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軍區某旅探索高原全天候裝備保障機制
高原極寒,戰車搶修神速
1月19日,海拔5100米的米拉山口,西藏軍區某旅一場車輛裝備搶修演練在風雪中展開。在-28℃嚴寒條件下,官兵們僅用5分鐘就讓趴窩的“鐵馬”恢復了活力。
“裝備保障必須與實戰接軌,分秒必爭。”該旅領導對記者說,針對高原嚴寒、缺氧惡劣環境,他們整合各級保障力量,構建起集自我保障、伴隨保障、支援保障、綜合保障於一體的“四級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平戰一體的全天候裝備保障機制。
記者在演練現場看到,低溫導致車輛發動機皮帶斷裂,駕駛員打開單車攜行維修器材箱,快速進行更換。為提升嚴寒條件下裝備搶修能力,該旅官兵革新了發動機功率恢復技術、低溫啟動技術、增氧增壓技術等多種手段。
“如今,我們很多裝備已實現了全天候維修保障能力。”該旅修理所所長萬崇林對記者說:光能化雪器可安全快速給精密部件解凍,夜視維修鏡實現夜間隱蔽維修,便攜式密封艙實現風沙天氣裝備內膛保養。(記者郭豐寬、通訊員劉大輝)
新疆軍區某邊防團探索極寒條件下裝備保障規律
採集數據,完善“健康檔案”
1月19日,新疆軍區某邊防團一場實裝演練在-42℃的極寒條件下悄然進行,數十種裝備接受“寒將軍”挑戰,探索極寒條件下裝備保障規律。
該邊防團駐守西北邊陲,歷史上駐地最低氣溫達-48℃。近年來,他們積極探索極寒條件下裝備保障規律,每年冬季將各類裝備拉到雪野,圍繞操作性能、指揮控制、通信距離、電池續航、彈道偏移等課題進行實戰化檢驗,採集60多組1000余條數據,為裝備建立了“極寒健康檔案”。
記者在演練現場看到:加裝防滑鏈的戰車疾速開進,配備保溫棉套的電台全功率運轉,一組組作戰命令准確無誤地傳輸到各作戰小組,一門門火炮聞令而動,彈無虛發。團長魏江介紹說,他們連續5年被上級表彰為“裝備管理先進單位”。(記者孫興維、通訊員郭發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