凝聚合力迅速推進
湛江市市長王中丙介紹,為更好地凝聚力量,有效推進茅草房改造工作,湛江市實行市領導挂點、單位幫扶工作機制,市四套班子領導、市法檢“兩長”全部挂鉤到自然村,全市191個部門和單位挂鉤幫扶185條自然村,其余地區和村庄由當地四套班子領導及單位挂鉤幫扶。
各幫扶單位“各顯神通”,迅速推進茅草房建設。挂鉤幫扶徐聞縣邁陳鎮東場村的湛江港集團聯合鎮、村制定激勵機制,對在2014年底竣工的獎勵1萬元。目前,該村71座茅草房已動工改造的34座,其中全倒戶3戶全部動工,未動工的18座力爭在今年3月底全部動工。徐聞縣西連鎮制定獎勵機制規定:“全倒戶”2014年10月30日前全部動工,獎勵2000元﹔動工率第一且在2014年12月30日前動工達50%的村委會,獎5000元。市委政法委、市工商局、市水務局等通過給開工戶發放幫扶資金、獎勵提前動工和提前完工等措施加快進度﹔市住建局實行局領導和部門、單位“定戶包干”幫扶制度,使大家都有目標、有責任,切實加大幫扶力度。
此外,針對改造需求資金量大,本地財政難以滿足的實際,各級各部門多渠道籌集資金,有力保障了茅草房改造工作的深入開展。舉行超強台風“威馬遜”受災群眾募捐動員大會,共募集善款2300萬元。發動愛心企業、機構支持茅草房改造,共籌集資金近1000萬元,如廣東南粵銀行一次性捐贈200萬元、河源市工商聯一次性捐贈30萬元,支持龍門鎮后塘下村茅草房改造和生態文明村建設,湛江市紅十字會籌集了300萬元幫助北和鎮吳蓬村的茅草房改造。
通過扶貧“雙到”,幫助挂鉤村告別茅草房,如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道發動企業“點對點”幫扶,向雷州市北和鎮劉張村茅草房改造先期捐款20萬元,並繼續發動轄區企業參與公益援建。發揮商會作用,積極發動外出企業家捐款1000多萬元,如,雷州市積極發動惠州、東莞、深圳、佛山、江門等地的雷州商會,5天就募集近400萬元﹔徐聞縣廣州、佛山商會1天就募捐了總值425萬元的資金和物資,珠海商會現場共募捐現金逾228萬元。
因地制宜 建設生態文明新村
堅持把茅草房改造與村鎮建設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生態文明村建設結合起來,科學編制改造規劃,合理布局,是湛江市在推進茅草房改造工作中的一大亮點。
在雷州市后塘下村,筆者看到在去年台風中倒塌的17座茅草房一層建筑已全部封頂,1戶已入伙。同時,該村還建起了4米寬1100米長的硬底化村道、20條總長3549米的巷道、2000多米長的排污溝、1個三級酸化池,種上了數百株秋楓樹、木菠蘿樹、非洲茉莉等綠化樹和3500平方米的草皮,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起居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村中儼然進行了一場民風村貌的革命。該村最早動工並入伙的吳培基激動地告訴筆者:“感謝黨和政府的幫助,有了新房子,以后台風再來,心就不慌了。”他的新房子是佔地90平方米的一層平房,投入11萬元建成,其中4萬元是政府茅草房補貼,房子在去年11月10日入伙。
雷州市番昌村以改造茅草房為契機,大力推進生態文明村建設,碩果累累:村廣場一帶的荒地不僅得到清除,還建起了4米寬、400米長的環廣場水泥路,鋪設1000多平方米廣場磚,新建文化活動室、5畝百果園、文體小公園和燈光籃球場等,極大改善了村容村貌,讓村民在農閑之余有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群眾高興地表示“我們的村庄像花園”。79歲的老人吳美琴高興地對筆者說:“兩個孫子因為之前一直都住在茅草房裡面,外出打工都不願意回家過年,更別說帶女朋友回來。知道家裡的茅草房改造成了藍色瓦房,過年就可以入住,兄弟倆表示一定帶女朋友回來過年。”
據了解,雷州市北和鎮劉張村,徐聞縣邁城鎮青桐上村等一大批村庄,把茅草房改造與生態文明村建設、扶貧“雙到”結合起來,建設環村硬底化道路、污水處理設施、文化廣場、文體活動小公園、燈光籃球場等基礎設施,並對周圍環境進行美化綠化,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群眾的生活方式也因此發生了巨大變化。
湛江市全面部署今年扶貧“雙到”工作
扶貧濟困共享發展成果
筆者從近日召開的湛江市扶貧“雙到”工作會議上獲悉,近年來,湛江市不斷加大扶貧力度,共實施貧困村集體扶持項目3431個、貧困戶扶持項目137015個。今年,該市將進一步把扶貧“雙到”工作與“三農”工作、鞏固和擴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實現250條貧困村基本改變落后面貌,3.2萬戶、16.4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目標。
湛江市扶貧辦負責人介紹,自2013年開展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以來,湛江市扎實迅速推進扶貧“雙到”工作,2013年6月,全市550名駐村干部全部按時進村入駐。目前全市250條重點幫扶村,100%落實了貧困戶結對幫扶責任人並在村委會張榜公示,100%制定了對貧困村、貧困戶的三年幫扶規劃和年度幫扶計劃,為全面推進扶貧“雙到”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截至去年9月30日,湛江市各級共投入扶貧資金6.3億元,平均每村253萬元,其中市級財政投入專項資金4400萬元,“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現場籌款2.623億元,為開展扶貧開發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全市共實施貧困村集體扶持項目3431個,貧困戶扶持項目137015個。2013年以來,廣州市安排了36個單位幫扶湛江市5縣(市)95個貧困村,並投入資金3.94億元,發展經濟項目236個。
