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若定,人裝結合加立體協同
2 戰役打響了。最先呈現在災區天地間的,是一幅大規模兵力立體投送畫卷。
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剛剛宣告成立,立即發出第一道指令:各任務部隊向重災區進發。
20日21時,聯指下達命令:各任務部隊迅即進村入戶。
命令化作行動,化作前進指揮所戰役部署圖上一個個紅色箭頭,向著災區挺進!挺進!
21日0時,前指決定實施劃區分片、分工負責,在4000平方公裡的災區劃分出4個責任區:
第一責任區轄蘆山縣龍門鄉、寶盛鄉、太平鎮等重災區,由第13集團軍副軍長高曉勇任指揮長﹔
第二責任區轄蘆山縣城、雙石鎮、清仁鄉、思延鄉等,由武警四川省總隊司令員肖鳳合任指揮長﹔
第三責任區轄寶興縣全境及天全縣部分災區,由四川省軍區副司令員丁忠漢任指揮長﹔
第四責任區為空中責任區,由成空副參謀長蔡偉素任指揮長。
4個責任區以下,各部隊指揮機構與鄉、鎮實現指揮對接。
21日10時,設立在震中蘆山縣人武部大院一座軍用帳篷裡的前指,召開成立后第一次任務部署會議。來自各任務部隊指揮員共聚中軍帳,磋商優化戰役部署。
前指,僅有32人,精干、高效、合成。面對這次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大規模、多軍兵種用兵,這支臨危受命的指揮員隊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從容。指揮若定,來自近年來一體化訓練的洗濯磨淬,來自聯合作戰指揮素養的錘煉,來自駕馭復雜環境下作戰能力的躍升。
3 這是對一支軍隊戰備建設的實戰檢驗,這是一聲立體突進的緊急號令,這是一張車馬紛沓的千裡機動兵戎圖。
穿山越嶺,迷彩長龍動若疾風——
震后1小時,第13集團軍某師聞令而動,所屬炮兵團、步兵團分3路突入災區。3小時后,所屬工兵團110名官兵進入災區,邊修路邊向震中推進。
20日14時,擔負國家救援隊任務的第14集團軍某工兵團官兵,搭乘空軍運輸專機馳援災區。當夜,部隊即抵達重災區——龍門鄉。
震后30分鐘,武警四川省總隊一支隊緊急出征,從成都馳援蘆山。中途路斷,部隊當機立斷,繞行滎經縣,不惜一切代價趕赴一線。武警水電、交通部隊官兵聞令而動,攜數十台大型專業裝備火速開赴災區,疏通條條生命線。
20日13時45分,成都軍區總醫院首批醫療隊搭乘直升機,飛赴蘆山縣太平鎮搶救傷員,1個小時救治了35名傷員。地震當天,42醫院、37醫院的野戰醫療救護所便出現在蘆山縣城……
穿雲破霧,空軍戰鷹快如閃電——
地震發生后,空軍迅即設置災區空中管制區,架設對空通信設備,嚴密實施雷達情報保障。成空部隊迅即開辟龍門、太平、蘆山、寶盛4個直升機備降場。
20日22時08分,空軍兩架伊爾-76飛機從湖北某軍用機場起飛赴北京南苑機場。21日凌晨2時30分,兩架飛機滿載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180多名隊員、12條搜救犬、救援車輛和裝備物資,飛向夜空,飛向災區一線。
災區深處,駐地部隊雷厲風行——
當時在寶興縣中隊蹲點的武警雅安市支隊政委黃宇海,於地震發生11分鐘后即帶領中隊官兵投入救援,迅速摸清這座陷入孤島狀態的縣城災情,搶救受困群眾,組織傷員醫療,搭建帳篷安置老人、孩子和孕婦。
災后10多分鐘,雅安軍分區500余名應急分隊民兵,分赴災情嚴重的龍門鄉等地展開搜救和轉移群眾。10個小時后,軍分區進入災區的民兵預備役人員達8000人。如夜雨春風,救援者溫暖的手,奇跡般出現在最需要救助的受災群眾家門口……
戰報顯示,從地震發生到21日凌晨2時,所有任務部隊全部到達指定位置。人民軍隊,創造著生命時速。
4 兩個縣、18個鄉鎮、4000平方公裡的災區,近1.9萬名參戰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偵察、機動、搜索、破障、搶救,任務繁雜,頭緒如麻。如何科學布陣?
災區兵力部署圖,彰顯著前指的用兵思路——
大災當前,救人是首要任務。在太平鎮、雙石鎮等重災區域,兵力數字詮釋著重點突破、重點把守的作戰意圖。從時間上看,各任務部隊兵力部署一步到位。細數標示部隊進村入戶的紅色箭頭,如同看見千山萬水間戰旗招展,聽見千村萬戶門前一支支小分隊的腳步聲。不落一村,不丟一戶,對生命的尊重躍然圖上。
近1.9萬參戰兵力中,工兵、偵察、防疫、醫療、洗消、工程、水電等專業力量佔一半以上。一位指揮員告訴記者,在非戰爭軍事行動戰場上,要素集成式的科學用兵同樣是制勝法寶。
更令記者深感今非昔比的,是人與專業化、現代化、智能化裝備的結合,讓這場仗打得勢如破竹,可圈可點。
前指指控平台上,飛翔在災區上空的無人機提供的高分辨率、大覆蓋率影像,哪個村災重,哪條路斷了,一目了然,有效支撐兵力分配。來自戰場外的衛星、測繪、地質等數據源源不斷,這些部隊未到現場,卻實時遠程支援,匯入決策依據。
20日8時35分起,成空雷達某團所有雷達站直接參加抗震救災空情保障。24日,針對災區地形復雜、氣象條件多變、航空救援任務繁重、救災飛行器數量眾多等特點,空軍首次出動空警—200預警飛機在抗震救災地區上空擔負值班任務,顯著提升了航空救援行動的指揮控制能力。
各任務部隊配備的導航、定位、電子地圖、衛星電話等現代化裝備,在道路不暢的重災區充分發揮災情感知、同步傳輸、地空導引等作用。隔座山就隔斷信息、隔條河就不辨真相已成歷史。
救援現場,大型破拆車、便攜式小型削岩機、蛇眼生命探測儀等專業救援裝備,讓官兵如虎添翼,實現立體化、全天候行動能力。野戰醫療方艙、野戰淨水車、炊事車、生化檢驗箱等野戰后勤裝備,則讓災區群眾及時就醫,喝上放心水,吃上熱乎飯,災后防大疫。
有外媒指出,此役我軍“指揮有力有序,空地一體,快速反應”。我軍專家認為,這正是持之以恆“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春種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