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期刊選粹>>黨史博採

張輝瓚被俘虜和處死密聞 (2)

郜合啟
2007年02月14日07:59   來源:zzzzzz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國共雙方的談判

  張輝瓚被紅軍俘虜,第十八師在中央蘇區根據地被全殲的消息,最早由駐吉安的國民黨第二十八師師長公秉藩報告給了南昌行營主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圍剿”紅軍部隊總司令魯滌平。隨后又一敗訊傳來:國民黨譚道源師兩個旅8000余人又於1931年1月3日,被紅軍在寧都的東韶一帶全殲。至此,國民黨部隊對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大“圍剿”徹底失敗。魯滌平不敢怠慢,向南京政府發出電報:龍岡一役,十八師兩個旅片甲未還,師長張輝瓚被俘……同時通知了張輝瓚的家屬。

  在報告南京政府的同時,魯滌平與其參謀長謝慕韓等幕僚頻頻商議,如何才能把張輝瓚從紅軍手裡弄回來。商量來商量去,覺得最好的辦法,還是派人與朱毛紅軍洽談,用錢用物把張輝瓚贖回來。於是魯滌平電告南京政府后以南昌行營的名義,打電報給尚在吉安的公秉藩師長和十八師未上戰場的第五十四旅旅長朱耀華,令他們設法先行與紅軍聯系,試探贖張事宜。

  開始的幾天,南京政府沒有音訊。這可急壞了張輝瓚的妻子朱性芳。她星夜兼程從武漢趕到南昌,坐在南昌行營裡,催促魯滌平趕快想辦法。同時,又連連向張輝瓚的老朋友、國民黨要人程潛、唐生智等求助。程、唐等人頻頻向南京政府施加影響,呼吁贖張。后來,朱性芳又在程潛等人提醒下,抽身趕往上海,通過種種關系,最后與中共中央的秘密聯絡員龔飲冰接上了頭,並通過龔將有意贖張的想法報告了當時的中共中央機關。

  1931年的1月,正是中共中央路線斗爭復雜激烈的時期。上旬,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召開,當時反“國際路線”的李立三下台,王明、博古等人開始負責黨務,軍務則由周恩來執掌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負責。周恩來等同志經過認真研究,認為張輝瓚被捉,對南京政府影響很大,他們一定會極力想法弄回。如借此提出一些放回張的條件,對於改變中央蘇區極為困難的環境,對於擴大共產黨的宣傳都是有利的。於是決定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秘書長李翔梧為軍委代表,以中央特科的涂作潮為中共代表,趕往南昌與國民黨進行談判。同時,周恩來還通過地下交通線致信朱德、毛澤東,指示他們做好放張的准備。

  朱性芳將與中共接觸的情況報告給了魯滌平。魯滌平打電報給南京軍政部,最后報告到了蔣介石那裡。蔣權衡再三,指示電復南昌行營,同意贖救張輝瓚。得到了南京政府的許可后,魯滌平委托江西省政府秘書處的政務秘書王信一為全權代表,帶著優厚的條件:向紅軍捐送20萬元現洋、20擔醫藥,釋放由南昌所屬監獄關押的100多名共產黨政治犯,提供裝備5000余人的槍械彈藥等,趕往上海與中共談判。王信一趕往上海后,在龔飲冰的安排下,與中共代表李翔梧和涂作潮在一家飯店裡進行了談判。初次談判進展較為順利,雙方約定共赴江西。2月7日上午王信一與兩名中共代表抵達南昌。王將李翔梧、涂作潮安排進一家旅館,便先回家了,說好中午回來陪他倆人一塊吃飯。

  李、涂送走王后,在房間裡洗了把臉,便上街轉悠。出街不遠買到了一份當天的《江西國民日報》,上面刊登有張輝瓚已被中共處死的報道,大吃一驚。事不宜遲,兩人立即化裝逃離了虎口。

