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中國夢題中之義—天藍、地綠、水淨

2013年07月09日16:1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夢——生態文明開啟新時代》一書,是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建軍的新作。作者長期致力於可持續發展和科技創新研究。該書從新高度、新理念、新挑戰、新路徑、新價值五個方面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必然性、極端重要性和任務艱巨性,對相關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創新性解讀和詮釋,其中的觀點和思想是作者20余年潛心研究和探索的升華。本書對廣大讀者學習和領會十八大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認識和把握生態文明的深刻內涵,以及探尋實現“美麗中國夢”的路徑,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日前,本報記者就這本書寫作的相關問題採訪了趙建軍教授。

記者:孟德成

受訪者:趙建軍
  
  問:您的新書書名將“美麗中國”與“中國夢”結合在一起,這兩者有怎樣的關系?

  答:“美麗中國”與“中國夢”是緊密相連的。沒有“美麗中國”,“中國夢”可能會成為泡影﹔沒有“中國夢”,實現“美麗中國”就會動力不足。

  “中國夢”是中國人自近代以來孜孜以求的夢想,是貫穿近代以來歷史發展每一個階段的主線。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后,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與民族精神被喚醒,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開始提出。那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如何走呢?無數仁人志士為了這個夢想的實現苦苦探索:他們曾經嘗試走富國強兵的路子,曾經寄希望於封建君主的“維新新政”,也曾經渴望通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但是,這些努力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帶上實現“中國夢”的人間正道的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次勝利。新中國建立后,我們走過了許多國家上百年時間才走完的路程,在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上出現了少有的和平建設局面,中國人民不斷地靠近“中國夢”。

  就在中國人為了偉大的夢想努力奮斗時,“中國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現有的資源已經對中國的發展亮起了“紅燈”。13億中國人要過上人均資源消費相當於全球人均7倍的美國式的物質生活是肯定行不通的。而且,中國這些年的粗放式發展,也讓中國面臨一系列環境問題。自然災害頻發、土地荒漠化蔓延、資源緊缺、湖泊干涸、水污染嚴重、大范圍持續的霧霾籠罩,等等,嚴重威脅到了國家的生態安全和人民的身體健康。

  嚴峻的形勢讓我們警醒。十八大報告適時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構想。“美麗中國”就是要還人民一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美麗中國”不僅承載著中國人對世界人民幸福生活的一種責任,是中國政府走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決心和行動的再一次體現,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隻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中國夢”讓全體中國人能夠把力量凝聚在一起,這就為實現“美麗中國”增添了無比的動力。

  問:新書主體各部分冠以“新高度”、“新理念”、“新挑戰”、“新路徑”、“新價值”,為何將“新”作為貫穿始終的一個關鍵字?

  答:基於兩點認識:一是實現“美麗中國夢”,必須依靠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是“美麗中國”的重要抓手﹔二是當下的生態文明建設與以前的生態文明建設相比,任務更加繁重、形勢更加嚴峻,所以,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高度”要求我們在思想和實踐上都要體現“新”字。面對來自國內外的新挑戰,我們要用新理念去思考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徑,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價值。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