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4日05:24 來源:南方日報
走出大芬村是大芬油畫發展路徑之一。圖為文博會大芬分會場上市民參觀3D畫廊。 周游 攝
1月4日,在美國加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市Cal Expo展館“天下華燈”園內,為期半個月的大芬油畫展銷活動落下帷幕,這標志著大芬油畫村首次以集體品牌形式登陸美國加州市場。
據了解,“天下華燈”是以中華彩燈為主體的大型文化主題展覽,該活動已在美國硅谷、亞特蘭大等地連續舉辦過三屆,先后吸引100多萬美國觀眾熱情參與。相關人士表示,作為“中國油畫第一村”的大芬油畫村此次與“天下花燈”合作再一次昭示了其轉型升級以及走出去的決心。
深圳大芬村曾經是一個城市邊緣的舊村落,然而卻在沒有一所專業院校的現實環境下,發展成為一個數十億產值、數萬從業人員的油畫產業總部集聚區。人們稱它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的一個傳奇。
就是這個長期以來被深圳官方視作文化創意產業樣板的村落,卻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飽受質疑,人才流失、產業單純、土地緊張、轉型升級難、呼喚原創……更一度成為縈繞在其頭頂的熱點詞匯。
難得的是,就是在這樣的輿論風暴中,大芬卻在市場和政府兩隻手的合力引導下,上演著一場又一場的漂亮逆襲。
對此,深圳市委宣傳部部長王京生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對其給予高度肯定。他表示,在如何更好地推進深圳文化建設,打造文化產業升級版這方面,深圳大芬用開拓、沉澱與創新,既提供了一條可供參考的路徑,也給出了一個多彩而有力的答案。
那麼,如今的大芬是什麼樣子,這片0.4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又在蘊育著怎樣的傳奇?
高水准畫家引領大芬產業升級
大芬美術館內,不久前剛剛結束的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的獲獎作品依舊“佇立”在那裡,安靜守候著每天南來北往的“取經人”。
在自己的獲獎作品《青焊》前,大芬老畫家蔣慶北感慨萬千:“記得十年前,布吉書畫展首次在關山月美術館舉辦,當時大芬原創畫家數量很少,不足十人,作品質量參差不齊,但每一位能有幸參展的畫家都感覺那是莫大的榮耀。三年前,全國中青年油畫展落戶大芬村,借助這一平台,大芬越來越多的原創作品登上了國家級舞台,這在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
據了解,蔣慶北是大芬十年發展歷程中,頗具代表性的元老級人物。十年前,時年46歲的畫家蔣慶北還是遼寧群眾藝術館的拔尖人才,擁有高級職稱。為了“尋夢”,他毅然選擇了離開。這期間,蔣慶北輾轉去了不少地方,北京、上海、成都,最后在深圳大芬村落腳。對於蔣慶北來說,大芬村是實現“夢想”的地方。
事實上,同蔣慶北一樣來到大芬追夢,並找到“出路”的人還有很多,李鐵香、謝非、楊化喜、柯明澤、黃鳳榮等都位列其中。數據顯示,目前大芬油畫村已聚集了原創畫家200多人,其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人,省級美術家協會會員50多人,市級美術家協會會員150多人,他們已成為大芬村的中堅力量。
“每個人口音不同、口味不同、模樣不同,有光頭留著山羊胡的,有七八十歲頭上扎花布的,也有挺著啤酒肚穿牛仔褲的……但追求一樣,目標一樣,信念一樣。”作為在大芬打拼十幾年的“老人”,大芬美術家協會會長李鐵香坦言,大家都是有追求的畫師,為了共同的藝術夢想聚在一起。
有了這些人才保障,大芬村的畫家力量開始厚積薄發。近年來,大芬作品屢獲殊榮,“可見之詩——中國油畫風景作品展”、“第二屆全國青年水彩畫展”、“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等各種全國大展中,“大芬”身影出現得越來越頻繁。僅在2014年,大芬油畫村就有蔣慶北、許丹斌、符史冠、何良豐等多位青年畫家入選全國美展並取得優異成績。
不久前,在第三屆“實干興邦”——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中,大芬不僅有11幅作品入選,蔣慶北的作品《青焊》還入圍前十,實現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優秀作品“零”的突破,被外界譽為“大芬原創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大芬畫家正成為提升大芬‘品相’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大芬創造力的示范樣本。”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深圳市文聯副主席梁宇認為,一批高水准的原創畫家正在成為引領大芬產業升級的新生力量。
