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4小時滾動新聞
分享

“外國人管理外國人” 外國人也點贊

2015年01月13日04:29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外國人管理外國人” 外國人也點贊

尼日利亞男孩小燦和李阿婆在一起。

  作為中國對外開放前沿,廣東長期以來是外國人赴華首選地之一。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月—11月,在粵常住外國人約9.5萬人,其中前五位國家分別為日本、韓國、美國、委內瑞拉和印度﹔在粵臨住外國人約388萬人次,前五位國家分別為日本、馬來西亞、美國、韓國和新加坡。

  縱觀世界各國,如何合理、有效實現對外國人管理,考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城市社會治理能力水平的高低。

  據了解,為方便外國人辦理各項事務,廣東在外國人數量較多的10個城市的一些社區,建立了外國人管理服務站,為外國人辦理臨住登記、工商稅務相關手續,提供咨詢服務和相關法律法規宣傳,還有的地方探索了“外國人管理外國人”的新模式,取得實效。連日來,南方日報記者實地走訪廣州天河區石牌街和佛山黃岐、樂從等一些外國人較為集中居住的社區和外國人管理服務中心,發現了廣東在外國人管理服務方面的一些好做法、好思路。

  ●文/圖: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祁雷 記者 洪奕宜 通訊員 劉志榮 袁衛

  廣州天河石牌:

  辦理首次登記后送証上門

  廣州石牌街外國人管理服務工作站於2009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服務站負責民警石靜介紹,石牌派出所轄內一共有23個社區,境外人員4300多人,是廣州市居住外國人最多、外管任務最繁重的派出所之一。“我們轄區的外國人主要來自印度、日本和韓國,其中印度人最多,有1000多人,日本人有600多,韓國人也有300多。”

  服務站開設以后,專門聘請了8名外語人才,為轄區民警和服務站提供外語服務,有時也會跟隨民警開展入戶走訪。“去年非洲埃博拉肆虐,有一次我們跟民警下去走訪時,一對來自剛果(金)的姐妹因為害怕,一直不肯給警察開門,后來經過我們耐心勸導,終於放下了心理包袱,打開門積極配合警方開展調查工作。”2005年入職服務站的華南農業大學英語系畢業生林同學說。

  為方便外國人辦理相關業務,石牌街外國人管理服務工作站創新服務方式,比如,對新入住的外國人,在首次辦理臨時住宿登記后,實行送証上門服務,由社區民警在外國人登記后三個工作日內送達。

  民警石靜告訴記者,對長期居住的一般外國人,如果在入境后24小時內來不及辦理臨時住宿登記手續的,可以先用電話報護照號碼到系統進行登記,稍后再到服務站補辦相關手續。服務站還制作了“外國人在華告知服務指引”,讓外國朋友可以在該網頁上清楚地了解來華所需辦理的主要証件、手續等,並通過網頁鏈接快速進入相關辦理頁面。

  40歲的Asifu來自印度,目前在廣州經營一家外貿公司。他告訴記者,來中國已經12年了,目前和妻子、兒子一起在中國生活,妻子在幼兒園教英語,兒子讀一年級。“我們一家都非常享受在中國的生活,服務站所提供的服務非常好,我很滿意。”Asifu說。

  佛山南海黃岐:

  打造“涉外平安小區”

  在佛山南海區黃岐,生活著一群朝“穗”晚“佛”的外國人,他們白天在廣州從事批發、貿易等生意,夜幕來臨,便驅車回到與廣州一水之隔的黃岐。黃岐毗鄰廣州市區,素有“中山九路”之稱。由於毗鄰廣州的地理優勢,且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逗留或長期居住。據統計,截至去年底,黃岐轄區共有常住外國人260多人,臨住外國人800多人,這些外國人來自90個不同的國家。

  2009年3月,南海區大瀝派出所黃岐警務區成立了黃岐外國人服務站。該站目前共有外事民警5名,還專門聘請了10名專業英語達八級水平的外事協管員。

  2011年,服務站主動聯合住建、流管、綜治、供水供電等部門,開展“涉外平安小區”創建工作,共檢查房屋中介機構313家,移交住建部門責令整改95家,移交工商部門立案7家。

