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送往算“細賬”——來自基層的中國民生見聞
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再次提出厲行勤儉節約,要求基層調研輕車簡從不鋪地毯、不安排迎送宴請。
又到年終歲末,各地正處於接待高峰期。有哪些浪費陋習急需改變?接待難題如何破解?新華社記者最近來到陝西、內蒙古、湖北、廣東等地基層進行調研採訪。
一天陪洗八次澡 “約管事人”吃飯不計成本
內蒙古某縣城以溫泉著稱,這裡分管外宣工作的副縣長對記者說,年底了,很多部門要過來參觀考察、檢查驗收。有一天,他接待了十來批客人,大多數來的人都要體驗一下當地的溫泉,他一天陪洗了八次,整個人都快泡虛脫了。最后一次他都沒有更換衣服,直接就在洗澡池子裡等客人到來。
“來的都是上級領導,不陪不行,接待拉近感情。”這位副縣長無奈地說。
一個星期前,記者在內蒙古一個縣級市調研時,接待辦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當日他吃了四次早餐。“沒辦法,一大早就得趕場子。”他也是一臉的無奈。
這位接待辦負責人坦言:當地接待是有標准的,每個人早餐標准50元。他當日吃的最后一頓早餐是按照6個人的標准上的,但客人隻有兩個,原計劃陪吃的3位縣領導因陪其他客人沒趕過來。“為了湊足每人50元的標准,花樣繁多的主食、各種小菜都有,上一盤煎雞蛋再上一盤煮雞蛋,盤子擱不下都摞了起來,3個人能吃6個人的早餐?看著滿桌的剩飯真心疼,想打包又不好意思。” 這位在基層做過多年接待工作的“權威人士”介紹,接待“下來”的客人,比起地方干部去上面見“管錢管項目”領導產生的浪費,可謂小巫見大巫。他說,很多地方領導見上面“管事的”人,隻要能約出來見面吃飯,無論到多貴的地方消費都不是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