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4日05:26 來源:南方日報
13載帶病母輾轉求學的魏彩連。
不顧個人安危奮戰在搶險救災一線的黃錦輝。
連州攝影年展藝術總監段煜婷。
瑤族女孩盤琴菲捐獻了一對眼角膜、肝臟、腎臟和心臟。
托舉哥鄭強輝和胡世華將小孩子從防盜網中救出。
連州“五訪”活動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圖為連州市委書記黃裕團夜訪群眾。
畔水村村干部和理事會成員冒著烈日,到大眾舞台蓋建現場商量有關事宜。
村民理事會成為推動連州農村新發展的火車頭。
馮金記等十大道德模范,成為連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楷模。
在扶貧工作隊幫助下,連州貧困村和貧困戶實現了增收脫貧。
新聞記錄歷史,人物詮釋精神。
2014年誰改變了連州,誰影響了連州,誰感動了連州?在過去一年裡,有一些新聞人物際會風雲,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讓人記憶猶新!我們可從他們身上感受到溫暖、奉獻、堅強、正義和勇敢……
他們以不凡的壯舉產生廣泛影響,是眾人矚目的新聞當事人、事件親歷者﹔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推動著社會進步﹔他們以無私的奉獻、高尚的人格,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認同,提升著我們的精神境界。
為了銘記過去一年裡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愛與感動,向社會傳遞更多正能量,本報盤點了去年連州的“十大新聞人物”,敬請廣大讀者垂注。
單項獎
孝老愛親獎:魏彩連
3月12日,本報率先報道的《13載帶病母輾轉求學成美談 連州姐妹花撐起一片艷陽天》的新聞人物、當時正在連州中學讀高三的魏彩連,於5月9日被省婦聯授予“廣東十大孝女”稱號,10月份再次被省文明辦授予“廣東好人”稱號。
13年前,魏彩連的父親因病去世,留下時年7歲的姐姐魏桂芳和5歲多的她,以及因罹患小兒麻痺症導致從小就生活無法自理的母親何裙聰。這對堅強的連州姐妹花多年來一邊照顧母親,一邊艱難求學。去年,姐姐魏桂芳考上了大學,照顧母親的責任就落在當時正讀高三的妹妹魏彩連一人身上。她一頭系在臥躺床上的母親身上,一頭系於繁重的高考學習中,生活異常艱苦,卻又無比充實。2014年高考后,魏彩連被韶關學院醫學院臨床醫學專科專業錄取。雖然遠在異鄉讀大學,但她還是每天堅持給媽媽打一次電話。
俠肝義膽獎:黃錦輝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5月23日,陽山縣發生洪災,連州市民兵應急連班長黃錦輝與戰友一起緊急馳援,在駕駛沖鋒舟運送救災物資途中遇險翻船。生死關頭,黃錦輝不顧個人安危把參與救災的鎮干部救上船,自己卻在試圖拉回沖鋒舟時再次遇險。
憑著依靠過硬的軍事素質,黃錦輝在湍急的洪水中緊緊抱住一棵大樹,在洪水中被圍困17小時后獲救。在鬼門關走了一個來回的黃錦輝,獲救上岸后最牽挂的仍是災區群眾,他說:“最遺憾的是沒能把救災的物資送到村民的手中。”
今年38歲的黃錦輝是連州市東陂鎮江夏村人,曾先后84次參與急難險重任務,其所在單位9次被上級評為先進單位,49人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其所在單位2008年3月被解放軍四總部通報表彰為“抗雨雪冰凍災害先進單位”,被廣州軍區和省委、省政府評為“抗災救災先進集體”,被廣東省政府和省軍區授予“抗災救災模范民兵連”榮譽稱號。
持之以恆獎:段煜婷
段煜婷作為中國當代攝影的重要策展人,曾擔任多個國際重要攝影獎項評委及多個國際重要攝影節的策展人。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她來到清遠,通過攝影年展,與連州結下了不解之緣。
如今,已經連續10年擔任國際攝影年展藝術總監的她,歷經了2006到2009年清連高速修路期間,因為交通不便給攝影年展組織工作帶來的重重困難,也見証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在舉辦第2年就獲得“中國攝影之城”稱號的光輝時刻。
歷經十年,連州國際攝影年展不但成為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一大亮點,更成為中外攝影界的一大盛事,在中國形成了“南有連州,北有平遙”的格局。她覺得,連州國際攝影年展能取得如此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主要在於尊重專業人士的意見,辦出了“中國最具專業水准的攝影節”。她認為,連州連續十年舉辦攝影年展,從宏觀上把握和研究了中國攝影十年來的發展變化,幫助和扶持了大批中國的年輕藝術家,推動了中國攝影事業的發展。
舍己為人獎:
盤琴菲 潘麗平
7月22日上午,連州市人民醫院的重症病房裡,一位14歲的瑤族女孩的生命因為車禍走到了盡頭。她的家長決定將她的一對眼角膜、肝臟、腎臟和心臟捐獻給了社會。她就是就讀初二的瑤族女孩盤琴菲,她用這種獨特的方式報答社會,讓生命得到延續。據悉,盤琴菲是連州市第一位捐獻器官的少數民族女孩。
無獨有偶,7月3日下午,戶籍在連州市大路邊鎮黃太村,29歲的潘麗平在佛山上班時突然暈倒,被送進醫院后確診為腦死亡。經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專家組評估鑒定為腦死亡后,他剛剛“出月子”的妻子阿秀和家人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捐獻潘麗平全身的器官,幫助有需要的人。在意外發生前,他僅在小兒子出生時與他見過一次。
