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4小時滾動新聞
分享

大廣州當真沒什麼好玩的嗎?

2015年01月14日05:22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大廣州當真沒什麼好玩的嗎?

廣州好玩的地方並非隻有花城廣場和小蠻腰。 資料圖片

  1月13日南方日報的大型策劃《文心雕城》第一期刊登后,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微信微博上也被廣為轉發。報道提出了一些問題:廣州真的沒什麼好玩的嗎?怎樣讓廣州的旅游業更有文化味?廣州應該如何開發自己的歷史文化資源?這些問題也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南方日報特邀請“城市論語”微信群中的各位網絡大V,對此展開了精彩的研討。

  廣州沒什麼好玩的嗎?

  廣州還是有好玩的,關鍵是不同層次的需求如何引導。不是廣州沒什麼好玩的,而是沒有北京、西安、桂林那樣的國家級景點。廣州是一個區域性的旅游城市。

  @彭澎:廣州還是有好玩的,關鍵是不同層次的需求如何引導。一般而言,老年人、文化人喜歡古跡,如陳家祠、南越王墓等有吸引力。年輕人喜歡的是長隆樂園、花城廣場、小蠻腰等現代名勝。而“食在廣州”老少皆宜。作為旅游項目來看,有“廣州一日游”,當然可以設計幾條線。因此,不是廣州沒什麼好玩的,而是沒有北京、西安、桂林那樣的國家級景點。

  @胡剛:廣州旅游資源是有開發潛力的,主要是不夠重視,沒有像抓汽車產業那樣抓旅游業,還是需要政府重視,才能發展。

  談錦釗:數碗數碟數家底,廣州到底有厶野睇?到廣州旅游有什麼好處?以往游客來購物,現在四處商業搞起來,旅游就弱化了。

  @鐘炬:如果你問一個外省人,廣州最好玩的地方是什麼?最多人回答的是:長隆動物園。除此之外,我還真沒聽說過有人專程來廣州玩什麼的。說明廣州旅游還是投入不夠。

  @萬慶濤:廣州真的沒什麼好玩的嗎?這是一個相對而言的問題。去年國慶長假,來廣州玩的外地人,主要是周邊省份的人,說明廣州比周邊省份要發達,有他們想玩的東西,但其他東部地區省份的人很少來。廣州是一個區域性的旅游城市。

  廣州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有何不足?

  廣州文化底蘊深厚,但沒有好好利用,沒有變成文化產業。廣州目前仍處於文化遺產保護階段,對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開發還需要政策創新和培育市場。對歷史文化開發建設方面還舍得投入,但對文化創意方面不舍得投入。缺少高品味的項目。

  @談錦釗:廣州旅游不靠本地歷史與現存的文化,如何搞好?歷史文化資源利用是廣州旅游業最大的資源。廣州旅游缺乏近代民主革命線路,有的是零散、不方便的線路。回想到國外旅游,參觀當地歷史古跡是不可少的項目。廣州能夠稱得上有全國及世界影響的就是近現代民主革命時期,不認真對待這個“金礦”是廣州的悲哀。

  @談錦釗:新娛樂景點有吸引力,搞了不少。唯歷史資源利用還有巨大空間可發掘。隻說保護重點不放在活化、利用上,旅游就差了。

  @萬慶濤:廣州文化底蘊深厚,但沒有好好利用,沒有變成文化產業。反映歷史文化的老城區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卻在三舊改造聲中遭到毀壞。有的只是近現代的一些建筑,也因為不是連片保護,孤零零地在那裡,沒有發揮作用。

  @彭澎:廣州歷史文化古跡要分類開發,如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中山紀念堂、黃埔軍校等,名氣大,有吸引力,但在展覽內容、信息化手段、互動性等方面可以改進。而地方歷史文化的,如寶墨園、余蔭山房等應更加突出特色,加大宣傳。商業文化是廣州一大特色,十三行可與上下九結合成一個景點,並與“食在廣州”聯動。

  @朱江明月:廣州不缺歷史文化景點,缺的是創意,如何使歷史文化與當代人的需求結合起來。缺的是交通便利、配套服務和吸引力。

  @朱江明月:廣州目前仍處於文化遺產保護階段,對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開發還需要政策創新和培育市場。對歷史文化開發建設方面還舍得投入,但對文化創意方面不舍得投入。缺少高品味的項目。

  @鐘炬:廣州不是沒有歷史、沒有文化,而是不擅於提煉總結,不擅於發揮比較優勢。有些地方性的東西,換了個視野,就是全國性的,甚至是世界性的。比如南海神廟的南海神是五帝顓頊的兒子,歷史非常久遠,優勢勝過黃大仙和媽祖,目前沒有發掘利用好,甚為可惜。

