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他奔忙在汶川大地震災區
中國是一個大國,大國總理必定日理萬機。
中國又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大國,大國總理必然經受考驗。
“我們經歷過大災難,有應對災難的經驗,有比較完善的應急機制。”4月20日,震后第一時間,李克強說出了這句“有底氣”的話,迅速穩定了人心。不錯,就在醞釀了蘆山地震的同一個地震帶上,5年前,李克強還參與指揮了驚心動魄的“5·12”汶川大地震救援工作。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時,李克強出任副總理未滿2個月,他臨危受命,挑起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副總指揮的擔子。48小時內,他在北京多次主持召開會議,協調救援保障工作。
2008年5月18日,李克強飛抵綿陽機場。3天裡,他馬不停蹄地走遍綿陽、什邡、北川、汶川、都江堰等重災區。地震已過去一周,最急切的搜救工作已告一段落,從李克強所到之處,能清晰地看出他關注的重點——驅車前往平通鎮林家壩村山體滑坡現場和防疫一線﹔徒步半個多小時,走進幾乎被夷為平地的北川縣城,給路遇的受災人群送上食品、水和口罩,看望在帳篷裡復課的小學生﹔沿著嚴重損毀的崎嶇山路進入汶川縣,查看紫坪鋪水庫和岷江邊岸的塌岸、泥石流情況。
正是5年前的經驗,鑄就了李克強在蘆山地震中的冷靜自信。外媒勾勒了一幅生動的“李克強抗震畫像”:“突發事件的處理,最能看出領袖的素質與能力。李克強以個人的平實作風,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朴實語言和自然表情,展現了果斷、自信、沉穩、有力和堅定。由此,也讓中國人在災難面前變得更成熟。哭聲少了,指責少了,慌亂少了,絕望少了,人們以一種大國國民的自信和有序投入救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