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夜盲症”,煮熟“夾生飯”
寒風如刀。午夜時分,飲食保障隊迎來一場特殊考驗,主食加工車、自行炊事車、野戰給養器材單元佔領有利地形,迅速展開作業。
“咚咚咚……”循著隱隱的切菜聲,記者“摸”到自行炊事車旁,打開手電筒一瞧,眼前的4個大盆裡滿滿地裝著白菜、蘿卜、土豆等蔬菜,切得粗細均勻,擺放整齊。
眾口難調,夜間飲食保障最難的就是調味。營長李鳳桐向記者介紹,夜晚視線差,各種調料都是袋裝,容易弄混,必須採取鼻子聞、用手摸的辦法,掌握用量,區別種類。正說話間,炊事員張朋洋開始點火、炝鍋、翻炒……不一會兒,四菜一湯出鍋,記者仔細品嘗,葷素搭配合理,菜量、味道、火候都恰到好處。
“別看他們現在游刃有余,剛開始夜訓時連基本的炊事作業都難以完成。”李營長回憶起以往夜間演練的經歷。那時,原本白天做飯得心應手的炊事高手,到了夜晚卻暈頭轉向。忙亂中,有的炒菜不是欠火候,就是咸淡不勻﹔還有的不是把米飯做夾生了,就是蒸饅頭鹼大了。
糧草官患上“夜盲症”,病根在哪?黨委議訓會上,大家細心號脈開方:夜間作業基本功不扎實,缺乏系統科學的夜訓演練。
杜絕“夜盲症”,煮熟“夾生飯”。他們組織官兵強化夜間后勤保障基本技能訓練,從基礎課目練起,逐項推敲研究夜訓方案和課目,依據新大綱要求,精選了“無照明條件下專業保障”“野戰夜間組織指揮”等重難點課目,編寫了《后方倉庫夜間訓練綱目與考核標准》《后方倉庫夜間訓練指導法》等。
記者翻閱該營夜訓計劃,年度夜訓時間不少於30%,夜間機動、夜間防衛、夜間設備搶修、無照明條件下保障作業等新增課目貫穿夜訓始終,先后梳理出崗位自訓與編組訓練、循序漸進與強化訓練等5種夜訓方法,做到白天打基礎,夜間搞精練,晝夜訓練互補。
保障“先行官”,夜戰“小老虎”
寒夜,綜合物資營接到求援信息:“野戰給養單元受損,需立即搶修……”教導員張望李率領官兵摸黑集結,在無照明條件下直奔救援地域。
“戰場”上,狂風呼號,大雪紛飛,能見度極低。憑借平時積累的夜訓經驗,駕駛員王勇處變不驚,准確判別方位,小心控制著車速,經過30多分鐘的顛簸,搶修隊一行順利到達搶修地域。
夜間搶修危險系數高,以前隻有具備夜間作業絕活的骨干才敢試手。然而這一次,記者發現搶修隊伍中卻有半數以上的新戰士,他們能行嗎?隻見張教導員將人員分成3組,骨干與新兵結成對子,借助冷光源炊事用具的燈管判明故障點,利用工具迅速檢修,同時啟動復雜氣候條件下裝備搶修預案,快速更換受損部件。
演練過程中,這樣的戰例在該營並不鮮見。“這得益於我們有一群善打夜戰的‘小老虎’。”某倉庫主任曹玉杰告訴記者,該營官兵100%參加過各級組織的夜訓演練,油料、被裝、軍械等保障單元都配有經驗豐富的夜訓骨干,營裡2/3以上人員具備無照明條件下獨立操作的能力。
據悉,這次演練結束后,該部還要針對夜間保障暴露出的短板,逐個課目開展嚴寒低溫條件下人裝結合保障演練,讓部隊在嚴冬中接受檢驗。(張文江 郭 冰 戴 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