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期刊選粹>>黨史縱覽
張浩:毛澤東為其抬棺的人 (2)
納 海
2007年01月08日08:13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拒絕赴蘇聯

  1938年2月底,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張浩從前線返回延安后,一直邊養病邊工作,但是他的病久治不愈,而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跡象,引起延安各界的關切。

  在張浩病重住院的那段時間,每天到醫院探望的各界人士絡繹不絕。當人們看到張浩病得這麼嚴重,心裡十分難過,紛紛要求黨中央想辦法挽救他的生命。

  對於張浩的病,中共中央十分關心,尤其是毛澤東更為挂念。20世紀20年代初,毛澤東就與張浩就相識,而且毛澤東在長沙從事革命活動時,張浩給過他許多幫助。在此后的20年中,他們雖然不在一起共事,但卻建立了很深的友誼。特別是在毛澤東與張國燾於長征途中發生分歧后,張國燾仗著人多勢大,不把他放在眼裡,並另立中央時,張浩以共產國際代表的名義,使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陰謀難以得逞,對此重大貢獻,毛澤東和黨中央是十分清楚的。一天,朱德到毛澤東的辦公室商量工作時,毛澤東對他說:“林育英同志的病很重,延安中央醫院想了不少辦法,因這裡的條件有限,仍難治好。前不久,我去看了一下,見林育英病成那個樣子,我心裡很難過。”朱德說:“很多同志與我談過這件事,並要求中央再想些辦法幫他治療一下。”“你有什麼辦法?”朱德搖頭道:“還未想到。”毛澤東說:“我看是不是與蘇共中央聯系一下,請求他們派一架專機將林育英接到蘇聯去治療一個時期。”“這個辦法可以。”朱德極力贊成說,“而且也隻有採取這樣的辦法,才能治好他的病。”

  在毛澤東的親自過問安排下,中共中央有關單位迅速與蘇共中央取得了聯系。由於張浩在蘇聯有過工作經歷,許多蘇共領導人對他熟悉,20世紀30年代,他在共產國際和赤色職工國際工作期間,與斯大林有過多次接觸,斯大林對張浩留有深刻的印象。此時,中共中央請求蘇方派專機將張浩接到蘇聯治病,斯大林和蘇共當即表示同意。

  不久,蘇聯派來的專機就降落在延安機場。

  對黨中央請求蘇聯派專機接張浩到蘇聯治病的經過,張浩事前並不知道。蘇聯飛機來了,別人才告訴他,是專門來接他去蘇聯治病的。知道消息的他先是驚奇,感激黨中央和蘇共的關心,但仔細思考后,他決定不去。張浩認為,他的病難以治好,沒有必要去蘇聯。對於他的這種想法,延安的很多人感到難以理解。但此時的張浩想到的是別人和革命事業,而不是自己的身體。

  在得知張浩不願意去蘇聯治病的消息后,中央一些負責人輪番到醫院勸他,但他仍不同意去。他說:“我的傷病我心裡清楚。這個樣子,最好的設備,最好的醫生,也治不好的,不要浪費蘇聯的資金、藥品。有很多八路軍的傷病員急需治療,還有一些烈士的后代及其他人要去蘇聯,讓他們去吧。他們的傷病治好了,還可為革命事業繼續奮斗。”

  見無法說服張浩,毛澤東和中央其他負責人隻好尊重他的意願。考慮到飛機已經來了,不能空飛回去,於是黨中央用這架專機將延安的其他傷病員和一些烈士子女送去蘇聯。許多老同志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心潮激動,一致稱贊張浩是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當年如果他去了蘇聯,也許有可能治好傷病,可他就是不去,把生的希望給了那些傷病員和其他病人,這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

