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動態
|
領導活動
|
干部論壇
|
時代先鋒
|
各項工作
|
黨建
|
反腐
|
人事
|
公告
|
海外
|
外媒
|
綜合
|
訃告
理論
|
評論
|
社區
|
論壇
|
訪談
|
視聽
|
黨史
|
資料
|
文獻
|
紀念館
|
黨史今天
|
專題
|
周刊
|
圖書
|
雜志
中國共產黨新聞
>>
期刊選粹
>>
黨史縱覽
紅色經典《閃閃的紅星》誕生記 (2)
袁成亮 (江蘇)
2007年12月07日10:22 來源:
zzzzzz
紅色經典《閃閃的紅星》誕生記 (2)--期刊選粹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
三
劇本定稿了,演員也都到位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如何演怎麼拍了。作為一部兒童片,孩子們的表演是至關重要的。為了拍好潘冬子,祝新運學會了劈柴、擔柴、扛槍。那時,一切都是真刀真槍干,不像現在用道具來代替。為了找到劈柴的感覺,小新運在山上一干就是一上午,手都磨起了血泡﹔擔柴上下山時,前面一堆,后面一堆,壓得他搖搖晃晃,晚上睡覺都覺得肩膀疼。但他一聲不吭,硬是挺過來了。在體驗生活時,小新運最喜歡的還是背槍。人還沒槍高的小新運背上槍在老師指導下抬頭挺腰,還真神氣呢。當時,拍攝條件很艱苦,有時組裡改善伙食,大人們故意在他碗裡多放幾塊肉,他也舍不得吃留下來。李俊問他為什麼不吃,他捧著碗認真地說:“李伯伯,你不知道,我家裡經濟不算好,這點肉帶回家給爸爸媽媽吃。”沒想到小小孩子還挺有孝心,大家對他更加疼愛了。
拍兒童片,最大的難處就是如何使小演員入戲。剛開始拍那陣子,師瑋一有空就給祝新運講故事,但活潑好動的潘冬子總是入不了戲。在拍冬子媽為掩護群眾撤退,被胡漢三率領的白狗子還鄉團活活燒死在草房子一場戲時,導演要求潘冬子眼望熊熊烈火,強忍悲痛,流著眼淚阻止試圖沖回去救媽媽的老鄉們。師瑋啟發小新運說:“你想想,爹走了,媽死了,你剩下一個人可怎麼辦啊?以后的日子可怎麼過啊……”說到傷心處,師瑋自己也入了戲,竟嗚嗚地哭了起來。而小新運卻覺得好玩,扑哧地笑出聲來,弄得導演們大為惱火,李俊鐵著臉狠狠地訓了他一通。從此,小新運拍戲不再走神了,戲也越拍越好,當戲演到冬子媽坐在床頭一邊打草鞋,一邊給冬子講父親的故事,並唱起了《映山紅》時,冬子眼淚不知不覺就流了出來,且不溫不火,恰到好處,原本給他准備的眼藥水也沒派上用場,導演大為高興。
《閃閃的紅星》中有一段潘冬子揍胡漢三的戲。根據劇情發展,潘冬子不但要騎在胡漢三身上揍他,而且還要“狠狠地”咬他一口。拍攝時,導演告訴小新運說:這場戲表現一定要真實。那要真是給咬壞了怎麼辦?祝新運開始還真有些擔心,試拍時他就將嘴放到“胡漢三”手上稍微意思了一下。不曾想,等到真拍時,他一進入角色,還真的下了狠嘴,一下子將“胡漢三”咬得哇哇大叫。樂得不知情的導演大聲叫“演得真極了”!事后“胡漢三”對大家揭發道:“虧他是咬一口,如果再來第二口,第三口,我就受不了啦!”大家聽了一陣大笑。
祝新運的表演可圈可點,老演員劉江所飾演胡漢三給大家的印象也很深刻,在眾演員中他對角色的把握最為獨到。在影片中,他對胡漢三形象設計是:面容和善,內藏殺機,甚至睡覺也在想把共產黨斬盡殺絕。其中,胡漢三在茂源米店喝酒那場戲最顯他的功力。這場飯局將要結束時,胡漢三對沈老板感嘆道:“共產黨講的是全民皆兵,對小伙計也不可疏忽大意。”並接著說出一句影片中的經典台詞:“家賊難防啊!”
