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學習十八大精神 同心同行向未來

各民主黨派市委主委、市工商聯主席、無黨派人士筆談
2012年12月04日14:37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民革上海市委主委 高小玫

勝利閉幕的中共十八大呈現了中國現代化的藍圖,展示出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整出發的嶄新氣象,振作著全社會對未來的信心。生態文明建設,被列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其具象表達“美麗中國”,描繪出人民可期可念的綠色願景,意義深遠。生態文明建設對應了凸現的生態矛盾,是實現“永續發展”的基礎。生態文明是中國現代化之路所選取的文明新模式,它迥異於西方曾經的高消耗式工業文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生態文明關系著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在依靠生態治理技術進步的同時,也需要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需要協調各種利益關系。這必然是一個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過程。十八大報告要求,“生態文明建設要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習總書記強調,把握總布局,要在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礎上,協調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建設。協調推進,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要求。

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相連,但當下,由工業投資項目立項引發的“不美麗”時有發生,中國近年環境群體性事件呈爆發性增長之勢。走向美麗,不僅在發展中要抑制毀壞生態的沖動,還要面對隨之伴生的民眾權利意識覺醒,但法治文化淡薄的現實﹔面對群體、地域間利益矛盾凸顯,但社會管理模式不適配的現實﹔面對環境問題背后所要求的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的問題。因此生態文明建設,必將是艱辛的實踐歷程,正如十八大報告指出,要“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

歷經多年的高速發展,上海自然資源幾近用竭,環境承載問題迫在眼前。應當對生態文明建設在現代化建設布局中的地位有新的認識,處理好建設“四個中心”與建設生態文明的關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向生態建設求效益、求發展、求文明。應當將生態文明的要求放到整體戰略的高度,在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協同推進。

社會與法制是民革的重點關注領域,與生態文明相關的新能源、循環利用也是上海民革長期關注的問題。如報廢汽車、廢舊潤滑油的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的利用、污水能量利用、光伏建筑一體化的推動等,民革都曾提出過建議。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民革將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關心循環應用產業,關心利舊的行業發展政策規范建立,關心生活廢棄物的分類、回收,也關心控制、減少浪費的新生活運動﹔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方位著眼,履行參政黨職責,為建設美麗中國獻計出力。

(責編:吳斌(實習)、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