  延安養病

  在延安養病期間,張浩除非病得特別難受時,才休息。平時隻要身體允許,他就盡可能地出席一些延安舉辦的活動,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940年4月30日,張浩與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應邀到延安青年文化溝出席延安各界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主持人宣布會議開始,首先請周恩來作演講。接著,大會主持人請張浩發表演說。張浩當時身體雖然還很虛弱,但仍然振作精神,走到講台前,用飽滿熱情的聲音發表慶祝五一節的演說。誰知講了不到10分鐘,張浩突發腦溢血,身體差點倒在地上,好在敏捷的警衛員迅即上前抱住了他,才避免了更大的危險,並立刻把他送往醫院搶救。這次發病因及時搶救,沒有發生生命危險,但由於發病突然,而且來得厲害,使他無法站立起來,隻能臥床。為了治好他的病,毛澤東和黨中央想了許多辦法。但是由於處於戰爭時期,延安的醫療條件有限,他因腦溢血而導致的半身不遂始終無法治好,身體越來越弱,並出現其他綜合症狀,這是由於他過去在敵人的獄中受到酷刑,留下了較為嚴重的后遺症,致使大腦、心臟及肝病日益惡化。雖然臥床不起,張浩卻時刻思考著中國革命和黨的前途,關心形勢的變化。1941年1月16日,“皖南事變”的消息傳到延安,許多同志出於對國民黨背信棄義的憤怒,要求與國民黨決裂。病中的張浩得知這一情況,心裡很不平靜。他認為,不應把形勢估計得過於嚴重,日本帝國主義未打敗,國共仍應繼續合作下去,國共兩黨如果在此時破裂,對抗日戰爭大局極為不利。為此,他抱病給毛澤東寫信,信中說:“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世界法西斯與反法西斯力量之間的矛盾,皖南事變雖然使我黨受到很大的損失,但與四一二、馬日事變還是有些不同,日本帝國主義未趕出中國,統一戰線仍要堅持。沒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戰爭不可能勝利。”毛澤東閱讀了他的信后,覺得他的意見表現了一個政治家的高瞻遠矚,同時,為他關心黨的事業和民族解放事業的精神所感動,馬上給張浩復了信。毛澤東在信中對張浩的病很挂念,特意在信中問起並囑咐道:“你病如何,甚以為念,請好生保養為盼!”收到毛澤東的信,張浩心裡的擔心沒有了,心情很輕鬆。之后不久,毛澤東來到張浩住處看望他。在張浩的病床前,毛澤東握著他的手說:“育英同志,你的病情我一直挂記在心,我總想來看看你,因為太忙,一直沒有來成。今天,我特地抽點時間來看看你。同時,也感謝你對我工作的支持。”對於毛澤東給自己的關心,林育英深為感動。他對毛澤東說:“主席,我現在是老病號。你太忙,再不要來了。”此后,毛澤東又代表黨中央多次來看望張浩,使張浩一家很感動,也大大增強了他戰勝傷病的信心。

  但一次突發事件,使張浩的病情加重。1941年8月4日,日軍飛機轟炸延安,這次轟炸的目標是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領導人。日機在延安城裡城外投下許多炸彈,其中一顆炸彈落在張浩的窯洞門口爆炸,巨大的爆炸,把窯洞震得天搖地動。爆炸聲和沖擊波,使本來就有病的張浩的大腦、心臟受到刺激。此后,他的病急劇惡化,身體出現水腫。張浩的秘書、警衛員及妻子涂俊明見他病情變得很重,連忙將他送往延安中央醫院搶救。經過延安名醫何穆的徹底檢查,發現心臟大了3倍,肝臟擴大,還有肺水腫,腎臟亦有毛病。毛澤東獲悉這麼嚴重的情況后,指示中央醫院一定要全力搶救。在何穆、金茂岳等名醫的悉心治療下,張浩的病才得以穩定。

  張浩躺在病床上,時常回憶自己參加革命的艱難歷程和黨內復雜的斗爭,十分懷念已經犧牲、引導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堂弟林育南和戰友惲代英、李求實等,想到這些同志是犧牲在“左”傾錯誤路線中,便對王明更加憤恨。一天,他與住在一起治病的原一二○師政委關向應談話,講到王明“左”傾路線佔據中央領導權期間,為了推行極“左”路線,王明等人排斥異己,殘酷打擊迫害為黨的事業作過很大貢獻、又有很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豐富斗爭經驗的重要領導干部,如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實等人。他的敘述得到關向應的理解與支持,於是他們決定一起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寫信,建議中央給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實等人平反,重新做政治結論,推翻王明強加的不實之詞,要肯定他們與王明作斗爭的業績。可惜的是,這項工作剛剛開始,就由於病情又突然惡化而耽擱了下來。這次病情惡化使張浩感到自己可能不行了。

  1942年2月,在生命垂危之際,張浩得知堂弟林彪已從蘇聯回到西安,心裡非常高興。他托一位去西安的老部下給林彪帶口信,希望他盡快返回延安。2月14日,林彪一回到延安,就去看望張浩。兄弟倆談了一陣,醫生來檢查病情。張浩見天色不早了,就對林彪說:“育容啊,今天見到你,我有幾句話要說,也算是我的囑咐,你要好好記住。”林彪看著哥哥,知道有重要的事情囑咐自己,便說:“你講吧。”張浩說:“我們林家三兄弟參加革命最早的是育南,最早去世的也是育南,他實際是受王明迫害而死的。他蒙冤而逝,死得太可惜,我總惦記著這件事。近來,我與關向應同志多次談過這件事,也向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領導人反映過,希望黨中央對他和何孟雄、李求實等同志的問題重新作個結論。黨中央已經在考慮這個問題。你回來了,要把這件事與中央的其他領導同志再談談。育南是我黨最早的一批黨員,才華橫溢,能文能武,很了不起。在那個非常時期,發現並勇敢地站出來反對王明路線,沒有非凡的膽略和智慧,是做不到的。而且他反對王明路線,既不是為了個人,也不是爭權奪利,而是為了黨的事業。他還是我和你的革命引路人。他的冤屈,不是他個人的問題,關系到黨的路線和大是大非問題。我們如不為他說句公道話,對不起黨,也對不起他。”對於張浩的囑咐,林彪答道:“這件事我記住了。”張浩又說:“我活不了多久,盡管革命的路還很長,相信勝利終歸屬於我們共產黨人,遺憾的是,我看不到那一天。我們林家三兄弟能看到革命勝利的隻有你了。你還很年輕,有很好的前途。但是,任何人的前途,既要靠黨的培養,又要靠自己努力。毛主席多次與我談到過你,說你很有軍事才干,對你寄予很大的希望。……我希望你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堅定革命信念,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領導下,將革命進行到底。”想不到,這些話竟然成了張浩的臨終遺言。