原創元素贏得更大發展空間
也正因此,如今在大芬,單純的復制型行畫越來越少,原創元素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藝術衍生品中。
“國內外很多人對大芬村的品牌認知,還停留在原來的‘山寨畫’、‘復制品’的印象中,事實上已遠非如此。”“大芬油畫村第一人”黃江如此表示。
“不少生產裝飾畫以及藝術衍生品的企業,技術越來越嫻熟,加上自己對原作的了解,結合對當今流行元素的把握以及對市場的觀察和思考,一批具有濃厚原創色彩的文化產品涌現出來。”黃江說,大芬毗鄰港澳,具備天然優勢,是世界油畫信息集散地,大芬畫師長期與外國客戶打交道,善於將當前流行元素融入創作,大芬行畫因而也顯得更加“新潮”和多元化。
“我們來自中國,不一定要抄襲西方。”大芬美術產業協會會長欒立銀告訴記者,2010年他與美國設計師交流時,發現他們對中國文化,特別是漢字很感興趣。雖然不會寫漢字,一位美國畫家把漢字畫了出來。欒立銀受到啟發,創新性地推出了一系列裝飾畫。其中就有將“吉祥”、“安康”、“如意”等漢字搭配上其他元素,畫成組畫。此后,欒立銀的藝術品公司還創作了一系列具有中國元素的作品。
“這樣的藝術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欒立銀說,目前具有中國元素的藝術產品出口量已經佔到其公司出口總量的八分之一,比重仍在上升。
“中國的人文精神、城市景觀、大河山川、地理地貌被大芬畫師用各種形式表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梁宇看來,不同於早期簡單地復制名畫,如今的大芬正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和傳遞著中國文化符號,正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示范。
“大芬村已做了二十多年的市場,完全可以走一條既不失油畫本色,又切中時代脈搏,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升級之路——打造世界級的油畫、裝飾畫研發創意基地和總部基地。”在欒立銀看來,未來,大芬完全可以通過“大芬原創”、“藝術衍生”、“版權的合法保護授權”等探索,拉長大芬油畫產業鏈條。
“通過這種方式,大芬油畫產業在規模和產值上也可以獲得更大的發展和提升空間。”欒立銀說。
政府多舉措助力大芬品牌
如果說原創的努力有力擦亮了大芬這塊“國字號”招牌,那麼,適時的政府行為則對大芬進一步壯大起到了助推作用。
“之所以不少畫家有‘大芬情結’,舍不得離開大芬,不僅因為這裡有藝術氛圍,接近市場,更因為在這裡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蔣慶北表示。
據了解,為了鼓勵支持原創,確保畫家們在這裡安下心,消解后顧之憂,近年來深圳市和龍崗區兩級政府作出諸多努力——
2007年深圳市、區政府投入巨資為畫家、畫工興建了268套公共租賃住房,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芬油畫村的“住房難”。
除了硬件配套的改善,大芬村還狠抓平台建設。其中,大芬於2012年成功啟動的“實干興邦——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已成長為國內有影響力的畫展。
資料顯示,在2014年第三屆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中,大展共收到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地區的投稿作品3044件,其中有超過一半的作品來自全國市級以上美協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近200件。有關人士表示,這一全國性的油畫展覽,對新時期大芬再出發,推動產業升級,也會產生強大的正面推動作用。
為進一步促進其產業轉型升級,做大交易平台,從2012年起,大芬還聯合深圳市企業聯合會主辦了三屆深圳藝博會,成功舉辦多屆大芬國際油畫節,積極扶持村內企業參加廣交會、廣東旅博會以及海峽兩岸文博會等交易展會。
