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2日03:46 來源:南方日報
大塘工業園發展迅速,大項目紛紛落戶。
念塘污水處理廠加藥池實景圖。
名洲公司太陽能利用系統。
2015年新年伊始,三水區大塘鎮便傳來好消息,歷經兩年多的努力,三水區大塘工業園(紡織印染集聚區)正式通過廣東省環保廳審議,被評為第二批“廣東省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區”!至此,大塘工業園已經擁有“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園區”“廣東省可循環經濟園區”等多種稱號。
據了解,自三水區提出“一主三副三板塊”的發展戰略將大塘鎮確立為北部板塊中心后,大塘鎮便通過完善規劃、錯位發展、完善路網配套等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實現環境保護與產業轉型升級協調發展,綠色競爭力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14年,大塘工業園成功落戶項目9個,大多為先進制造業或電子科技企業,合同引資金額為18.45億元,完成年度8億元招商任務的230.6%。
綠色園區崛起三水北部
10年蝶變
2015年1月8日,三水區大塘鎮傳來好消息——歷經2年多的籌劃和建設,佛山市三水區大塘工業園(紡織印染集聚區)(下文簡稱“大塘工業園”)通過專家及廣東省環保廳的驗收,正式被確定為第二批“廣東省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區”,為廣東省乃至國內工業園發展提供一條綠色崛起之路。
大塘工業園於2002年開發建設,屬於全國53個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之一﹔2005年,佛山市三水區政府正式批准設立三水工業區大塘園,屬佛山市重點支持的工業區。早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建設“生態環保型現代工業園區”的目標,並按“資源集約化、管理現代化、產業生態化”的理念,實現了功能分區、雨污分流、集中供熱、集中治污的整體規劃。2004年,大塘工業園成功申報為“廣東省可持續發展試驗區”﹔2008年,再獲得“廣東省可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稱號。
由此不難看出,堅持綠色發展,不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是大塘工業園最大的發展特點。2012年,大塘工業園開始著手創建“廣東省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區”,並在廣東省環保廳的指導下,經過佛山市環保局、三水區環保局、大塘鎮政府和園區企業的共同努力,按照綠色升級工業園區的理念,開始了長達2年多的系列升級改造。
2014年11月11日,廣東省環保廳組織相關專家對大塘鎮創建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區進行評審,經過走訪調研,評審組認定大塘工業園的經濟發展、物質減量與循環、污染控制、園區管理等14項考核指標均已達到“廣東省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區”考核標准要求,一致同意推薦其為廣東省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區。
“此次獲評為‘廣東省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區’對於大塘而言意義非凡,不僅証明了大塘堅持走綠色崛起道路的正確性,也為大塘今后推行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三水區大塘鎮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2012年5月,廣東省在全國首次提出工業園“綠色升級”理念,並出台《關於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區創建的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規定環保達到較高標准的工業園區可申報為“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區”,同時必須達到多個創建指標要求。其中包括完成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集中治污、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超過總量控制目標、近3年內園區內企業未發生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態破壞事件、環保信用評價中未出現紅牌記錄等。
申報工業園一旦獲批成為“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區”,廣東省環保廳將會從專項資金中給予園區一定的獎勵,並且園區將被優先予以推薦申報國家生態示范工業園區,園區內企業優先給予環評審批、上市環保核查、環保科技成果鑒定及示范推廣等政策支持。據了解,大塘工業園是目前三水唯一一個省級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區。
為企業提供環保“一條龍服務”
綠色競爭力
2002年,大塘工業園開始建設,2005年佛山市三水區政府正式批准設立三水工業區大塘園,園區分A、B兩區,總規劃面積19.5平方公裡。歷經10年發展,目前大塘工業園開發建設區域面積已達到12平方公裡,並完成了生產區和生活服務區兩大核心區的建設。
其中,工業園區劃分為輕紡、精細化工、家具木業、綜合等主體園區,除了擁有“五通一平”的基礎設施外,還設有污水處理廠、供水廠、熱電廠、員工村、休閑區、管理中心、商業中心等一系列完善的配套設施。