  @鐘炬:拼歷史,廣州不如幾大京城,拼自然景色,廣州不如杭州、桂林,但廣州有自己的比較優勢,發揮好了,同樣可以成為旅游強市。

  @胡文中:廣州的世界知名和華人社會公認的歷史名人詹天佑這一有影響的資源就沒利用好。廣州作為海綢之路的千年古港也未利用好。如唐代蕃坊、今光塔一帶,以及清代十三行,清代著名行商潘啟和潘正煒的故居等都沒利用。應由旅游部門、歷史專家、經營者一起聯合開發。媒體多推介宣傳。

  怎樣讓旅游產業更有文化味?

  廣州不是沒有旅游資源,是缺少有權威的開發領導者全面考慮、綜合開發。如海上絲路,就涉及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黃埔區,現在是各區搞各區的,有的區出於財力有限,有的區出於對其歷史影響的認識不夠,結果是講的多,做的少。

  @彭澎:在推介廣州時,一定要把“千年商都”與亞運后“新廣州”協調整合起來,傳統中軸線的觀光與新中軸線的參觀結合起來。原來廣州擔心來參加廣交會的客商不過夜,是缺乏大景點。后來提出“造月工程”,目前來看,小蠻腰、花城廣場(包括海心沙、四大館、雙子塔)可以成為廣州名勝的“月亮”。歷史古跡,重點還是陳家祠、中山紀念堂、黃埔軍校“老三樣”叫得響,可以在內涵和展出形式上改進。

  @胡文中:廣州不是沒有旅游資源,是沒有一個有權威的開發領導者全面考慮、綜合開發。如海上絲路,就涉及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黃埔區,現在是各區搞各區的,有的區出於財力有限,有的區出於對其歷史影響的認識不夠,結果是講的多,做的少。

  @胡剛:廣州旅游資源分屬省、市、區不同部門,各自為政,沒有統籌協調。外省人很多都知道黃埔軍校,可到了廣州,很難找到地址,沒有統一規劃建設。

  @胡剛:杭州早已把城市定位從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轉變為國際旅游城市,層次上是國際級,方向上是大旅游業,城市圍繞旅游業展開,近幾年又提升為休閑城市,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提升。廣州要向杭州學習。要建立“城市旅游”概念,城市建設保護不但要考慮宜居,而且還要考慮宜旅,這麼多歷史文化資源,全城都可作為旅游點。

  @朱江明月:歷史文化古跡開發,政府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讓更多人才參與創意,從中選出好的創意。好項目首先是由創意的內容所決定的。城市建設好,政府、市民都受益。

  城市建設政府主導主要是體現在規劃和政策上,而不是在市場上。

  @萬慶濤:把現有的老城區保護起來,不要再在老城區建造新的建筑,有錢就到新城區建設。對老城區進行恢復性保護,把破壞了的盡量修舊如舊,建新如故,留下廣州的歷史,讓廣州人有鄉愁、鄉韻、鄉情,還有鄉音。同時,活化廣州歷史文化,向世人展示廣州兩千多年的歷史,讓世人感受歷史、體驗歷史,感受歷史的脈搏。

  @雪過天晴:如何在保存傳統文化和發展現代化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一直是城市發展的難題。歐洲城市整體保存,雖能完整保存傳統文化,但也使得城市顯得缺乏活力。美國城市講求現代化,即使是古建筑的修葺也是“修舊如新”。廣州老城區遍布各類批發市場,這些地方千百年來也一直是各類貿易活動場所,比如十三行、文化公園等。如果讓這些低層次的批發市場轉型升級,關鍵就在於如何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內涵。

  @鐘炬:一部《西關小姐》的城市實景大型演出項目,折騰了8年,也沒有落地,可見有關部門對廣州的文化元素認識不深。西關小姐是一個很有旅游價值的廣州文化元素,似乎隻有黃啟光一個人認識到。西關的歷史建筑、歷史街區的保護,要同西關小姐的元素相結合,才能具有旅游吸引力。

  @鐘炬:中國的歷史建筑,在選址和布局規劃上,往往與周邊環境一同考慮,如果我們今天隻保護了那一棟建筑物,而沒有連同其環境一同保護下來,其實得到的感觀是不完整的,作為旅游資源的魅力就會大為降低。

  @胡文中:現在的主要問題是,這些開發利用的亊,是否應全由政府做。如果不,又由誰來做?我覺得,廣州市政府主要先查清可利用的歷史資源,然后發布社會,鼓勵名人之后,社會團體,包括海外的力量,聯合統籌開發,政府和歷史專家還要起好監督作用。

  主持兼整理:何山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