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年表  毛澤東傳  回憶思念  研究評論  著作選登  詩詞作品  
   書法手跡  歷史瞬間  影音再現  詩詞朗誦  紀念場館  網友文章

 
毛澤東選集






 
毛澤東文集









 中國共產黨新聞 >> 領袖人物紀念館 >> 毛澤東紀念館 >> 選集文集 >> 毛澤東文集第二卷 
毛澤東文集第二卷 第112條 - 第1條          
·關於紅軍作戰的原則
·對國防問題的意見
·同各方接洽要有謙遜態度
·中日戰爭爆發后的形勢與任務[1]
·對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的解釋
·南方游擊區談判改編時應堅持的方針
·關於敵情判斷及八路軍的戰略部署
·關於實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方針
·關於在山西開展游擊戰爭的意見
·整個華北工作應以游擊戰爭為唯一方向

·關於華北作戰的戰略意見
·在山西應堅持普遍的游擊戰爭的方針
·關於差別和矛盾問題[1]
·關於華北作戰的補充意見
·《農村調查》序言一[1]
·給雷經天[1]的信
·關於沒收漢奸財產問題
·論魯迅[1]
·必須把勇敢精神與謹慎精神聯系起來
·目前抗戰形勢與黨的任務報告提綱

·目前的時局和方針[1]
·關於華北形勢和八路軍調整部署的意見
·向全面抗戰過渡期中八路軍在山西的任務
·在統一戰線中進一步執行獨立自主原則
·給文運昌[1]的信
·論抗日游擊戰爭的基本戰術──襲擊[1]
·在延安反侵略大會上的演說
·給范長江[1]的信
·關於戰略計劃和將來行動的意見
·同合眾社記者王公達的談話

·對陝北公學畢業同學的臨別贈言[1]
·在紀念孫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敵陣亡將士大會上的講話
·在抗大應當學習什麼?[1]
·在魯迅藝術學院的講話
·放手開展敵后游擊戰爭
·同世界學聯代表團的談話[1]
·邊區的貨幣政策
·《八路軍軍政雜志》發刊詞
·關於研究民族史問題給何干之[1]的信
·抗戰與外援的關系──《論持久戰》英譯本序言

·關於目前戰爭局面和政治形勢[1]
·關於《墨子哲學思想》[1]一文給陳伯達[2]的信
·關於《孔子的哲學思想》[1]一文給張聞天[2]的信
·婦女們團結起來[1]
·鞏固著重於華北,發展著重於魯蘇皖豫鄂
·在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抗大[1]三周年紀念
·永久奮斗[1]
·反投降提綱──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的報告和結論的提綱
·同美國記者斯諾的談話[1]

·研究淪陷區[1]
·一二九運動的偉大意義[1]
·目前政治形勢及對閻錫山[1]的方針
·吳玉章[1]壽辰祝詞
·集中力量發展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
·堅決打擊一切從抗日陣線后面進攻者
·在陝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爭取對內和平,鞏固已得陣地
·華北應在軍事上立即轉為守勢
·對頑固派的斗爭策略[1]

·目前八路軍在華北華中的方針
·發展華中根據地的部署
·對中間派應採取的方針
·目前時局與黨的政策[1]
·對八路軍政治工作的幾點意見
·關於經學問題給范文瀾[1]的信
·關於調查地主資產階級和國民黨軍官的通知
·注意吸收民族資本家及其代表參加根據地建設
·防止執行政策時犯“左”傾錯誤
·對待反共派俘虜的政策[1]

·動員一切力量進行爭取友軍工作
·朱德等給何應欽、白崇禧的電報[1]
·華北各部隊今年冬季的任務
·利用一切機會對黃埔系軍人進行統戰工作[1]
·抗日根據地應實行的各項政策
·粉碎蔣介石的進攻,爭取時局好轉
·我們決不能怕破裂
·給毛岸英、毛岸青的信
·目前的國共關系和我們的策略
·日蘇締約后英美及中國各派政治力量態度的分析

·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1]
·駁第三次“左”傾路線(節選)
·當前形勢與我們的方針
·延安《解放日報》發刊詞
·關於財政預算問題給林伯渠[1]的信
·抗戰中對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實行一拉一打政策
·八路軍新四軍應取長期斗爭方針
·中共中央關於調查研究的決定[1]
·給蕭軍[1]的信
·關於財經建設的基本方針給謝覺哉[1]的信

·關於總結財經工作經驗給謝覺哉[1]的信
·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1]
·關於農村調查[1]
·一九四二年的中心工作任務
·《文化課本》序言
·中宣部宣傳要點[1]
·目前應以整頓內部訓練干部為工作中心
·關於共產黨員與黨外人員的關系[1]
·如何研究中共黨史[1]
·在《解放日報》改版座談會上的講話[1]

·關於整頓三風[1]
·文藝工作者要同工農兵相結合[1]
·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節選)
·山東有可能成為戰略轉移的樞紐
·對華中精兵簡政的意見
·關於精兵簡政問題給謝覺哉、陳正人[1]的信
·關於報紙和翻譯工作問題給何凱豐[1]的信
·歷史教訓[1]
·評柏林聲明[1]
·通訊社和報紙的宣傳應符合黨的政策[1]

·關於起草財經問題報告給南漢宸[1]的信
·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節選)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