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榮與戰士在一起。
駐守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武警新疆總隊阿克蘇支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連續5年蟬聯“基層建設先進支隊”“先進黨委”“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被國家民政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表彰為“全國擁政愛民模范單位”,被武警部隊表彰為“創先爭優先進黨委”。
一個駐守大漠戈壁,曾一度告狀成風、人心渙散的后進單位何以取得如此殊榮?官兵們眾口一詞:我們有一個真抓實干、求真務實、把工作當事業干的好政委朱德榮,他像一面鮮艷的紅旗,插到哪裡,就給哪裡帶來勃勃生機和一片榮光。
每年120多天在基層幫扶調研,幫助8個單位甩掉“后進”帽子。他扎根大漠,以苦為樂——
“隻要領導帶頭干,辦法總比困難多”
2008年1月,一紙命令,朱德榮任阿克蘇支隊政委。提職本是件喜事,但是他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支隊連續6年未跨入先進,一名團職干部被“雙規”,一名士官被勞教,部隊建設跌入谷底。
“怎麼會讓你收拾這個‘爛攤子’呢?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扭轉不了局面,說不定自己還會栽進去……”上任之初,一些親朋好友和領導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臨危受命,面對支隊官兵復雜的眼神,朱德榮立下軍令狀:3年之內打不了翻身仗,我卷鋪蓋走人。
顯然,朱德榮對支隊的情況還缺乏深入了解。上任第一天,他還是被深深地震撼了:早操2名干部遲到3分鐘﹔上班期間找不到人﹔體能訓練有近一半的干部“躲貓貓”……進一步了解得知,部隊基礎設施差,時有犯人逃跑﹔官兵思想渙散、作風鬆懈、士氣低落﹔有些官兵不安心工作,紛紛找門路托關系,想調離這個是非之地,這樣的隊伍重整旗鼓談何容易!
“隻要領導帶頭干,辦法總比困難多。”朱德榮這個西北漢子認定一個理:“隻要領導想到、做好,就一定能把官兵的心擰成一股繩。”
在隨后的軍人大會上,朱德榮擲地有聲地講:“今后大家看我的,如果我不出操,大家都可以不出操﹔如果我不盡心工作,大家都可以睡大覺。”
台上講得好,台下做得更好。從此以后,每次集合站隊,朱德榮第一個站排頭﹔每次3公裡測試,他第一個沖到終點。更讓人驚訝的是,年近半百的朱德榮還能在單雙杠上上下翻飛做到三練習,還能把手槍打到優秀,還能在擒敵對摔時把20多歲的小伙子撂翻在地……大家真心服了。
該支隊30多個基層中隊,分布在13萬平方公裡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把每個中隊跑到,行程近2000多公裡,至少得一個多月。朱德榮上任沒幾天,就一頭扎進大漠戈壁,逐個崗哨看,逐個官兵聊,逐個單位幫。兩個月下來,臉曝晒得脫皮,人瘦了十幾斤,但是他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當朱德榮來到沙雅勞改農場一大隊,看到官兵還喝著混濁的澇壩水時,這位七尺男兒的眼睛濕潤了,他橫下一條心:一定要讓官兵喝上淨化水。
向大漠戈壁要水比要金子還難。朱德榮6次到沙雅縣水利部門協商鑽井取水事宜,成功為每個中隊開鑿了一口深水井。第一碗水端到朱德榮面前,沒有預料中的甘甜,仍有些苦澀難咽。朱德榮喝了個底朝天,連說對不起。一個老士官動情地說:“政委,能喝到這樣的水,我們已經知足了。”
朱德榮並不滿足。他和時任副支隊長的袁小平一次次到自來水公司咨詢,最終確定了“對井水沉澱過濾,再做淨化處理”的解決方案。朱德榮帶領官兵日夜奮戰,靠手挖肩扛建起沉澱池。這次水質達到了國家一類安全飲用水標准。
支隊沒有靶場,他帶領官兵在戈壁灘上建起一個功能齊全的訓練場﹔基層中隊的設施損壞后無法及時修理,他組織“大篷車”綜合服務隊每季度到基層巡修、巡檢……
任職5年來,朱德榮每年都有120多天在基層幫扶調研,扎下身子、了解到基層需要、官兵所盼﹔找准症結,解決基層困難,先后幫助8個單位甩掉“后進”帽子。
以上率下,上行下效。朱德榮一手捂熱了官兵的心,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班子和部隊建設搞得生機勃勃。任政委當年,就捧回了“基層建設先進支隊”“先進黨委” 和“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3塊沉甸甸的獎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