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05日05:02 來源:南方日報
1
什麼是金稅工程?
金稅工程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電子政務工程,是國家電子政務“十二金”工程之一,是稅收管理信息系統工程的總稱。自1994年開始,歷經金稅一期、金稅二期、金稅三期工程建設,為我國稅收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和不斷進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2
金稅工程的發展經歷
幾個階段?各期包括
哪些基本內容?
1994年,國家稅務總局啟動建設增值稅專用發票交叉稽核系統,即金稅一期﹔2001年開始運作金稅二期工程,從開票、認証、報稅到稽核、稽查等環節進行全面監控,主要監控對象仍是增值稅專用發票﹔2005年開始,為實現“業務一體化、技術一體化、系統一體化”,實施金稅三期工程建設。2005年9月7日,國務院審議通過金稅三期工程項目建議書﹔2007年4月9日,國家發改委批准金稅三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08年9月24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初步設計方案和中央投資概算,標志金稅三期工程正式啟動。2013年,金稅三期工程在重慶、山東、山西等國稅局、地稅局系統單軌上線運行。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部署,2015年1月8日,金稅三期工程優化版應用系統(以下簡稱“金稅三期優化系統”)將在三省(區)六單位(廣東、內蒙古、河南的國稅局、地稅局)單軌上線。
本次在廣東國地稅上線的系統有——
金稅三期工程新建系統。包括:核心征管、個人稅收管理、決策支持1包、決策支持2包、納稅服務、外部交換、應用集成平台、安全策略2包等系統。
稅務總局保留軟件。包括:稅控收款機系統、機動車發票管理系統、公路內河貨物運輸發票稅控系統、公路內河貨運發票稅務機關代開系統、抵扣憑証審核檢查系統、增值稅專用發票稽核軟件、防偽稅控系統、稅庫銀前置平台系統、出口退稅審核系統、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軟件等系統。
廣東國稅本地特色軟件體系。包括:廣東國稅網上辦稅大廳(含車購稅自助辦稅終端)、電話報稅系統、離線申報系統、ETS稅銀稅庫系統、企業電子申報系統、網上抄稅系統、自助辦稅終端系統、無紙化辦稅系統、稅收業務助理平台系統、廣東省普通發票系統、所得稅申報系統、車購稅二維碼申報系統、內控風險防御系統等特色軟件。
廣東地稅本地特色軟件體系。包括:廣東地稅ETS、發票在線系統、電子辦稅服務廳、廣東省社保費征收管理信息系統、建安業和房地產業稅源控管系統、自助辦稅服務系統、稅源管理平台等特色軟件。
3
實施金稅三期工程
有何重要意義?
一是優化納稅服務,通過信息網絡為納稅人提供優質、便捷、全方位的稅收服務﹔逐步實現納稅人足不出戶輕鬆辦稅,從而大大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
二是統一國、地稅核心征管應用系統版本,實現業務操作和執法標准統一規范,促進稅務部門管理職能變革﹔實現全國數據大集中,及時利用全面准確的數據信息,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和稅收征管水平,有效降低稅收成本。
三是有力地推動國家電子政務建設,促進政府部門間信息共享和協作,為提高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能力和決策水平提供全方位支持,從而對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產生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4
金稅三期工程建設的
總體目標是什麼?
金稅三期工程確定了“一個平台、兩級處理、三個覆蓋、四類系統”的工作目標,將建成一個年事務處理量超過100億筆、覆蓋稅務機關內部用戶超過80萬、管理過億納稅人的現代化稅收管理信息化系統。
“一個平台”:建立一個包含網絡硬件和基礎軟件的統一的技術基礎平台。實現覆蓋稅務總局、國地稅各級機關以及與其他政府部門的網絡互聯﹔逐步建成基於因特網的納稅服務平台。
“兩級處理”:依托統一的技術基礎平台,建立稅務總局、省局兩級數據處理中心和以省局為主、稅務總局為輔的數據處理機制,逐步實現稅務系統的數據信息在稅務總局和省局集中處理,實現涉稅電子數據在稅務總局、省局兩級的集中存儲、集中處理和集中管理,使業務流程更加簡化,管理和監控更加嚴密,納稅服務更加簡便,系統維護更加便捷,系統運行更加安全。支持數據總體分析,實現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相結合、全局分析與局部透視相結合,全面提升數據綜合利用水平,提高決策支持能力。
“三個覆蓋”:應用信息系統逐步覆蓋所有稅種,覆蓋稅務管理的重要工作環節,覆蓋各級國、地稅機關,並與有關部門聯網。
“四類系統”:通過業務的重組、優化和規范,逐步形成一個以征收管理和外部信息為主,包括行政管理和決策支持等輔助業務在內的四個信息管理應用系統。重點建立以稅收業務為主要處理對象的征收管理系統,以外部信息交換和為納稅人服務為主要處理對象的外部信息系統,並配套建設以稅務系統內部行政管理事務為處理對象的行政管理系統和面向各級稅務機關稅收經濟分析、監控和預測的決策支持系統。
5
金稅三期優化系統的
主要特點是什麼?
