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期刊選粹
>>
黨史縱覽
中共一大代表陳公博沉浮錄 (3)
苗體君 竇春芳
2007年03月14日08:07
【字號
大
中
小
】【
留言
】【
論壇
】【
打印
】【
關閉
】
四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8月16日下午,陳公博在南京主持召開會議,決定解散偽南京國民政府,把中央政治會議改為南京臨時政務委員會,軍事委員會改為治安委員會,歷時5年4個月的漢奸政權宣告結束。此時,陳公博曾派人找到上海的杜月笙,想通過杜牽線,求蔣介石寬恕他,並向蔣介石提出阻止共產黨武裝接管日軍佔領區的“K”計劃,可是沒有得到任何回音。
1945年8月25日晨,陳公博帶著妻子李勵庄等人,乘飛機出逃日本。陳公博此行是極為秘密的,東京、大阪、福岡等地美軍隨時都會進入,飛機隻能在不為人注意的米子機場降落。機場跑道因為盟軍的轟炸,已破爛不堪,飛機無法降落,最后燃料耗盡,隻得在起伏不平的跑道上強行降落,嚇得陳公博臉色蒼白。時值8月盛夏,烈日當空,熾熱難耐,機場上空無一人,好不容易找來一輛破卡車,將陳公博一行送到一個叫“水交館”的旅館去住。次日,陳公博一行又被秘密轉移到淺津東鄉湖的望湖樓暫住。僅僅住了兩天,日本政府又派人把陳公博送到京都,陳化名東山公子,他的妻子化名東山文子,隱居於京都郊外的金閣寺。
陳公博幾次自殺均被人發現,他的妻子李勵庄把手槍藏了起來,並寸步不離地守著陳公博,防他再尋短見。為此日本政府心生一計,通過同盟通訊社播發了一條假消息:“陳公博開槍自殺身亡。”日本政府打算讓陳公博就此長期隱居日本,以逃脫中國政府的懲罰。國民黨政府看到陳公博自殺的報道后,判斷這是一條假消息。不久,國民政府向日本提出引渡陳公博等人回國的正式要求,如果陳公博真的是自殺,則要由中國方面派人驗尸。最后,日本政府不得不交出了陳公博等人。
1945年10月3日,陳公博由中國政府派出的一架C-47型運輸機押解回國,先羈押在南京寧海路軍統局臨時看守所。他被獨自關押一室,吃飯有人送。有一點讓陳頗感不便,就是每天下午他要親自倒便桶,與眾囚犯擠在一起,他感到有失體面。陳公博於是向衛兵司令請求,說他曾任國府代主席,希望給他一點面子,最后,准許他每天提前或延后單獨倒便桶。在看守所的幾個月裡,他不甘寂寞,要來紙筆,每天伏案書寫,寫了長達3萬字的《八年來的回顧》的文章,文中,陳公博竭力為自己的漢奸行為辯護。后他與汪精衛的老婆陳璧君,陳璧君的妹夫偽行政院副院長、偽外交部長諸民誼一起,被轉押到蘇州高等法院獅子口監獄看守所。陳公博知道這個監獄是專門關押重犯的,他明白自己活命的機會不多了。
1946年4月5日下午2時30分,法庭開庭公審陳公博。陳公博身穿深灰色布面夾衫、灰色呢西裝褲,頭戴黑呢船形帽,腳蹬一雙黑皮鞋,他手持兩本卷宗。見記者前來拍照,連忙強打精神,故作鎮定。法庭上,陳公博與法官間辯論異常激烈,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
4月12日下午4時,江蘇高等法院再次開庭,對陳公博進行宣判。當審判長宣布“陳公博通謀敵國,圖謀反抗本國,處死刑……”時,陳的雙腿不停抖動,神情緊張。審判長繼續宣讀:“褫奪公權終身,全部財產除酌留家屬必須之生活費外,予以沒收。”陳公博知道,自己的案子是蔣介石鐵定了的,申請復判只是徒勞。
6月1日,司法行政部核准了對陳公博的死刑判決。6月2日,陳公博被移往蘇州獅子口江蘇第三監獄,等待執行死刑。陳公博先給家屬寫了遺書,又給蔣介石寫了一封信,陳公博在信中仍念念不忘反共:“公博雖死,決無怨言。懸懸放不下的,還是共產黨問題,這個問題,關系到國家前途,不得不盡量和先生說,或者將死之言可以感動先生。”但給蔣介石的信隻寫了一半。陳公博臨死前要求的殉葬之物有兩件:一是汪精衛贈他的一隻茶杯﹔二是日本天皇所贈的一枚一等旭日大綬章,體現了他對於汪精衛的愚忠。1946年6月3日上午9時,陳公博被執行槍決。不久,他的兒子陳干偕汪精衛的女兒來到蘇州,蘇州6月的天氣已十分炎熱,尸體僅僅存放一天就變臭了,於是就匆匆在蘇州安葬,后來,陳公博的親屬又把陳公博的尸骨移葬至上海的一處公墓,悄悄葬下,連塊墓碑也沒敢立。
(《黨史縱覽》授權人民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
【2】
【3】
來源:
zzzzzz
(責編:武立偉)
[
打印正文
] [
給編輯寫信
] [
E-mail推薦
]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網強國社區注冊用戶可以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
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