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宋淯知 特約記者 任岩
高杰,1961年11月出生於北京。人事部批准回國定居專家,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擇優支持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常委,致公黨北京市副主委, 北京市僑聯副主席。
從清華園中埋頭苦讀的身影,到國際學術論壇上沉穩有力的聲音﹔從實驗室中的精細計算,到政協大會上的積極履職﹔從昔日熱愛科學的逐夢少年,到今天成績斐然、胸懷天下的愛國科學家,高杰走過的每一個腳印裡,都鐫刻著理想、堅毅和深沉的愛國情懷……
求識為國
讀中學時,高杰就熱衷於無線電,他自己動手組裝、拆卸無線電元件,自制無線電接收機與發射機,那時候他的夢想就是今后能在無線電領域有所作為。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那股春風扑面的感覺高杰到現在都記憶猶新。無線電這個領域已經容不下他的志向,上大學,尋找“更有力量”的科學領域成為他的新目標。
當時,為了讓尖子生高一之后就能跳級參加高考,學校老師使出各種絕招精心選拔幾個學生重點培養,這其中就有高杰。1978年夏天,高杰如願以償地考進了清華大學。到清華后的第一堂體育課是跑步。體育老師帶著大家跑出了校園,經過田野,到達了終點圓明園。那一片斷壁殘垣,那些留在廢墟上的頹敗和傷痕,這個歷盡劫難的民族凝固的嘆息,給17歲的高杰留下了直觀而深刻的印記。
清華的第一堂體育課無疑是一堂政治課,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讓高杰產生了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作為一名青年大學生,如何實現知識分子的價值?如何通過知識報國,才能不讓屈辱的歷史再次上演?”高杰說,“后來看了謝晉導演的電影《鴉片戰爭》,其中一幕關天培在炮台上以身殉國的場景再一次加深了我這種印記。” 站在清華園中的高杰感覺到身體像是被一股強烈電流擊中一般,強烈的使命感讓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可以為國家承載重量的頂梁柱。
清華大學圖書館是高杰最為喜歡的讀書場所。那堅實的實木長桌、漂亮的實木座椅、豐富的圖書和期刊雜志、幽靜的閱覽室,培養了高杰對圖書館的偏愛和依賴。那是使思想變得鋒利的地方,那是使學子成為學者的地方。作為恢復高考后第一屆加速器專業的學生,高杰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就像熾熱的沙漠渴望吸收水份一樣。
回憶起在清華本碩8年的學習經歷,高杰的心中充滿了感激。“我在這裡接受著科學與藝術的陶冶、知識的傳授和體魄的鍛煉,那種開放的氛圍使我形成了良好的科學與藝術修養和融合並包的觀念,在我的眼中,科學和藝術是合一的。我想,創新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美學的,而哲學和藝術對人的塑造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潛在過程。所以我非常注重在哲學和藝術中尋找靈感和啟發。”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清華所提供的豐富教育資源,使高杰汲取了全面的營養,也為他開辟了一條通往未來的通途。
“高能”報國
1986年6月,高杰考取了中科院高能所謝家麟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從此開始了他生命中與謝先生的一段不解之緣。
但提及與中國科學院的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還得從1978年入學后不久清華工物系加速器教研組安排學生們到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參觀活動說起。“那時高能所正在積極開展在昌平籌建的50GeV質子同步回旋加速器的預制研究工作,實際上清華工物系加速器專業招收我們這個班也是為了這個項目。高能所的接待人員向我們展示了各種低能加速器、實驗室和科研人員辦公室。這次參觀實驗室感覺就像是親臨戰場前線一樣,帶著一種真實感和神聖感,既是一種感性認識,又是一種理性認識。”最后,大家來到主樓二層的階梯教室,一位年近花甲、精神矍鑠的老教授在講台上給學生們介紹高能所的研究領域和科研情況,同時還特別詳細地介紹了擬在昌平建造的“87工程”項目(50GeV質子同步加速器計劃)。這位老教授就是我國著名的加速器物理與技術專家及“87工程”項目總設計師、201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謝家麟院士。
“在我人生中與中科院高能所和謝先生的緣分就是那時建立起來的。老師和我有著一致的目標,就是立足於自己的學科,愛國報國,雪中送炭,為國家的崛起努力做事。這個目標一代一代地傳承著,好比一根鏈條,一環接著一環。”
高杰在高能所的博士論文題目是用於北京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的微波電子槍的理論與實驗研究。當時世界上隻有美國基於直線加速器的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實驗搞成功了,裡根時代“星球大戰”計劃中的天基武器之一就是當時隻有美國掌握的電子激光器。而高杰研究工作的起點是從謝先生到美國斯坦福大學直線加速器中心訪問時帶回來的一張草圖開始的。
那段時間,高杰除了理論設計就是畫圖紙,跑材料,找工廠,出差,聯系合作伙伴,安裝。實驗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開始。高杰時常到謝先生的家裡討論問題,從微波技術到陰極材料,從粒子動力學到實驗技術。
“謝先生的言傳身教讓我深深地感到在科學研究工作中國際視野、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謝先生時常對井底之蛙式狹窄視野的批判對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導性作用,直到今天還時常反思自己是否會有視野狹隘的情況發生。”功夫不負有心人,北京自由電子激光項目終於被國家定為“863”項目。多年以后的今天,再談到當年做科研時的那種堅持,高杰還念念不忘導師傳承給他們的那種獨立精神、實干精神和自主創新精神。