四
由於受到當時形勢的影響,《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從領導到編劇到演員都一股勁兒拔高潘冬子,使劇中有些情節脫離了生活。盡管如此,《閃閃的紅星》還是給看慣了樣板戲的人們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感覺。
與同時期一些故事片相比,《閃閃的紅星》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它的真實和細膩。劇中的主人公在生活中有原型,劇中的情節也來自生活。除了那個憑軍帽找父親的真人真事外,還有潘冬子將鹽巴化成鹽水洒在棉衣上,騙過白匪軍過了關卡,帶給了山上的紅軍這個情節也是取材於當年蘇區老百姓與敵斗爭的真實故事。抗戰時膠東有個17歲入黨的女青年,入黨的第二天就被捕,被敵人活活地燒死了,這個黨員在小說中成了冬子媽的原型。這些真實的故事使得《閃閃的紅星》帶有一種濃厚的傳記色彩,令人倍感親切。除此之外,《閃閃的紅星》在細節描寫上也是可圈可點。影片中關於潘冬子等父親有這樣兩個場景:一天,潘冬子問媽媽:“媽媽,爸爸隨大部隊出發了,什麼時候回來呀﹖”媽媽望了望兒子,說:“孩子,當杜鵑花開滿山頭時,你爸就回來了。”第二年,當杜鵑花開滿山頭時,潘冬子在小山村外沒有等到爸爸,於是又跑去問媽媽,媽媽望著遠方,默默無語,大顆淚珠從臉上滾落下來……類似這樣細膩的場景在影片中還有很多,大大增強了影片的感染力。
另外,《閃閃的紅星》的主體內容是由一種舒緩輕快的調子來展現的,大量的風景鏡頭,帶出了滿山青竹,遍野映山紅,小小竹排游江上,聲聲鳥鳴亂山林……清新優美的景色給觀眾以美的享受,這也是《閃閃的紅星》中最為出彩的地方之一。其中,給觀眾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宋大爹與潘冬子乘竹筏順江而下的那段美景:清澈的江水、時而疾進時而緩行的竹排、兩岸的巍巍青山、翱翔高空的雄鷹,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生動場景。這段場景是攝制組於1974年4月初在江西天湖外景地拍攝的。這一段在劇本裡隻不過是個過場戲,劇本裡隻有一句話:“一隻竹排順江而下”。但天湖外景地優美的景色卻使陳亞丁覺得這句話中大有文章可做。他對劇組說:“這段筆墨不太多,可否設計一個像楊子榮打虎上山那樣的場面?”早已陶醉在美景中的攝影師自然也是樂不可支,便從各個角度、各種景別,拍攝了冬子蹲坐船頭,宋大爹持長竿穩站在船尾,兩岸青山隨著竹排走的優美鏡頭,與這組鏡頭相配的還有那首令人難忘的歌。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雄鷹展翅飛,哪怕風雨驟……”《閃閃的紅星》不僅景色好,歌也很抒情優美。其實,李俊原來為影片所寫的歌詞是這樣的:“小小竹排順江游,兩岸青山身后留,今日悄悄去,明日滿江紅。” 但是,大家覺得歌詞中有些地方,尤其是“滿江紅”一句對於戲中小主人公潘冬子來說“太過了”,便你一言,我一語地在原有歌詞上來了個“集體創作”,《紅星照我去戰斗》就這樣在眾人的智慧中誕生了。
歌曲創作完成后,導演又找到了部隊歌唱家李雙江。當時33歲的李雙江並不出名,有人對他支招說:“雙江啊,你可找到機會了,這下你要好好把歌唱家的感覺找到。”李雙江起初也是這麼做的,但卻總是不成功。數十年后,在談及當時情形時,他不無感慨地說:“(開始時)我想要表現歌唱家的情感還不容易嗎?其實那種想法是錯誤的,結果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后來,我就把自己放在潘冬子的位置上,而不是什麼歌唱家的位置上,調動一切手段去表現潘冬子的情感、潘冬子的智慧。結果一下子就成功了。這件事情對我啟發很大,我感到要唱好歌,就要千方百計的調動一切手段一切辦法去表現各種的人物的情感,而不是去表現自己,這樣你才可能獲得成功。”
1974年9月,經過劇組全體人員的努力,《閃閃的紅星》終於拍完了最后一個鏡頭。不過,在那個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裡,對於這部迥異於樣板戲的故事片,大家的心情卻並不輕鬆。在片子送審的日子裡,陳亞丁更是有些誠惶誠恐地等待著北京的“審判”。
五
《閃閃的紅星》被送到國務院文化組后,文化組領導吳德、於會泳、謝鐵驪、李德倫等人看了直拍手叫好,分管電影的劉慶棠更是樂不可支,竟然未經中央領導審查,即將影片定為向國慶25周年獻禮的重點片,並向江青報喜。
可有人向江青“告密”說:《閃閃紅星》這部戲是為許世友寫的,潘冬子原型就是許世友兒子許光。江青聞言大驚,忙令張春橋調查此事。1975年夏天,幾個穿灰色樣板服的人把小說作者李心田叫到濟南南郊賓館,表情嚴肅地讓他談談《閃閃的紅星》創作經過,還問他對許世友的印象如何?李心田說:“毛主席說過‘許世友是員戰將,陳毅打仗,南靠粟裕,北靠許世友’。”李心田引用毛澤東的話,來人也不好說什麼,便跟隨李心田到他家裡取走了這本小說的創作手記。后來,李心田才知道,這是江青搞的鬼把戲。那幾個穿“樣板服”的人,是拿著張春橋辦公室的信來的。他們聽了李心田的介紹,看了他的創作手記,又找了鮑先志的兒子鮑聲蘇,知道了小說創作並非為許世友“歌功頌德”后,方才罷手。《閃閃的紅星》因此“逃過一劫”。
1974年10月,《閃閃的紅星》在北京菜市口電影院舉行首映時,由於前來觀看的觀眾實在太多,組織者怕出事,不得不宣布改期放映。首映后,各地隨之掀起了一股“紅星熱”,電影拷貝僅北京一地就售出9個。《閃閃的紅星》也因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而獲兒童片大獎,潘冬子更是成為孩子們心目中的偶像,像潘冬子那樣堅強,做潘冬子那樣的中國少年成為那個特殊年代孩子們的理想。
如今,雖然時代不同了,但《閃閃的紅星》非但沒有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各種版本的《閃閃的紅星》還在各種舞台上競相輝映,尤其是由著名的舞蹈演員黃豆豆主演的舞劇《閃閃的紅星》還獲得全國大獎。中宣部也將《閃閃的紅星》列為“百部愛國影片”,成為教育年輕一代的經典教材。
【1】
【2】
(責編:王新玲)
最新評論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