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09日04:16 來源:南方日報
言為新聲
一方面,我們不否認這類消息的正面作用,畢竟對消費者作了提醒。但另一方,它也常常有些斷章取義、夸大其詞、聳人聽聞之嫌。
近日,外媒報道知名牙膏品牌高露潔所出的一款“Total”全效牙膏被檢出含有三氯生成分,而三氯生則可能導致胎兒畸形,甚至還會致癌,在部分消費者當中引起恐慌,網絡朋友圈一時間都被這個消息刷了屏。
而經過記者查詢,這不過是2014年8月外媒一篇關於三氯生致癌的消息被香港媒體再度翻舊賬,然后再轉到內地的網絡朋友圈,從而引起新一輪的恐慌。對此,高露潔棕欖(中國)有限公司回應表示:“高露潔全效牙膏並未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同時聲明,20多年來,高露潔全效牙膏通過了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以及位於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的嚴格而不間斷的科學審查,証實了其安全性及功效性。
實際上,這也早就不是“三氯生致癌”消息首次“興風作浪”。
早在2005年,英國《旗幟晚報》曾報道“高露潔牙膏含有化學物質三氯生,長期使用可能致癌”,就曾引起國內外日化業界、科研界以及媒體界內外對於“三氯生致癌”的大爭論。當時這則報道是根據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教師彼得·威克斯蘭的研究而向讀者提出警示,然而報道刊出不過4天后,彼得·威克斯蘭卻公開否認自己曾發此警告,並聲稱關於三氯生的潛在健康風險不過是媒體“斷章取義”。
2011年9月,美國FDA在答復美國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人員時稱,FDA還沒有獲得充足的安全性數據來建議消費者不要使用含有三氯生的產品。至此,關於三氯生致癌的質疑依然懸而未決,但卻導致包括高露潔、佳潔士、六必治、雲南白藥在內的多個牙膏品牌陷入“致癌”風波。
記者請教一些日化行業內的研究專家和資深從業者,他們倒是都不怎麼把這則“致癌”警告當回事。他們的觀點總結起來就是:其實科學界對於三氯生是否致癌的研究一直是未取得一致的研究結論,可以肯定的是,盡管它在理論上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但隻要在可允許的劑量和頻度范圍內合理使用就不會造成實質性危害,而市面上相關產品所含劑量都是遠遠低於“危險劑量”的,而部分國家的監管部門之所以對三氯生禁用,乃是基於對“一切個體”的“最大限度”的保護。
而在我看來,不管是醫學還是化學,所有的科學其實都是不完美的,所能提供的只是“概率”,而非絕對。但這可能跟很多普通人的想象不一樣,在普通人的想象中,科學就應該是百分之百確鑿無疑並且唯一正確的,而不能理解“概率”的普遍存在。“概率”意味著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才是世界的本質狀態,這意味著對同一件事,從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情形、不同的角度來考量,得出的很可能都是完全不同的結論。這個道理,對於“三氯生致癌”一事也同樣適用。
毫無疑問,每次出現“致癌”消息,都要讓消費者無辜經受一輪心理上的不安。一方面,我們不否認這類消息的正面作用,畢竟對消費者作了提醒。但另一方,它也常常有些斷章取義、夸大其詞、聳人聽聞之嫌,大多數消費者並不具備深度辨識這類消息的科學素養,往往是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牽著鼻子走,而相關的企業更是遭殃。盡管科學意味著不確定性,但我們還是期待各方面在做出解讀時能夠更負責任,好讓大家心裡多少有個底吧! 趙新星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