“大塘鎮要真正成為三水區北部板塊的中心,必須實現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相協調,實現綠色崛起。”三水區政務委員、大塘鎮鎮委書記羅衛平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在如今的產業發展形式和環境保護壓力下,大塘工業園除了要不斷提高產業招商服務力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園區的環保配套,減輕工業企業和區域的環保壓力,不斷提高綠色競爭力。
為此,近年來,大塘工業園逐步以紡織印染集聚區為核心,推動園區工業企業的統一集中供熱、集中供電、集中治污、集中中水回用,通過橫向資源整合,形成循環經濟式的供應鏈。
具體做法為,借助園區內企業佛山市三水佳利達紡織染有限公司蒸汽分廠,大塘工業園建立起園內集中供汽供熱系統,為園區內企業提供熱能蒸汽,減少企業因燒煤產生的廢氣。2014年7月,大塘鎮更是出台了《大塘工業園集中供熱改造實施方案》,要求年內淘汰45家企業60台使用非清潔能源的工業鍋爐(含導熱油爐),並專門撥出資金對按期淘汰鍋爐的企業進行獎勵,同時規定今后企業新、改、擴建項目必須使用集中供熱或清潔能源。
據了解,目前大塘工業園蒸汽分廠4期工程已全部投入使用,年總供汽能力為192萬噸。截至2014年底,大塘工業園共淘汰改造38台鍋爐,園內有熱能需求的企業70%以上均使用蒸汽熱能,大大減少了工業廢氣排放量。
與此同時,大塘工業園還對園內的生活、生產污水進行集中處理、統一排放,2005年,大塘在工業園中心位置興建念塘污水處理廠,經過數年的建設,目前污水廠處理能力達到7.4萬噸/日,並掌握了一套有效的污水處理工藝,利用臭氧技術能處理高色度、高COD的印染污水。此外,污水廠還在出水口安裝了在線監測,實施全天候的水質監測,確保出水達標排放。
此外,大塘工業園還利用地處北江河畔的優勢,投入建設人工濕地和深度處理回用水處理系統,保証工業、生活用水的高標准統一供應。
“這意味著,目前大塘工業園已經可以提供環保配套的‘一條龍’服務,企業落戶后不用再擔心燃料供熱、污水排放處理等問題,隻管專心生產。”大塘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大塘工業園的綠色環保規劃和布局,為其今后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次“廣東省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區”驗收專家組成員、廣東職業技術學院輕化工程系主任、教授劉宏喜認為,得益於合理的全局規劃,大塘工業園如今已實現了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的統一管理和排放,這使得這個三水北部鄉鎮在招商引資時會擁有更多競爭力。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園區內入園的紡織印染企業52家,已投產企業35家,在建和籌建企業17家。
工業入園促進資源共享
產業競爭力
隨著環境保護配套的日漸完善,在綠色競爭力不斷提升的同時,大塘工業園的產業競爭力也在逐步增強。
“大塘通過將企業集中在工業園發展,提供系列環保解決方案,不僅避免了資源浪費,還為企業的抱團發展提供了現實基礎,利於區域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劉宏喜說,大塘工業園早在建設之初就制定了完善的全局規劃,這使得工業園在環境治污、產業布局、資源分配等方面留下了極大的升級空間。
現實誠如劉宏喜所分析的一樣。三水區大塘鎮經濟促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大塘綠色環保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工業園內企業產業競爭力和大塘區域品牌影響力均隨之日益提升。
他舉例說,以一家中等紡織印染企業為例,由於大塘工業園實現了供水、供汽、供電和污水處理“四個統一”,企業落戶后僅鍋爐設備費用就可以節省近100萬元,而集中供熱每噸蒸汽費用也比燒煤節省約20%,這些節省下來的費用,則均可以為企業制定銷售價格、擴大再生產提供更多主動權。此外,企業也可將工業廢水輸送至污水廠處理,減少設備和處理費用。據統計,目前大塘工業園內共有52家紡織印染企業,生產量大時企業每小時需用蒸汽200多噸。
此外,由於大塘工業園的環保品牌不斷提升,企業落戶大塘的積極性也日漸提升,為大塘實行產業鏈招商,推動產業向高端制造、科技研發等環節發展。
據了解,2014年以來,大塘工業園開始進一步優化以傳統企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圍繞衛浴、紡織、新材料、機械裝備、精細化工、現代物流等行業進行產業鏈招商,並先后與安博物流、豐盛紡織、德國瑞曼迪斯等20多個高質量項目進行了對接,截至2014年底,已成功落戶9個項目,合同引資金額為18.45億元。
上述負責人介紹,在引入企業過程中,招商部門還會注意進駐工業園企業間的相互影響關系,力促各個企業能通過不同產業之間的互補互惠關系構筑新的產業鏈關系,例如互相利用廢棄物、變廢為寶,以此實現整個園區的清潔生產,降低環境負面影響,從而進一步提升園區的產業競爭力。
與此同時,大塘鎮目前正積極與佛山市衛浴協會溝通,計劃在工業園附近建立約1100畝的衛浴產業園,並對佛山衛浴陶瓷企業進行產業鏈整體招商,引進衛浴企業的科技研發、設計、銷售等環節,進一步提升大塘工業園的產業競爭力。另外,大塘紡織綜合體順利推進中。
根據大塘鎮經濟促進局提供的數據,2014年大塘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45億元,增長9.8%﹔工業總產值323.16億元,增長10.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1.97億元,增長15.5%﹔稅收入庫4.9億元,增長20.86%。
大塘工業園提供了
可復制的綠色發展道路
專家聲音
經歷長達2年多的准備,經過現場檢查、專家評審、廣東省環保廳務會審議等環節后,佛山市三水工業區大塘園(紡織印染集聚區)終於獲評為“廣東省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區”。然而,獲得這一稱號,對大塘鎮而言意味著什麼?其對於今后三水區,乃至佛山推行綠色發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又有何借鑒意義?
