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畝不夠大,我要做更大的種糧大戶,我要讓村裡人都看到,國家給了這麼多好政策支持農業發展,土地一定能‘生金’,農民也能住樓房、開奔馳。不光我自己要致富,我還要帶領更多的農民致富。”徐武學說。
2009年至2010年,他來到經濟發展更為迅速的聞喜縣裴社鄉。裴社鄉干部告訴他,如果是幾年前,即使再出去打工,農民也會抱著幾畝田不撒手。但是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農民的思想更開放,願意將土地流轉出去,現在至少有70%的村民不願意種地而選擇從事其他產業。徐武學做種糧大戶的夢想找到了生根的土壤。
拿大喇叭一吆喝,大澤村的村民就前來開群眾大會。你願意包我願意轉,一拍即合,一周的時間村民就辦完了簽字,徐武學流轉到了1144畝地。
“要說包1000多畝地,這在以前是完全不敢想象的,哪能種得過來?但是現在你看,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1000多畝地隻需要10個人管理,農忙時候也隻需要20人至30人。農業生產方式完全改變了,不僅省時省力,而且省錢省地。沒有機械化這個前提,我要成為種糧大戶的夢想肯定實現不了。”徐武學說。
“敢包這麼多地,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國家重視農業,不斷有政策出台支持農業生產,給補貼、給培訓、給技術、給項目,我才有底氣有信心實現自己的夢想。”徐武學說。
徐武學承包的1000多畝地原來是半旱地,因為缺水隻能種植一茬小麥。2011年得益於國家的相關項目,徐武學的田地打了三口井,基本解決農田用水問題。1000多畝地從隻能種一茬小麥變成可以種一茬小麥一茬玉米,而且小麥畝產從500斤至800斤提高到800斤至1200斤。
“以前種地就憑經驗,這種種法沒有效益,現在的農業技術也越來越先進了,拌種、測土配方施肥、地膜覆蓋,一環又一環保証著糧食產量和種糧效益。”徐武學說。
大澤村黨支部書記劉安平說:“有了種糧大戶,糧食生產更加規模化、標准化、機械化,產量質量都提高了。”在徐武學的農田,小麥畝產量比普通農戶高100斤,玉米則高200斤至300斤,徐武學說,自己的農田都是按照綠色產品的標准生產,下一步就要進行綠色認証。
農忙招工,市場價是每人80元一天,而徐武學給出100元至120元的價格,“地多不是真正的種糧大戶,帶動更多農民致富才是真正的種糧大戶。”徐武學夢想的種糧大戶是這樣的大戶。2012年,小李村村民選舉徐武學擔任村委會主任,將跟著帶頭人致富的夢想寄托於這個種糧大戶的身上。
徐武學下一步的夢想是要再承包2000畝至3000畝地,將土地經營好,為社會創造效益。“我們村現在還比較困難,但我不嫌棄它,我當上了村委會主任,今后想拿出些錢來為村裡做公益,為村民謀利益。”徐武學說。
徐武學的夢想其實也是千千萬萬農民的夢想,隻要國家政策和農民願望相契合,農民的夢想就會變成現實。而隻有這千千萬萬農民的夢想實現了,農業才會興旺發達。徐武學說,“現在我這1000多畝地年收入50萬元,誰能想到,國家發展到今天,單靠種地農民也買得起奔馳寶馬了!以前是農民想過城裡人的日子,以后說不定是城裡人羨慕我們農民呢。”(杜 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