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楊 蔣 毅
“一帶一路”是中國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結合當前國內國外新形勢而提出的跨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戰略構想。西藏作為歷史上南方絲綢之路、唐蕃古道、茶馬古道段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與南亞國家交往的重要門戶,應當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的重要契機,實現交通、貿易、金融、能源和現代物流業等領域的跨越式升級,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帶一路”為西藏跨越發展帶來重要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將覆蓋歐亞非六十多個國家,主要立足於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而經濟文化的交流又將推動各國民間交往,促進各個民族之間的團結互信,從而為營造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作出貢獻。同時,“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也將有助於促進中國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改善邊疆地區人民的生活條件。
在此背景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將為西藏跨越發展帶來重要機遇。從區位條件來看,西藏毗鄰“一帶一路”戰略帶上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等省份,同時又與印度、尼泊爾、緬甸、不丹等南亞國家接壤,是聯系內外的重要樞紐。從歷史來看,唐蕃古道聯系了西藏與內地,興盛於唐宋南方絲綢之路中重要一分支的茶馬古道更是途徑西藏,進入印度,這些都可見西藏與絲綢之路途徑地區的商貿往來源遠流長。從現實來看,自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的交通得到較快發展,已初步形成了鐵路、公路、航空等綜合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與周邊省市以及南亞國家在能源、電信、商貿以及物流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此外,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更是明確提出“支持南亞貿易陸路大通道建設”。為全面推動南亞貿易陸路大通道建設,西藏自治區確定了“建設吉隆口岸,穩步提升樟木口岸,積極恢復亞東口岸,加快發展普蘭和日屋口岸”的口岸建設思路,將“一干線、兩基地、三出口”作為建設南亞陸路貿易大通道的依托,大力發展西藏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逐步將西藏打造成為中國陸路通往南亞國家的貿易和物流中心。[1]可以說“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對西藏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為西藏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能否抓住這個機遇,使西藏發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發展規劃之中,實現西藏的跨越式發展,是關系到西藏未來長遠發展大計的重要環節。
西藏發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路徑
圍繞“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具體實施措施,如開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實現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打破地區經濟發展瓶頸﹔推進金融領域合作﹔成立能源俱樂部﹔建立糧食合作機制。[2]西藏理應抓住機遇,發揮地緣優勢,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推進中拓展發展空間,緊緊圍繞“交通、貿易、金融、旅游、能源、物流”等領域開展工作。
一是建立立體交通網絡,助推西藏交通跨越式發展。明確邊境公路項目建設為優先發展戰略,推進國道高速化和省道高等級化,規劃建設區內高速公路,推進青藏鐵路擴能改造建設,推動川藏、滇藏、新藏鐵路以及日喀則至吉隆(或樟木)口岸鐵路建設。逐步提高拉薩貢嘎機場、林芝米林機場、日喀則機場、阿裡昆莎機場的航運能力,完成昌都邦達機場的改造升級工作。支持通用航空發展,推進應急救援基地建設。
二是實現貿易無縫鏈接,推動貿易融合發展。一方面,加快完善口岸建設,開展邊境貿易,積極參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使西藏逐漸成為中國與南亞發展經濟關系的最前沿。大力加強南亞貿易陸路大通道建設,加快推進吉隆中尼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爭取將吉隆口岸納入國家第二批重點開放開發試驗區﹔加大對邊境口岸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工作,不斷加強傳統邊境貿易點和邊境貿易通道建設,完善吉隆、普蘭、日屋口岸的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樟木口岸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大力支持發展對外貿易,積極加強進出口市場體系建設,促進流通和消費,逐步完善外貿管理體制,適當放寬邊民互市貿易商品種類,鼓勵自產產品出口,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發展特色經濟,大力開拓國際市場,促進農畜產品生產與國際市場接軌。另一方面,不斷促進西藏與內地經貿合作與發展。充分利用青稞、牦牛肉、林下資源等高原特色農牧林產品的要素優勢,積極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在公路、鐵路、航空立體交通網絡的支持下,加大與內地省市的經貿合作﹔不斷支持藏青工業園區發展壯大,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支持力度,加快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從而為促進西藏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跨越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不斷推動金融產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一方面,西藏要逐步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出台並完善相關政策,支持民間資本依法合規發起設立股份銀行、村鎮銀行,將西藏基層金融服務機構建設納入公共服務范圍,推進建設西藏農村基本公共金融服務體系建設補貼政策,大力支持保險機構、証券公司、信托公司、期貨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基金管理公司的設立。另一方面,要不斷建立完善西藏金融基礎設施,減少金融網點空白鄉鎮,改善基層網點營業環境,促進普惠金融等方面發展。
四是大力發展旅游業。作為雪域高原聖地,西藏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壯麗的自然景觀。此外,作為絲綢之路的通商要道,西藏沿線還分布著大量的絲路遺址,以及遺址背后古老神秘的傳說和珍貴的文化遺跡,這些不僅可以豐富旅游情趣,還極大深化了旅游內涵,增添了旅游魅力。西藏獨特的風貌,不僅對一般旅游者有強大的吸引力,同時,對文史、建筑、宗教、藝術的愛好者以及學者來說,更具有無可比擬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因此,應在保護好西藏自然風貌、珍貴遺跡的基礎上,把西藏旅游發展戰略納入到國家旅游總體發展戰略中來,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投入和國家旅游發展基金支持力度,發揮對口援藏省(市)大型國有骨干旅游企業的積極作用,推動拉薩國際旅游城市、林芝生態旅游大地區建設,推進中尼跨境旅游區建設,將西藏打造成為世界級旅游勝地。
五是推進能源產業發展。充分利用地理優勢,統籌推進雅魯藏布江中游、瀾滄江上游、怒江上游水電開發工程,努力實現西藏水電產業科學可持續發展。爭取將“藏電外送”納入國家戰略,支持開展藏東南水電能源基地開發戰略涉及的水電規劃、輸電通道和受端市場消納能力統一規劃工作,建設“藏電外送”電源及配套送出工程。
六是積極發展現代物流。現代物流的發展對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中國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等各省以及印度、尼泊爾等南亞國家對於西藏的羊毛、羊皮、生絲、酥油、硼砂、陶瓷、服裝、藏藥材等產品需求量大,但由於這些產品運輸成本高,極大制約了西藏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為改善這種狀況,急需大力發展西藏的現代物流業。不妨將那曲、拉薩和日喀則等重要物流節點建設成為出發點,支持和引導內地大型物流企業到西藏投資興業,促進西藏本地物流企業擴大經營規模、升級改造。此外,不斷加大農牧區市場體系、農畜產品骨干流通網絡體系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倉儲中心以及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力度,推動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設,形成覆蓋全區的物流體系,並依托日益完善的交通網絡,逐步輻射全國西部、中部地區,通往南亞。
(第一作者單位: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第二作者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責任編輯:魏丹丹)
[1]中國西藏網,西藏牽手世界經濟圈:南亞貿易通道促西藏外貿發展,http://www.zwzyzx.com/show-476-4293-1.html.(上網時間:2013年12月15日)
[2]李建民:“絲路精神”下的區域合作創新模式,載《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3年第23期,第21頁。
(《當代世界》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 |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