“這意味著,大塘鎮堅持多年的綠色崛起道路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將成為今后產業經濟的主流。”“廣東省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驗收專家組成員、廣東職業技術學院輕化工程系主任、教授劉宏喜介紹說,目前,國家、省、市各級政府均在大力推行工業園區實施清潔生產、節能減排,以此實現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大塘工業園的做法為其他區域的工業發展提供了一條可復制的綠色發展道路,“尤其為粵東西北地區今后發展工業園提供了新的思路。”
回顧此次驗收過程,劉宏喜坦言,他曾到過其他工業園進行參觀、調研,但大多數工業園是僅僅依靠園區或企業進行環保配套,而大塘卻是舉全鎮之力布置相應的環保設施,使之擁有一套完整的全局規劃,並對產業進行合理的分布,如自建污水廠、熱電廠、蒸汽廠等配套,為園區內的企業提供熱能、排污、供水、供電、道路等資源。這一方面減少了企業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也令工業園的管理更加現代化和高效化。
此外,劉宏喜認為,早在2008年,國家發改委就專門出台印染行業准入條件,規定新建或改擴建印染項目必須入園,因此地方政府對工業企業實行集中供熱和污染物的集中處理將是大勢所趨。如今,大塘不僅實現了紡織企業入園,還將家具、五金等企業遷入園區統一管理,“這顯然走到了很多工業園的前面”。同時,這種“先做環保,再做工業”的發展思路,實則是對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的一種重大突破和修正。
“隻要環保做好了,企業沒有后顧之憂,那麼今后的區域對新興產業的吸引力也會日漸提升。”劉宏喜認為,如今,隨著大塘工業園被確立為“廣東省綠色升級工業示范園區”,其發展高科技、新能源等產業的基礎也已具備,這將為今后三水北部推行產業結構調整大有幫助。
大塘工業園基本情況
佛山市三水工業區大塘園於2002年開發建設,是屬於全國53個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之一。2005年,佛山市三水區政府正式批准設立三水工業區大塘園,是佛山市重點支持的工業區。
園區位於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帶,到達廣州市區全程隻需40分鐘車程,到達佛山行政中心隻需30分鐘車程,是廣州通往粵北、粵西以及我國大西南的咽喉重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被知名外國銀行評價為“珠江三角洲最具發展潛力的工業區”。
大塘工業園現發展的總規劃面積12平方公裡,其中紡織印染集聚區約7平方公裡。工業園按功能劃分為生產區和生活服務區兩大核心區域。其中生產區按照“區中有園、產業聚集”的開發理念,工業園區劃分為輕紡、精細化工、家具木業、綜合等主體園區,除了擁有“五通一平”的基礎設施外,還設有污水處理廠、供水廠、熱電廠、員工村、休閑區、管理中心、商業中心等一系列完善的配套設施。
同時,所有進駐企業的建設和經營活動必須遵守並符合“五統一”原則,即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管理、統一建設基礎設施、統一環境質量和污染排放標准。
此外,工業園內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通信網絡完善,大容量的寬帶光纖骨干通信網絡已鋪設至工業區內企業,為企業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可靠的技術平台﹔生活配套設施齊備,工業區內配套有休閑區、管理中心、員工村、大型綜合市場、汽車站、電瓶車服務中心等設施。
策劃:王伯樂 趙進 三宣 撰文:黃偉勝 王文秋 陳健昌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