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訪談錄

新起點,中國改革再出發

記者 楊祖榮
2013年11月14日09:08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新起點,中國改革再出發

專家小傳:張立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長期從事宏觀經濟分析和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研究,曾多次參與國家五年規劃的研究或有關文件起草工作,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關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的起草工作。

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了改革的新藍圖,吹響了改革的新號角。

三中全會公報公布后,本報記者第一時間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請他就公報亮點進行解讀。

路徑清晰——

全面深化改革有了總目標

11月12日晚上不到7點,張立群研究員就把電視打開,鎖定央視新聞頻道,他要在第一時間通過《新聞聯播》,了解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精神。

張立群告訴記者,他覺得公報亮點很多,其中一個就是界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個是共識,我們需要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不斷去豐富它的內涵和外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這個表述,在中央文件中還是首次,意義重大。治理現代化就是要更加科學、更加民主,同時也要更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

“還有一個亮點讓我印象深刻,就是這次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表現了整體全面推進的特點,比如對經濟體制、政治體制,以及文化、社會、生態等多方面的改革作了安排和部署,各項改革之間也有一種內在的相互呼應,比如,在經濟體制改革當中,市場體系的完善和政府職能轉變之間的呼應﹔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之間的呼應等。”張立群說,改革是全國一盤棋,不能單兵突進,新一輪改革既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同時也注重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改革前景值得期待。

重點突出——

經濟體制改革是主攻方向

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的改革首先是從經濟領域推進的。這次也不例外。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前提,是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張立群說,近年來,圍繞國企和民企的話題不斷、爭論不休。這次三中全會再次明確了基本經濟制度的支柱地位,既強調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也強調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實際上強調的是共同成長、發展,各自發揮不同的優勢和作用。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民企及外企的發展空間將會更大,環境也會更好。

作為長期研究宏觀經濟的專家,張立群告訴記者,按照三中全會的部署,經濟體制改革是戰略重點,是主攻方向,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過去,我們提出的是‘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方面的基礎性作用’,這一回非常明確地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張立群說,“起決定性作用”不同於以往“起基礎性作用”,這兩者的區別在於加大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權重和程度,凸顯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化取向。同時,增加“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說法,說明中央認識到了市場也有失靈的風險,政府需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這樣才能抵消風險。

“在以后改革路途中,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充分向市場、社會放權,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加強市場監管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宏觀調控更科學,政府治理更有效。”張立群說。

(責編:王金雪、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