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圖為習近平向記者揮手致意。中新社發 廖攀 攝
香港《大公報》19日刊發資深評論員陳群的文章解讀習近平改革開放觀。文章認為,習近平上任伊始,就以“行萬裡路,克千般難”的無畏精神和“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智慧果敢,在言與行兩個方面,全面詮釋了他的改革開放觀。
文章摘編如下:
堅持什麼樣的歷史觀,直接關乎中國前途命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一直存在“右”、“左”兩種思想的分歧與爭論。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以科學歷史觀,明確回答了這種分歧與爭論。他上任伊始,就以“行萬裡路,克千般難”的無畏精神和“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智慧果敢,在言與行兩個方面,全面詮釋了他的改革開放觀。
習近平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面對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空前復雜的國內局面,面對空前嚴峻的國際局勢,面對比前任更大的壓力,面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空前考驗。
堅持科學歷史觀
兩種“中國史觀”──“右”、“左”,兩種思想都把完整的中國社會主義歷史割裂開,實質都是否定中共領導,否定特色社會主義。對此,習近平在1月5日中委、候補中委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展示出習近平對新中國歷史的科學史觀。
針對兩種“蘇東史觀”,習近平對黨內人士講話時引用蘇聯的例子,指出改革勢在必行,同時明確承諾改革不會動搖黨的政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