  “我們對於管理到位的涉外小區會給予獎勵,主要劃分為三等並按照不同的等級給予適量的現金獎勵。”佛山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張警官介紹說,“通過這樣獎懲並舉的方式,小區涉外案事件發案率大幅下降、治安環境得到淨化”。

  張警官還向記者講述了一個陝西老太太撫養非洲小孩的故事。2012年,在佛山打工的陝西籍老太太李阿婆在理發店遇到鄰居、一名東南亞籍女子向其求助。當時女人帶著一個與尼日利亞籍男子所生的10個月大的小男孩。女人告訴李阿婆,男孩的父親很早就不辭而別,她現在做小生意忙不過來,希望李阿婆能幫忙帶,她答應每個月給李阿婆900元撫養費。

  李阿婆答應了。她很喜歡這個黑人小男孩,給他起了一個中文名字叫小燦。但她沒想到的是,男孩媽媽答應的每月900元工錢不但很難有足額保証,有時候幾個月都拿不到一分錢。2012年底,小燦媽媽患病去世。

  2013年3月上旬,李阿婆夫婦向黃岐外國人服務站求助,希望民警能幫小燦找到父親接他回國。張警官當時接待了李阿婆夫婦,他聽到老夫婦的講述后馬上組織力量幫助小燦尋找父親。

  “我們經過多方打聽,得知男孩的父親已經回非洲了,無法來中國接走小孩。”張警官回憶說。考慮到李阿婆夫婦經濟條件,張警官積極聯絡尼日利亞熱心商人,希望其給予李阿婆夫婦一些經濟支持。

  這樣又過了一年多,2014年6月,小燦已經到了讀書的年紀,但由於他沒有身份証、護照等,無法辦理入學。外事民警又多方聯系尼日利亞駐廣州總領事館,花費3個多月的時間終於幫小燦辦理了尼日利亞護照。后來又聯系尼日利亞熱心商人,解決了小燦讀書的費用問題。“幫助有需要的人,是我們警察的分內事。”張警官說。

  2014年10月,尼日利亞熱心商人為小燦找到了一家國際學校,一周后辦齊所有手續,正式入讀該校。“雖然很舍不得,但隻要小燦能生活好點、有書讀,我就心滿意足了。”李阿婆說。

  佛山順德樂從:

  商會牽頭外國人管理外國人

  距廣州30公裡的佛山樂從,這座以鋼鐵、家具、塑料聞名的小鎮,每年吸引著3萬余人次的外國人往來經商。據了解,樂從目前有涉外機構、辦事處102個,常年在樂從鎮居住的外國人有400多名。

  2010年3月,樂從鎮政府投入10萬元啟動資金,成立了樂從鎮外國人管理服務中心,設稅務、司法、公安等部門,為外國人辦理各項事務提供便利。該服務中心作為樂從家具城商會的下屬機構運作,配有兩名懂外語的專職工作人員。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服務中心每年的運營費用,包括人員工資、場地資金、活動經費等大約需要40多萬元,這些資金都由家具城商會提供。

  服務中心還在常住樂從的外國人中,由他們自己選舉1名主席和2名部長,協助服務站和外事民警開展工作。也門人杰拉爾自服務站成立伊始就加入,由於熟悉中國的風土人情而且為人熱情,被推選為服務站部長。“外國人之間、外國人和中國人之間,由於語言、風俗的差異,出現小摩擦在所難免,我們在這裡生活了很長時間,由我們出面,問題往往能很快得到解決。”杰拉爾說。

  杰拉爾來中國已經14年,2007年在中國上完大學后便來到了佛山,見証了服務站從無到有的過程。“服務站的目的就是方便新來的外國人了解本地法律法規、注冊公司的流程、融入中國社區等,當年我剛到佛山的時候,什麼都不懂,而現在,外國人辦理一切業務都很方便了。”杰拉爾說。

  服務站服務范圍主要涵蓋入會會員,那些不是會員的外國人,又是如何實現管理和服務的呢?原來,樂從公安分局專門組織6名精干警力,成立了一支外管專業隊,負責處理服務中心的日常事務與各顧問單位的溝通協調。

  來自印度的KK表示,“我們現在越來越自信,更加願意去說、去交流,因為我們知道,在這裡有人願意聽我們傾訴,也願意給我們提供幫助”。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