  國共雙方圍繞張輝瓚的留放而展開的這次談判就此流產。

  群眾大會使事態激變

  1931年1月28日,蘇區政府在吉安縣東固召開了反“圍剿”勝利的群眾祝捷大會。國共雙方的高層領導當時誰都不曾想到,正是這個群眾大會,使事情陡然間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由於當時通訊落后,聯系不便,黨中央的指示尚未送到中央蘇區。東固的群眾祝捷大會提出要公審張輝瓚。軍長何長工得悉后拿不定主意,便急忙趕到紅軍總部請示毛澤東。毛澤東皺著眉頭在想,這個張輝瓚,在東固一帶曾縱兵大肆燒殺搶掠,群眾對其恨之入骨,這股憤怒情緒控制不好就會出意外。但是蘇區在東固開這麼大的群眾集會,不讓公審張輝瓚又顯然說不過去。毛澤東想來想去,最后決定讓何長工多帶些紅軍戰士到場,對張輝瓚加以保護。 這天上午,東固十裡八鄉的“老表”們紛紛向會場涌來,他們都是沖著公審張輝瓚來的。就在不久前,這個張輝瓚帶著隊伍在這裡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此刻,群眾把對國民黨軍隊的仇恨,都集中發泄到了張輝瓚的身上。“剝皮”、“抽筋”、“點天燈”的怒吼聲此起彼伏,情緒激昂的農民群眾紛紛登上主席台揪打張輝瓚。局勢失控了,青壯赤衛隊員和激憤的群眾,硬是從紅軍戰士的手裡搶走了張輝瓚,將其拖到會場不遠處的田頭后立即處死。隨后又將其頭砍下,裝進了一隻竹籠,扔到江裡任其漂流。

  2月2日國民黨兵在吉安的神崗山附近發現了這隻竹籠並打撈上來。有人依稀辨認出這正是張輝瓚的頭顱。消息傳到南昌,魯滌平於3日下午就趕到了吉安,一見之下頓時痛哭流涕。翌日,魯滌平一面將這個消息報告給了南京的蔣介石,一面派人趕做了楠木的假身並配以衣冠入棺。至2月7日才公布消息,刊登到了報紙上。

  張輝瓚被殺的影響

  張輝瓚的頭顱和棺木運抵南昌后,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為其舉行了極其隆重的公奠。專門成立了“張公治喪事宜事務所”,下設文書、庶務、會計、禮儀、警衛、執行等組。蔣介石還專門派了軍政大員何應欽親赴南昌主持公祭,並宣讀了蔣的祭文。軍政警商等各界人士七萬余人參加了公祭。張輝瓚被吹捧成了“反共英雄”、“剿赤勇將”。公祭后國民政府還專門在長沙岳麓山半山腰找了一塊“風水寶地”安葬張輝瓚,並撥巨款在其墓穴四周修建了麻石牌坊等建筑物。蔣介石的題字“魂兮歸來”青石碑立在水泥圓形的墓前。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圍繞張輝瓚的被捉、被砍做盡了文章,共產黨、工農紅軍被描寫成殺人不眨眼的赤匪、魔鬼,必須全民共討之,張輝瓚是為民除暴舍身成仁的英雄,黨國全體應共效之。

  張輝瓚被殺后,國民黨對共產黨、對紅軍、對蘇區進行了瘋狂的報復。他們動用了大量的軍警在南昌、在上海、在武漢、在全國各地搜捕共產黨,還將囚禁在南昌下沙窩監獄的100多名共產黨政治犯,用電擊昏裝進麻袋丟進了贛江。蔣介石又重新部署兵力,調集了18個師又3個旅,以20萬重兵對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二次“圍剿”。由於張輝瓚的被殺,共產黨、工農紅軍被刻意妖魔化了。國民黨官兵們的仇恨情緒被大大地增強了,這對工農紅軍分化瓦解敵軍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從第二次至第五次“圍剿”,紅軍打了20多場大仗,但都極少能活捉到一個“將軍銜”的國民黨大官,這也是與張輝瓚的被捉與被殺有關聯的。

  張輝瓚的被殺,給共產黨、給紅軍上層帶來了麻煩,也帶來了深刻教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和紅軍領導人認真地記取總結了這個教訓,並採取了一系列相應措施。“不虐待俘虜”、“繳槍不殺”、“不許打罵不許搜腰包”等條款逐漸明晰,並被制度化,最后收進了伴隨共產黨軍隊日益發展壯大的著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

(《黨史博採》授權人民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 【2】 

  
(責編:蔣榮華)

更多關於 黨史  黨史博彩 的新聞
· 面對炮轟泰然處之——朱德的“文革” 歲月
· 向毛澤東“告御狀”的小學教師
· 毛澤東決策對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前前后后
· 張勁夫撰文回憶薛禹谷教授光彩奪目的人生
· 有其國方有其行──說說周恩來的情感外交
· 鄧小平親情世界裡的巾幗群
· 由王勃在南昌時年齡的爭論想到的
· 西安事變中張學良釋放蔣介石問題再探討
· 李德生:從紅小鬼到黨中央副主席
· 三十八軍首任軍長李天佑的五個“第一仗”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