1988年,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直線加速器研究所的所長Prof. M. Davier和加速器物理室的室主任Dr. J. Le Duff相繼來到高能所參觀。高杰向他們介紹了整個裝置和實驗結果,清晰的思路和流利的英文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臨別前,Prof. M. Davier所長對高杰說:“歡迎你畢業后到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的直線加速器研究所(LAL)來工作。”很快,高杰就收到了法方的邀請信,這時離他的博士論文答辯還有三四個月。
滿載歸國
長期從事輻射試驗讓高杰的身體受到了很大影響。那段時間,他的白血球降到了兩千多,人常常感到異常疲勞。但面對這樣一個開闊眼界、提升自我的難得機遇,高杰再三考慮之后還是決定緊緊把握住這次難得的機會。1989年4月,高杰作為訪問學者來到了巴黎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直線加速器研究所,且高能所同意將他的博士學習階段轉到巴黎第十一大學加速器物理與技術專業。
剛到法國的時候,高杰多少有些不適應,當感到工作進展不大的時候,心裡不免有些急躁。一天,他在咖啡廳跟室主任表露了這種心情。不料室主任滿不在乎地說:“我們是在做科學。”過后,高杰仔細琢磨這句話,悟出了一些道理:隻有在安靜的環境和平靜的心態下精神才會集中,集中的精神才會有穿透力。從那以后,高杰開始用一種平靜的心態學習、研究、思考。1992年,高杰獲得博士學位。1993年1月,高杰成為研究所裡第一個獲得終身研究員職位的中國人。1996年,高杰獲得大博士學位。
“這個工作機會和條件對於我在高能粒子加速器領域繼續不斷提高、走向成熟、做出貢獻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我自己也感到驕傲和自豪。在法國這個科學傳統很深的國度裡,一個人在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具有終身職位從事研究工作在社會上會得到普遍尊重。當時我的鄰居是一位副市長,他跟我講,如果在法國鄉下,聽說你在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工作是會給你致脫帽禮的,這是那裡的社會風氣。”
高杰在加速器理論研究方面具有廣泛和深入的研究,僅在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A一種雜志上就以單獨作者發表了30多篇文章,有的理論被美國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Dr. T. Wangler 的 “Linear RF Accelerators”專著成章節地選用,有的被國際同行稱為“高理論” 和“高模型”。高杰的法國同事、國際著名正電子源專家Dr. R. Chehab一次在自助咖啡機前看到他的手在兜裡一個勁地找零錢,便跟他開玩笑地說,高先生,您丟了您的公式嗎?
“對於我來說,這不只是一個高水平的法國式幽默,更是對我研究工作成果的一種認可,是我到目前為止聽到的最為受用的‘恭維’話。”
“20多年前登上赴法國的飛機時體會到的是一種新奇,一種興奮,一種決心。那時的新奇是由於第一次出國,那時的興奮是由於終於有了學習西方先進科學知識的機會,那時的決心是要一定學到真正的科學技術知識和科學精神,使自己成為一個國家的有用之才。”談到這段在法國學習和工作的經歷,高杰說,“出國留學是必要的,我們不隻要學習西方的專門技能,更要學習他們的科學精神和他們的科學思想方法。”
“盡管在法國的科研與生活環境非常之好,科研成果不斷出現,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想法和學有所成歸國報國的信念始終是清晰的和堅定的,歸國報國成為了我揮之不去的情愫。”
1994年中科院“百人計劃”政策出台,立即引起了包括高杰在內的在法國工作的海外學人的高度關注。2000年,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一則消息,國務院批准中科院高能所實施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二期改造工程。
這一消息進一步增強了高杰歸國工作的緊迫感。2004年底,在法國學習工作了近16年的高杰放棄了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終身職位和優厚待遇回國,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05年,他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並獲擇優支持,成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人事部批准回國定居專家,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加速器分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和負責國際直線對撞機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國際合作。對高杰來說,新的人生階段拉開了帷幕。