助人為樂獎:鄭強輝 胡世華
“媽媽救我!”9月13日早上約9點,連州市東門北路二十巷一出租房裡傳來了小孩子的哭喊聲。街坊們循聲趕到,見到一位4歲大的女孩頸部被卡在二樓的防盜網中,身體懸吊半空,十分危險。這時,鄰裡兩位年輕力壯的“托舉哥”——鄭強輝和胡世華,搬來了兩架長梯,他們各自爬上樓梯托住小孩子的腳,而小女孩的媽媽則在上面不斷引導小孩子收緊腹部,最終將小孩子從防盜網中救出。整個施救過程大約持續20分鐘。
據悉,鄭強輝和胡世華均來自連州西岸鎮東江村委會。事情過后,他們表示,鄰裡之間的事情,“能幫就幫,不足挂齒。”
團體獎
服務群眾獎:踐行群眾路線的黨員干部
如何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是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去年3月以來,連州市通過組織挂任村(社區)“第一書記”開展“四訪”和鎮鄉干部開展“夜訪”的“五訪”活動,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
去年3月以來,全市參與“五訪”活動的黨員干部達2340人次,覆蓋全市1646個村點,共排查出群眾難題585個,及時有效解決320個,收集群眾意見建議295條,內容涉及醫療、教育、衛生、農業灌溉、新農村建設等,切實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有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清遠市委書記葛長偉表示,連州的“五訪”做法很實在、有特色,可在清遠全市推廣。
情系鄉梓獎:畔水村“老板”村官
在豐陽鎮朱崗村委會畔水村,村中3位村干部和9位理事會成員均為商人。他們有為有才能力強,在2014年4月當選為畔水村新的領導班子后,在治理村務中展現出敢闖敢干敢創新的風貌:發動村民募捐建設美麗鄉村,3位村干和9位理事會成員捐贈金額近20萬,佔總募捐額近四成﹔報酬微薄甚或為零,卻心甘情願駐守農村,盡心處理村中事務。
在這群“老板”的帶領下,畔水村的“美麗鄉村”建設雛形初顯。當前,豐陽鎮畔水村已經整合土地1100多畝,下一步計劃根據村民特長統一安排工作,確保村民都享受到土地碎片化整合帶來的利好。清遠市委書記葛長偉表示,要在清遠農村推廣畔水村土地整合流轉的經驗做法。
自治有方獎:村民理事會
建立村民理事會是連州完善農村基層社會組織建設的一種探索。經過努力,目前連州在全市1483個村民自願劃分的村成立了1483個村民理事會,初步形成了“村民小組干部提事,理事會議事和監事,村民(家長)會議決事”的運作模式,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得到凸現。
記者走訪發現,連州的村民理事會由村民自願推選、民主選舉,由“生於斯,長於斯”的有威望、有能力、辦事公道的村民組成,是農民信得過的社會底層組織,是村民自治的有效形式,它能積極調動民間力量,引導村民自我管理,變他律為自律,在農民和政府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先鋒模范獎:連州十大道德模范
為充分發揮道德模范榜樣引領作用,推動社會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連州市委宣傳部聯合市政法委、市文明辦、市總工會、市婦聯、團市委舉辦“連州市第三屆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活動共評出10名道德模范,包括見義勇為的俞文達、吳海青﹔助人為樂的何卓遠、唐細志、馮金記﹔敬業奉獻的鄧雄輝、王小周、熊記財、李平民﹔孝老愛親的魏彩連。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傳遞著文明,溫暖著社會,激發了正能量,成為連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楷模。
扶危濟困獎:駐連州扶貧工作隊
連州市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啟動一年多來,幫扶單位在扶貧工作中因地制宜,採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等針對性的扶貧辦法,實現了扶貧工作由“輸血”向“造血”的轉化,做到了精准扶貧。
截至2014年12月31日,連州全市57個重點幫扶村到位資金28764.143萬元,平均每村504.64萬元,其中幫扶單位投入資金7649.6647萬元,行業資金10916.4288萬元,市、縣(含廣州市)兩級財政幫扶資金3802.4198萬元,社會幫扶及其他資金3726.8163萬元。啟動實施幫扶村項目1189個,57個重點幫扶村村集體經濟平均收入由2013年的4.3萬元增加到9.95萬元,貧困戶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3516元增加到6844.8元,比幫扶前增長了51.4%。
由廣州市和荔灣區對口幫扶的25個貧困村,平均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7.64萬元,與2012年末相比增收16.83萬元。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7442.69元,與2012年末相比人均增收4962.28萬元。其中,村集體收入超過20萬元有12條村。
策劃/統籌:黃津
整理:南方日報記者 林曉瓊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