  死后殊榮

  1942年2月下旬,張浩的病日益嚴重起來。3月5日,張浩用微弱的聲音將警衛員、秘書及妻子涂俊明叫到身邊說:“我不行了,革命20年如一日,未能看到勝利的那一天,深以為憾。我雖未為我們的黨和革命事業作出很大的貢獻,但盡了力。我死后,請組織上將我葬在楊家嶺對面的青年文化溝——桃花嶺上,使我能天天望著黨中央、毛主席!”3月6日凌晨1點15分,張浩在延安中央醫院因病永遠離開了他親愛的同志和戰友。得知消息后,中共中央負責人李富春、彭真、鄧發以及林彪等懷著沉痛的心情前往料理后事。當日下午,中共中央成立了林育英治喪委員會,由李富春、林彪、鄧發等人組成。遺體移入延安中央大禮堂,供人們瞻仰悼念。3月7日,延安《解放日報》頭版刊登了《中共中央委員張浩同志積勞成疾病逝》的消息。

  中央大禮堂內設立了靈堂,在禮堂頂端挂著致哀的半旗,靈堂外用藍、白色布帷扎成的牌坊上面寫著:“工人先進,戰士楷模”。靈堂四周懸挂著延安各機關、學校、部隊、團體送的挽聯和花圈。吊唁的個人與團體代表,脫帽走進靈堂,向張浩遺體敬禮,然后瞻仰遺容。靈堂兩側,站立著中央直屬機關黨組織派來的4位靈喪護衛員。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朱德、任弼時、陳雲、林彪、葉劍英等,輪流為張浩守靈。本來,治喪委員會通知8日開始吊唁,但7日各界人士就自發先期前往吊唁,人數達500余人。許多人在張浩遺體前悲痛得淚流滿面,一些同志忍不住甚至號啕大哭起來。

  1942年3月8日,陝北高原上飄著紛紛細雨,像是老天爺也在為中國共產黨失去一位優秀的領導人而悲傷流淚。上午4點至9點,延安各界人士萬余人向林育英的遺體告別。當天,毛澤東親自為張浩題了挽聯:“忠心為國、雖死猶榮”。朱德、葉劍英、陳雲、李維漢及林彪等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3月9日,中央決定公祭張浩。公祭之前,毛澤東對朱德、任弼時等人提議說:“林育英是一位很好的同志,對革命的貢獻很大,他的去世,是我們黨的一大損失,我心裡非常難過。我想,同志們的心情也是一樣的。為表示我們對他的敬意和懷念之情,我提議,他的靈柩由我們幾個主要領導同志親自抬到桃花嶺。”朱德、任弼時都表示贊同。上午9點,張浩的公祭儀式在延安中共中央黨校門前的廣場上舉行,毛澤東、朱德、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同志參加了儀式。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主祭,李克農宣讀祭文。黨中央號召大家學習張浩對組織忠誠、英勇不屈、吃苦耐勞、密切聯系群眾、作風正派的好品德、好精神。

  祭禮結束,一萬多人自發為張浩送行,參加出殯。毛澤東、朱德、任弼時、楊尚昆、徐特立等中央領導人親自將他的棺柩抬到桃花嶺上,又親自為他執紼安葬。這是毛澤東一生中唯一一次給自己的戰友抬棺、下葬。之后,毛澤東還親自為張浩題寫了“張浩同志之墓”的墓碑。在黨的歷史上,我黨我軍的高級領導人中,隻有張浩享受了這一殊榮。 

(《黨史縱覽》授權人民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 【2】 

  
來源:zzzzzz (責編:蔣榮華)

 相關新聞
· 史沫特萊創作朱德傳記始末 [2007-01-05 09:03:07.388055]
· “紅色電波之父”蔡威魂斷長征路 [2006-12-27 08:58:56.712878]
· 長征路上紅二十五軍的女兵們 [2006-12-30 09:34:51.482177]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