2004年8月,國際未來加速器委員會(ICFA)正式宣布下一代正負電子對撞機為超導型直線對撞機,簡稱ILC。2005年,高杰代表中國參加了在美國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直線對撞機會議,並任阻尼環系統負責人。除了ILC總體設計,高杰還帶領研究生提出了中方的FODO型阻尼環設計方案,並最終推翻了國際上基於TME型阻尼環的設計。在超導加速器技術研究方面,採用大晶粒鈮材研制了中國第一支低損耗超導腔,並達到了48MV/m的世界水平。在這一成功的基礎上,他又帶領團隊研制成功中國第一支大晶粒低損耗1.3GHz9cell超導加速試驗腔,並在應用國內建成的表面處理實驗裝置進行表面處理后的第一次試驗中就獲得了20MV/m的好成績。日本KEK的黑川真一教授(2011年度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獎獲得者)給高杰發來賀信說,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具有裡程碑式的成果。回國十年,在高杰的帶領下,我國先進超導加速器物理與技術有了長足發展,並為我國建造未來大型高能物理對撞機打下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2010年5月,高杰任亞洲國際直線對撞機指導委員會主席。作為本領域的杰出科學家,學術帶頭人,高杰回國后緊緊抓住國際直線對撞機國際合作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及時建立國際直線對撞機合作的中國隊。2005年底,高杰首先在高能所加速器中心組建了ILC國際合作項目組,並任組長。組員主要是來自不同專業組的研究骨干和研究生。十年來,高杰培養了1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有的畢業生已經成為本領域的關鍵科技人員。作為國際直線對撞機課程委員會成員,高杰積極向國際學校選派中國和亞洲的優秀學生,他的學生多次獲得學校結業考試的第一名。
2013年2月,高杰成為國際直線對撞機全球16位理事會成員之一,為國際直線對撞機的成功建造承擔了更加重要的責任。2013年6月,高杰作為會議申請人成功召開第464次香山會議,就下一代高能正負電子對撞機(ILC,CEPC/SppC)提出對策。這次會議對我國高能物理未來發展和世界高能物理發展格局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參政報國
2005年5月,高杰加入中國致公黨。“不但在身體上回家,在組織上也找到了家。加入致公黨能充分實現以組織形式愛國、報國的心願,除了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專業為國家發展貢獻才智和力量,我也在通過其他各種方式為國家建言獻策。”從那一刻起,這位科學家報效國家的舞台不再僅局限於實驗室,而是變得更加寬廣了。
在2008年年初的北京市人大會議上,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將在北京“建立海外學人中心”,並為加大留學人才工作力度提出了具體措施。該“中心”的建造正是緣於高杰的三份建議。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后最早走出國門的一批留學生,十幾年的海外生涯讓高杰強烈地渴望著“家”的感覺。如今,已經回到祖國懷抱的高杰,心中時刻挂念著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和海外學子報效祖國的願望。2006年底,時任北京市石景山區政協常委的高杰,提出了《關於成立中國海外學人中心的建議》。建議指出,“海外學人是中國人主動跨出國門學習和吸收人類一切先進文化的具體實踐者,是國外先進文化和科學思想、理論與技術的學習者、應用者和傳播者。”要發揮他們作為我國在國際上的政治、經濟、科學、外交、信息等神經末梢和重要智力資源的重要作用,應該“首先做好他們的組織管理工作,使他們始終感受到祖國的關心、愛護和幫助,始終感受到祖國是自己真正的根,始終感受到在祖國有屬於自己的家。而這個根和家的具體表現形式就是——中國海外學人中心”。建議一經提出,立刻引起北京市有關領導的重視,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把建立中國海外學人中心,優化海外學人回國工作的環境納入工作計劃。
得知自己的建議被採納,高杰便開始思考如何把這個“中心”建設好。在北京市人大十三屆一次會議期間,剛當選為市人大代表的高杰,提出了《關於“海外學人中心”建造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的建議》,對“海外學人中心”的選址、設計、籌備過程、對外宣傳等提出了具體建議。2008年12月23日,時任北京市市長郭金龍為正式挂牌成立的“北京海外學人中心”揭牌。
在建設國際大都市的過程中,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綠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的定位后,高杰對北京的未來發展有了更高的期望,那就是 “藝術北京”!
在北京市石景山區政協第十八次研討會上,高杰提出了《關於在石景山首鋼廠區籌建北京CRD(首都休閑娛樂中心區)中世界一流的當代藝術園區的建議》。同時還在北京市人大會議上提出了同樣的建議,建議在首鋼工業改造區建設當代藝術園區和專業拍賣中心。“原來的798廠只是一個無線電廠,而首鋼是一個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大型鋼鐵廠,承載著北京近代工業發展史,目前已經吸引了不少影視創作者。如果將首鋼老廠區的一部分作為文化創意園區發展的話,完全可以使它成為世界一流的、代表北京乃至中國的一張高端國際文化名片。”
如今,《首鋼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已經編制並正式啟動,其過程中將充分考慮首鋼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可行性。不久之后,北京又將擁有一張獨具特色的創意文化名片。人們也許不會想到,它也與一位科學家相關。
“道寬才能載物,毅堅方可致遠。國家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是使用人才,隻有足夠粗的柱子才能撐起巨大的重量。”氣度儒雅的高杰,在說出這句話時,言語間充滿了力道。他非常贊同和擁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思想,堅信隻要有理想,有奮斗,中國人一定能夠為人類做出不愧歷史的更大貢獻,中華兒女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中華兒女》雜志 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 |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