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菊美多吉生前的工作照片。新華社發
開欄語
近年來,一大批工作奮戰在改革發展主戰場、維護穩定第一線、服務群眾最前沿的黨員干部,懷著對群眾真摯的感情,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充分展現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基層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被群眾譽為“最美基層干部”。本報從今天開始,開設“最美基層干部”專欄,陸續推出一批優秀基層干部的先進典型。
直到今天,依然有許多人堅持著說:“菊美多吉鄉長沒有走!”
四川省道孚縣瓦日鄉列瓦村村長達瓦沒有想到,那天晚上8點之后,他再也見不到菊美多吉鄉長的身影﹔
妻子昂旺巴姆沒有想到,那天晚上10點的電話之后,她再也聽不到丈夫的聲音﹔
道孚縣住房和建設規劃局副局長翁姆沒有想到,那天晚上12點之后,她再也不能取笑他:“菊美,要減肥嘍!”
表弟扎西多吉沒有想到,睡在車上的表哥在隔日的凌晨身體已變得冰冷,與自己陰陽相隔……
而喊了3年“腦殼痛得真惱火”的菊美多吉自己也不會想到,生命竟然定格在他33歲生日之后的第15天。
2012年5月19日凌晨,瓦日鄉原黨委副書記、鄉長菊美多吉因過度勞累,突發腦溢血,因公殉職。送別時,大家都稱他為“尼瓦(當地藏語方言,意思是最親的人)鄉長”。
2013年3月,在他去世近一年之后,《法制日報》記者來到他曾經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在那些說起他依然眼中泛著淚光的同事和群眾敘述中,去追尋這位基層干部的11年工作經歷。
工作態度——
修煉出“橡皮肚,飛毛腿”
曾任道孚縣扎拖鄉副鄉長的鄧孜羅布認識菊美多吉11年,見証了他從一名青蔥少年成長為一位扎根基層的好干部的全過程。
“2001年4月,從四川省藏文學校畢業的菊美,被分配到我們扎拖鄉工作,戴著眼鏡的圓臉上總帶著笑,誰有事他都愛幫一把。沒過多久,他主動申請到鄉裡最偏遠的一所學校去支教。我當時對這個小伙子的印象一下子就變得深刻了。能主動找苦吃,是個干基層工作的好苗子。”1997年就參加工作的鄧孜羅布敏銳地扑捉到了菊美多吉身上的優點。
一年半之后,回到鄉裡的菊美多吉除了日常工作,還多了一個身份:司法調解員。
“我們這裡還保留著‘走婚’的形式,所以婚姻糾紛和由此產生的財產撫養等民事糾紛特別多。菊美每天都捧著厚厚的法律書籍看,晚上常常睡得很晚,還經常和我們討教。他啊,愛動腦筋,愛琢磨,也聰明,很快就能把調解工作做得有模有樣。當司法調解員這3年,他成功調解了許多起糾紛,雙方都滿意。”鄧孜羅布再一次發現了菊美多吉的優點。
群眾工作千頭萬緒。剛參加工作的菊美多吉,當時也面臨著工作經驗不足、方法欠缺、有力使不上的困難。一次,他拿起書本宣講,當場就被群眾把書本扔到他腦門兒上。於是,他纏著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鄧孜羅布,請他傳授“秘笈”。
“我就告訴他,群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互尊重,說話實在,和群眾打成一片。歸根結底最終要的就是一個字‘嗅’(當地藏語方言,意思為不顧面子套近乎)。”鄧孜羅布陷入了回憶:“菊美真是愛學習,除了問我,他找遍了當時鄉裡的在位或者退休的干部,邊問邊看邊學。有一天,我發現他晚上回來沒事高聲讀報紙,一問才知道他覺得自己給老百姓念文件政策的時候語氣不對,很生分,干巴巴的,於是,他就從讀報紙開始練習。”
做群眾工作要有一個“橡皮肚”——能聽得進群眾因不理解的罵聲,能裝得下每一個群眾的大事小情。還必須有一雙“飛毛腿”,能為了大家的事情來回奔波。鄧孜羅布說,菊美多吉完全做到了這些。
菊美多吉在扎拖鄉工作的時候,剛好遇上國家實施農村電網工程。進行前期測量工作時,他帶領測量隊,背負著幾十公斤重的測量工具,挨家挨戶到百姓家裡登記測量。扎拖鄉扎拖村修通村公路時,由於要佔用村民的部分土地,所以村民並不支持。他整整一個月來來回回穿梭在全村37戶村民家裡,僅村民澤吉一家他就反復做了10余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