此外,對困擾大芬多年的畫工入戶及參保問題,主管部門也在現有政策框架內以職業技能鑒定考試以及人力外包等創新途徑進行解決,為畫工們在養老、醫療、入戶等方面解決了許多困難。
“人才是重中之重,我們將實施美術專業人才培訓計劃,提升大芬油畫原創品牌。”大芬村管理辦相關負責人透露,下一步大芬油畫村還將制定《大芬油畫村優秀畫家人才培訓方案》,選拔大芬畫家到國內八大美院進行系統培訓,並邀請國內油畫藝術領域的知名畫家、藝術評論家在大芬舉辦藝術創作或鑒賞等相關主題講座。
從“單打獨斗”邁入“抱團發展”
今年是大芬被文化部授予“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的十周年,見証大芬一路成長的劉大為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美協在這裡曾主辦過“國內美術院校師生作品展”、“風景·風情:全國小幅油畫展”、“當代著名女畫家油畫作品展”等一系列全國性展覽。后來又把全國中青年油畫展放在了大芬,目的就是推動大芬不斷轉型升級,力爭為全國油畫事業和藝術產業發展作出新的探索與貢獻。
“如今,大芬沒有辜負中國美協的肯定與信任,我們欣喜地看到,大芬的創作水平得到有力提升,十年節點上的大芬,不斷成長壯大,正發展成為一個集生產、創作、展示、交易於一體的世界知名的藝術基地,並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發展之路。”
劉大為還不忘再次強調,“未來大芬的發展,既要鼓勵原創,也不能放棄產業”的觀點,他認為原創是大芬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而產業是大芬的基礎,二者缺一不可。
事實上,大芬已開始逐步摸索原創與產業兩條腿走路的發展理念,在市場和政府這兩隻手的合力引導下,大芬正發生著喜人變化。數據顯示,目前大芬油畫村中已有40多家企業,1200多家畫廊、工作室及畫框、畫材等經營門店。村內產業從業人員約8000人,加上散居在周邊社區的從業人員,總數超過20000人。大芬村不僅成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也成為全球重要的油畫及其相關產品的集散地之一。
今年文博會期間,大芬村第一家集油畫企業、畫廊、藝術家、設計師精英、金融、電商等各方資源於一體的商業聯盟體——“大芬聯盟”成立,標志著大芬油畫產業開始從“單打獨斗”的創業模式邁入“抱團發展”的新階段。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抱團不僅僅是企業之間簡單的橫向合作,更是跨領域的全產業鏈整合,真正把握住了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秘訣。
此外,為了充分對接藝術品市場,實現營銷模式革新,敏銳的欒立銀還推動大芬聯盟建起了大芬自己的電商平台——“大芬購”網上藝術品商城。目前,商城上線不到半年,活躍粉絲就達到兩萬多。
不僅如此,隨著深圳經濟的轉型升級,大芬也不再滿足於“只是眾多小畫廊的集中地”這一定位,開始醞釀著為發揮形象展示和市場營銷功能騰出空間。據了解,目前大芬聯盟已同中山市某龍頭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在當地共同打造“大芬藝術街區”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大芬要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實現品牌效應躍升,就要跳出現狀走出深圳。”欒立銀說。
不久前,為解決大芬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為大芬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資金支持,推動大芬產業加快與市場對接,龍崗區文產辦、大芬美術產業協會還聯合招商銀行深圳分行,經過長達四個多月的深入探討和實地調研,創造性地為大芬油畫村量身訂制了金融產品“大芬貸”。
對於大芬這10年來的發展,不久前,王京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給予高度肯定。他表示,當前正趕上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在如何更好地推進深圳文化建設,打造文化產業升級版這方面,深圳大芬用十年的開拓、沉澱與創新,既提供了一條可供參考的路徑,也給出了一個多彩而有力的答案。
南方日報記者 杜艷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