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十八大報告解讀·高端訪談

北京大學馬列主義學院院長郭建寧:建設文化強國

2012年11月27日09:10   來源:河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3、“三個倡導”內涵深刻

記者: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強調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首次提出了“三個倡導”,這蘊含了什麼深刻內涵?

郭建寧:十八大在論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時,特別強調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新的論述,包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應該具有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理念。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根本要求。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我們黨的基本主張。在當代中國,實現國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符合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尋求民族復興的共同願景,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美好前景,始終是一個鼓舞人心、振奮精神的價值理想,是一個能夠凝聚起億萬人民群眾智慧和力量的宏偉目標。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屬性,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奉行的核心價值理念。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在成立之初就將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在實踐上極大發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極大發展了社會的公正和法治。我們黨堅持科學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執政為民,堅持依法治國,都是踐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應當樹立的基本價值追求和應當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則,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核心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為的本質屬性。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涵蓋了社會主義公民道德行為各個環節,貫穿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新時期道德的精華,具有很強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記者: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倡導”表述,有什麼特點?

郭建寧: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述,在體現社會主義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價值理念上,我認為有兩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十八大報告中倡導的價值觀是基於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提出來的,既考慮到了不同層面主體的價值願望的一致性,又體現了不同層面主體的價值追求的差異性。比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就是立足於國家層面而提出的價值要求,它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也是這一目標的價值規定和價值體現﹔又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主要是立足社會層面提出的價值要求,既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屬性,也體現了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價值導向﹔至於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則是立足公民個人層面提出的價值要求,既是一個中國公民應該履行的基本義務和要求,也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道德准則。總之,這一表述反映出不同價值主體的價值願望與追求。

正如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一樣,上述三個層面的價值規定也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關系。不僅兼顧了國家、社會、個人三者的價值追求,確立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價值目標的統一基礎﹔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現階段全國人民的最大公約數,實現了國家發展目標、社會價值導向、個體行為准則的基本統一,體現了核心價值觀的先進性與包容性的高度統一。

第二個特點,十八大的表述是開放性的。歷史和實踐都表明,一種核心價值觀總是需要一個實踐發展和理論總結相互轉換、相互推動的較長歷史過程,從而達到完備,並逐漸實現社會化、大眾化。現在的這種表述,既將我們現在倡導的理念鮮明地提了出來,有利於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又為實踐的發展留有充分余地,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形成。

4、引領社會思潮 凝聚社會共識

記者: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有何重要意義?

郭建寧:價值觀是人們心中的深層信念系統,核心價值觀能否與時俱進,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壯大社會主義主流文化。近代西方雖然各種各樣的文化潮流不斷涌現,但佔據主導地位的始終是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對推進自己的主流文化建設更加自覺,也更加自信。美國始終把資產階級思想文化作為其主導文化,以此來強化美國國民的自尊自豪感、開拓進取精神、實用主義、平等民主自由等,也就是所謂的“美國精神”。培育和壯大主流文化,是古今中外的通行做法。

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論述是我們黨立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踐作出的重大理論創新,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的最新認識,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理論自覺和文化自覺,必將極大地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規定,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要求,昭示了中國共產黨長期奮斗的一貫主張,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精華,汲取了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共性又涵蓋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個性,既堅守國家社會的目標又張揚了人的主體性,既有深厚的傳統底蘊又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符合歷史、合乎實踐,貼近民情、順乎民意,必將發揮出廣泛的感召力、強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導力。

5、激發發展活力 要讓文化走出去

記者: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對此,應如何理解?

郭建寧:“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這個論斷,深刻把握了我國文化發展總的態勢。這既是既往文化建設的經驗總結,也是未來文化建設的方向指針。

文化由人創造,人是文化發展中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隻有不斷激發蘊含在人民大眾中的創新潛力和創造熱情,才能使文化始終保持活潑旺盛的生命力。總體上我國文化實力還不夠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化創造活力不夠。

增強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就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既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構建覆蓋城鄉、面向大眾、實現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也要以市場為導向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就要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台,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記者:十八大報告在論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時提出:“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這是文化強國建設中一個明確的指向,怎樣認識?

郭建寧:這是十八大對文化強國建設提出的一個新要求,也我們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具體體現。“顯著增強”意味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提升文化軟實力,對內就是提高凝聚力,就是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對中華傳統文化和今天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對外,是一種影響力,中華文化要向外傳播,有影響力,有話語權。

增強文化的競爭力影響力,需要讓文化走出去。走出去,不僅能夠拓展對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形式和層次,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共同維護文化多樣性,而且有利於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方法,增強國際話語權,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基本國情、價值觀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的了解和認識,展現中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

走出去就是和西方文化正面地交流、對話、碰撞,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影響力和話語權。這需要在兩方面創新,第一個是表現形式,要努力爭取用西方人容易接受的表現方式,這樣他就能夠聽你講中國故事、中國奇跡、中國模式,感受到中國的自覺和自信。我們現在還需要培養一些既了解中國,也了解世界,既能用漢語,也能用英語或者其他的語言來比較流暢地表達的這樣一些尖端人才。第二個是表現內容,要實現三個轉換。一是從語言到文化的轉換。中國文化年、孔子學院,主要還是講漢語,我們要從語言到文化,要講中國文化。二是從傳統文化到現代文化的轉換。我們現在的孔子學院、中國文化走出去,主要講的還是傳統文化。我們不能當文化的啃老族,還要講今天新的創造、新的輝煌,既要講我們的傳統文化,還要講我們的現代文化。三是從文化到思想的轉換。三個轉換就是打造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話語體系,這樣轉換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一定會有很大的加強,而且會在全世界有更大的影響力。

(責編:喬業瓊、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