今年,湛江市將採取多舉措確保今年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再上新台階。通過完善精准扶貧工作機制、資金投入機制和創新社會參與機制,提高精准扶貧水平﹔通過建立健全各級財政對貧困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強化政府在貧困村公共服務中的主導地位、完善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的實施方案等,抓好貧困村公共設施建設,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通過發展壯大貧困村特色主導產業、鼓勵引導好勞動力轉移、拓展集體經濟收入模式、抓好農村土地流轉和智力扶貧等,深入推進造血式扶貧,提升貧困村自我發展能力﹔通過抓好基層組織建設,提高農村基層治理水平﹔通過抓好組織保障,提高扶貧工作效能,堅決打贏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攻堅戰。
湛江市狠抓基層黨組織建設
解決聯系服務群眾
“最后一公裡”問題
近日,筆者從湛江市縣(市、區)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會上獲悉,去年以來,該市找准當前基層黨建“短板”,以市縣兩級“書記項目”為抓手,整頓轉化了410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找回了失聯黨員16475名,將黨代表工作室延伸到全市1799個村(社區),所有縣市區都建立了“兩新”組織工作站,全市121個鎮(街)全部設立了群眾事務黨員代辦中心、1799條行政村全部設立了代辦站,有力解決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問題。
狠抓源頭遏制村官腐敗
湛江市針對群眾反映村官腐敗問題多發的情況,去年以來舉辦了6期村官反腐倡廉主題教育培訓班,輪訓村官6000人次﹔積極探索村賬鎮管並在鎮級建立農村“三資”交易服務平台,有效堵塞了基層貪腐漏洞。
該市各縣(市、區)也做出了有益探索,從源頭上有效遏制了村官腐敗,保持了基層黨組織的純潔性。坡頭區和海東新區創建“水塔”服務模式,在全市率先破解農村“三資”監管難題,實現村財鎮管。霞山區以推行“四議兩公開”、“村財區管”、“四筆會簽”等制度為抓手,推進了村務管理規范化,全區32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村財區管和村務公開。
此外,該市積極解決村干部報酬低問題,市財政從去年起每年增支1300多萬元,對1296個貧困村的村干部進行補貼﹔籌資1億多元提高離任村干部生活補助標准,有效地調動了基層干部積極性。
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
湛江市針對部分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的情況,去年以來,全市共排查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419個,完成整改410個。同時,以2014年村級換屆為契機,調整軟弱渙散農村黨組織班子成員325名,共化解涉及軟弱渙散農村黨組織的矛盾糾紛300多起,清理積案32宗。該市還選派180名優秀年輕干部擔任村(居)“第一書記”,解決歷史遺留問題120多個,使186個后進村面貌得到明顯改變。
湛江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告訴筆者,該市各縣(市、區)也創新方式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如,赤坎區通過落實領導挂點、組建工作組、選派第一書記駐點等措施集中專項整頓全區17個軟弱渙散黨組織,解決突出問題32個。麻章區按照“抓基層打基礎、強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加大對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整頓力度,先后轉化了15個后進基層黨組織。奮勇高新區將18個連隊和部分渙散附屬單位的黨支部整合為4個作業區黨支部。
與此同時,該市注重規范基層黨組織運作,建立了市、縣、鎮三級班子成員包聯基層黨建工作制度,並以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決策、執行、監督、參與機制為主要任務,不斷拓寬監督渠道,規范基層黨組織運作。
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
湛江市目前已將黨代表工作室延伸到了全市1799個行政村(社區)﹔所有縣(市、區)都建立了“兩新”組織工作站﹔鎮、村兩級群眾事務黨員代辦制度全面建立,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有效解決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
同時,該市注重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能力,如,廉江市創建常駐民情聯系平台、“一站式”服務平台、民情聯調解決落實平台和“民情微博”黨群互動平台,深入聯系服務黨員群眾﹔遂溪縣圍繞打造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在全縣254個村(社區)建起便民服務窗口和黨代表工作室,建立健全村級干部便民辦公、值班服務制度,使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黨代表服務工作進村入戶成為常態化。
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模范帶頭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廉江市發揮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特色化、市場化發展,138個村實現年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以上。開發區注重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動全區黨員干部投身征地拆遷等工作,全年完成征地1.3萬畝,搬遷群眾1269戶,沒有出現因征遷引發的重大群體性事件,有效地推進了重點項目建設。
本版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崔財鑫 特約通訊員 汪良波 黃少娥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