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三中全會,中國改革新期待

何晏 劉錚 劉美子 趙仁偉 王軍偉
2013年11月11日13:38   來源:半月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三中全會,中國改革新期待

  社會改革:社會公平的新期待

  “改革要圍繞老百姓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在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社會保障和收入分配、社會事業、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城鄉統籌發展等領域加快改革,織就覆蓋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網’,補上短板,兜住底線。”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說。

  未來二三十年中國最大的內需是新型城鎮化。避免以往城鎮化的弊病,打破土地、戶籍、財政稅收等方面的瓶頸制約,都需要加大改革力度。

  現行土地制度存在權利二元、市場進入不平等、價格扭曲和增值收益分配不公等弊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表示,要以權利平等、放開准入、公平分享為重點,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改革目標是建立兩種所有制土地權利平等、市場統一、增值收益公平共享的土地制度,促進土地利用方式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近年來不少地方在戶籍、社保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改革舉措,但還有待進一步推進和完善。安徽颍上縣古城鎮毛圩村村民劉麗說:“因為沒有戶籍,一些打工農民缺乏基本保障和謀生手段,難以享受同戶籍挂鉤的種種公共服務,也無法真正融入城市。”

  對此,安徽大學社會和政治學院副院長范和生說:“當前,我國流動人口已經數以億計,‘人戶分離’在某種程度上已成常態。他們為流入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流入地政府理當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不論在戶籍地還是常住地工作生活,公民都應該享受基本的‘托底’服務和保障。”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專家指出,下一步改革的重點是落實國務院已出台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並就合理提高勞動報酬、加強國企收入分配調控、整頓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重點問題,制定出台具體配套意見。

  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讓保護公眾環境權益成為熱門話題﹔污染責任追究不到位,也讓環境執法的公平性受到質疑。專家建議,要建立地區減排合作機制和各種排污權交易制度,形成市場化的減排激勵機制﹔完善地區間生態補償和生態支付制度,逐步提高礦產開發的環境補償標准﹔加快制定和出台清潔空氣法,修改環境保護法等重要法規,盡快出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統計指標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

  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立群認為,在社會改革方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公共服務機制、秉承開發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理念、探索共商共治的基層社會治理機制是未來的方向。要實現這一目標,包括社會保障、教育、文化等在內的各領域的改革要協同推進。

  另外,專家表示,社會公平最重要的保障是法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不斷提高。必須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不斷強化司法公正,讓法律成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各類企業平等競爭、民眾平等參與和平等發展的堅強后盾。

(責編:王金雪、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