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4小時滾動新聞
分享

九道工序烹飪出爽脆美味

2015年01月13日04:33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九道工序烹飪出爽脆美味

制作“臘豬頭皮”,需要經過選料、刮豬毛、起油筋等9道工序。

  何建文 攝

  南方日報訊 (記者/何建文 通訊員/張志偉 李淦斌)“秋風起,食臘味”是廣東人獨特的飲食習慣,不過對於“臘味”的理解多數人僅停留在臘腸或臘肉。1月12日,筆者在高埗鎮冼沙村覓到一地方特色美食——“臘豬頭皮”,了解美食背后的故事。

  漸成餐桌上的常備食品

  想要了解正宗的“臘豬頭皮”,高埗鎮冼沙村的李惠文師傅是很具權威的。李惠文今年57歲,他在1982年進入高埗食品站工作,2005年創辦了高埗豐收食品廠,並推出自創品牌。至今,李惠文已有30余年的臘味制作經驗。

  據李惠文介紹,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根據需求不同,豬的不同部位會被分為不同等級,最受歡迎的稱之為上肉,次之稱之為中肉,最少人買的則被稱之為下肉。上世紀50年代前,高埗坊間基本隻制作臘腸和臘肉,並沒有人制作臘豬頭皮,豬頭皮一直被當作下肉處理,很多時候甚至賣不出去。

  “豬頭皮賣不出又難以長時間保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人想到把豬頭皮制作成臘味。”李惠文說,一開始大家借鑒制作臘肉的方法進行制作,沒想到制作出的臘豬頭皮竟“爽脆清香、肥而不膩”,一下子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后來經過長時間的反復調制,才最終成了時下的“臘豬頭皮”。

  “臘豬頭皮”一推向市場,很受歡迎,逐漸成為時下市民餐桌上的一道常備食品。值得一提的是,原本被視作“下肉”的豬頭,制作成臘豬頭皮后,搖身一變價格升了7-8倍。

  九道工序,環環相扣

  對於這一地方特色食品,李惠文毫不保留地講解了制作技藝,具體來說分為選料、刮豬毛、起油筋、打坑、搓鹽、腌制、漂淡、下料、晾晒9道工序。

  李惠文說,制作臘豬頭皮必須挑選新鮮豬頭,要把整塊豬頭皮起出,去掉豬頭骨,將豬頭皮上的豬毛用刀刮干淨。然后,起出頭皮上多余的肥肉,使得豬頭皮表面肥瘦均勻,並在豬頭皮上豎著打坑,使得豬頭皮在搽鹽和下料調味過程中更加入味。

  “在搓鹽環節,要用人手反復的進行搓擦,待豬頭皮稍微變白即可。”李惠文說,完成搓鹽工序后,要把豬頭皮放在缸內用鹽腌制20天左右,這是臘豬頭皮爽脆口感的關鍵步驟。隨后起缸用水反復漂淡后,用醬油、高粱酒等各種調味料,再腌制4小時左右,待豬頭皮充分吸收調料味道。

  晾晒是一個關鍵步驟,就是先把豬頭皮鋪放在竹疊子定型,在竹疊上晾晒3天。最后,再把疊子上的豬頭皮一個個地穿起來,挂在竹架子上晾晒,天氣好的情況下,大概10天后可食用。

  李惠文說,臘豬頭皮的烹飪方法與臘腸、臘肉類似,切取食用份量的臘豬頭皮,在煮米飯時隨水蒸,待蒸熟后再切成小塊。在冬日裡,臘豬頭皮爽脆的口感和濃郁的臘味,伴著米飯食用,十分美味,齒頰留香。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