一是實現業務規范統一化、稅收管理規范化和制度化。
金稅三期優化系統通過統一稅務標准代碼體系,實現稅務事項及類型的規范統一﹔通過統一表單文書標准,實現全國范圍內的數據採集和利用﹔通過統一業務需求規范,統一編寫業務工作手冊,形成體系相對完整、邏輯相對嚴謹、覆蓋面廣的業務需求,並按照業務需求開發金稅三期優化系統,稅收管理更加規范化和制度化。
二是覆蓋全業務。
金稅三期優化系統業務框架實現了全覆蓋:覆蓋各層級國、地稅機關征管的全部稅(費)種,覆蓋對納稅人稅務管理的各個工作環節。
三是簡化涉稅事項。
金稅三期優化系統以簡捷高效為目標,優化重組業務,明確受理即辦事項,精簡處理環節,實現稅務事項的多業務處理模式。以流程管理為導向,實現“工作找人”。將執法結果監督轉變為過程控制,規范統一執法。以“減輕納稅人不必要的辦稅負擔、減輕基層稅務機關額外的工作負擔”為原則,簡並了涉稅事項、流程和表單。
四是加強納稅遵從風險管理。
引入風險管理理念,將提高稅法遵從度作為稅收管理的戰略目標﹔立足於風險防范,著眼預警提醒,聚焦高風險領域和對象。
五是建設信息化納稅服務平台。
金稅三期優化系統引入以納稅人為中心的業務理念,突出個性化服務,建設能提供多種渠道組合的、協同服務的信息化服務平台。為納稅人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手段和統一的服務內容,能夠提供網上、電話等多種辦稅服務渠道以及提供涉稅事項處理、信息查詢、推送與發布、雙向交流互動等全方位的服務,從而滿足納稅人多方位的納稅服務需求。
六是實現信息共享和外部涉稅信息管理。
金稅三期優化系統通過建設國稅、地稅統一標准的核心征管應用系統,實現國地稅業務交互、信息實時共享,加強共管戶的管理,實現聯合登記、聯合雙定戶核定、聯合信用等級評定、申報信息共享,提高雙方信息採集准確率,達到國地稅雙方強化稅源管理、提高稅源管理水平的目的。並通過雙方信息的共享共用,優化辦稅程序,減輕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提高納稅服務水平。以外部涉稅信息交互為基礎,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構建全國統一的外部信息管理系統和信息交換通道,形成以涉稅信息的採集、整理、應用為主線的管理體系,為強化稅源管理提供外部信息保障。
七是推進全員建檔管理模式。
金稅三期優化系統針對所有辦理涉稅(費)事項的組織和自然人建立稅收檔案,確認組織和自然人唯一有效身份証明,並在國地稅通用,改變了以往基於稅務登記制度的稅收建檔模式,實現稅收全員建檔。將全員建檔管理模式全面應用於各業務流程的業務處理過程中,為管理決策系統實現一戶式電子檔案查詢奠定基礎。此外,把自然人納入稅收建檔的范圍,強化自然人稅收征管,為即將建設的全國統一個人稅收管理系統,開展的個人所得稅綜合稅制改革、財產稅深化改革等奠定前期基礎和提供數據准備。推進自然人稅收管理,基於現行稅制和對個人稅收管理的實踐探索,實現對自然人的建檔管理和信息共享,增加財產登記與投資管理、納稅信用等級管理、一戶式檔案查詢等自然人稅收管理的內容,建設自然人數據庫,為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管理提供手段支撐。
八是推進財產一體化管理。
金稅三期優化系統從精細化管理的角度出發,嚴格按照現行政策,提出了房地產稅收一體化管理和車船稅收一體化管理的要求,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了跨稅種、跨納稅環節的信息共享,深化了稅收管理的顆粒度,將以前停留在納稅人層級的管理深入到納稅人所擁有的財產層級。以房地產一體化管理為例,分土地使用權取得環節—房地產開發或建筑環節—房產交易環節—房地產保有環節共四個環節進行管理,不動產項目按照土地受讓申報—土地登記—不動產項目登記—建筑業項目登記—開發產品登記—銷售房屋的信息採集—房產交易稅費申報—土地增值稅清算—項目注銷等任務流一步步進行,以“稅源管理編號”保持不變為抓手,實現全過程控制,使申報納稅、征收管理更嚴謹規范。
6
金稅三期優化系統
上線初期將給納稅人
帶來哪些影響?
金稅三期優化系統上線之前,各級稅務機關將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統一標准,對原征管系統中的信息進行核查、清理和遷移等數據准備工作,對納稅人端相關軟件進行升級和培訓,為保障上線前后各類征管數據的完整轉換和納稅申報等業務的平穩順暢運行,屆時請廣大納稅人大力支持配合。
金稅三期優化系統上線之初,可能會因為系統的初始運行或納稅人端、稅務端等操作問題,出現一些涉稅事務辦理速度較以往稍有減慢的情況,請廣大納稅人予以理解,各級國地稅部門已做好各種准備和應急預案,將會積極應對金稅三期優化系統上線准備及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突發問題,盡力將系統上線對納稅人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